首都国际机场t2和t3:中国国家级名酒大汇总(2)----四特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36:53


四特酒是以整粒大米为原料,优质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的“三进四出”继渣混蒸的生产工艺,分层蒸馏,按级摘酒,经理化、色谱检验、品评、分级、贮存和勾兑等道工序,精心酿造而成,具有发酵期适中、技术性强、出酒率高、质量稳定等特点,在白酒行业自成体系。

早在5000年前,这里的新石器文明就有了酿酒的历史。樟树市内筑卫城遗址(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大量陶皿、酒器,以及吴城遗址(殷商时代)精美的青铜器,

四特酒至今还默默地印证着远古时期这里酒文明的辉煌。今天的四特酒就是伴随着商的青铜文明而得名“四特”的。

清代光绪年间,樟树满洲街一家名叫“娄源隆”的酒店,在继承本地传统小曲酿造蒸馏白酒工艺的基础上,取众家之长,经多年实践,酿造出了酒色清亮,香醇可口的优质白酒,勾兑出售后,大受欢迎。为了仿止假冒,娄源酒店在装酒的酒缸和酒坛上贴上四个“特”字,作为标志,以便与其他酒店的酒相区别,表示特别优质,“四特”名称由此产生。(具有\"亮似钻石透如晶,芬芳扑鼻迷逗人,柔和醇甘无杂味,滋身清神类灵芝\"四大特色,并因此而得名\"四特酒\"。)

四特酒的工艺一直引领着中华酒文明,唐时就有“四特土烧”工艺,明时江西的大科学家宋应星还将四特土烧的工艺写进《天工开物》。一篇《曲蘖》,影响了后来中国白酒的规范化酿造和规模化酿造。

五千年的四特酒史,汲取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印证了中国酒文明发展的每一个脚印。在新时代面前,创新的四特酒正以“王道之酒”的姿态屹立在中国名酒之林。

如今,四特酒依然有古法工艺,以整粒大米、优质大曲为原料,汲取与阁皂山九龙泉同脉的地下矿泉酿造,精心勾兑久贮而成,以风味独特著称于世,被中国白酒泰斗周恒刚先生亲自领导的专家组定义为“特香型”。

目前,四特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融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大型酿酒企业。主要产品有“珍藏四特、15年陈酿、商务四特、10年陈酿、5年陈酿、四特老窖等100多个品种,形成了覆盖高中低档、高中低度的产品结构。是江西的最大酒类品牌,中国名牌。

西周之后,四特和和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赣中大地上饮酒赋诗,留下传世之作。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邀请刘十九的请柬“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以及宋朝陆游的直接赞誉“名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

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庐山品尝四特酒后,赞誉它“清香醇纯,回味无穷”;1972年邓小平同志在樟树考察时,赞扬它“酒中佳品,味道独特”

四特酒于1963年、1980年、1983年,连续被评为江西省名酒。两次荣获江西省优 质产品称号。1984年,在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中荣获银杯奖。

2001年6月2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南昌品赏四特酒后,满意的赞之“名不虚传。上等好酒”。

在2004年,四特品牌还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欧美、东南业、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中国名酒”。

2008年01月10日,林官旺(中国烟花协会会长、中国满天飞国际出口花炮厂董事长)来到樟树品尝四特酒后,赞誉“人间极品,酒之香妃”。四特酒简介

风味与工艺

  原国家轻工部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在对四特酒香味组份进行一年多的剖析研究后,确认四特酒的香味组份含量及量比关系与其它各类白酒明显不同,具有独立构成香型的特点。1997年3月,经国家轻工总会审查并推荐,全国标准化委员会审定批准,四特酒香型(特香型)成为全国白酒五大香型之中“其他香型”之一。  四特酒的工艺一直引领着中华酒文明,唐时就有“四特土烧”工艺,明时江西的大科学家宋应星还将四特土烧的工艺写进《天工开物》。一篇《曲蘖》,影响了后来中国白酒的规范化酿造和规模化酿造。  如今,四特酒依然有古法工艺,以整粒大米、优质大曲为原料,汲取与阁皂山九龙泉同脉的地下矿泉酿造,精心勾兑久贮而成,以风味独特著称于世,被中国白酒泰斗周恒刚先生亲自领导的专家组定义为“特香型”。

历史

  据清江县《县志》记载,四特酒已有1700百余年的酿造历史。早在明.清时代,四特酒已畅销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地。

编辑本段四特公司简介

地理位置

  江西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坐落在中华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江西省樟树市,这里依山傍水、山川秀丽,有着得天独厚的酿酒条件。著名的阁皂山被唐高宗御赐敕封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而水质清澈、奔腾不息的赣江则孕育了以“稻文化”为核心的神秘的赣鄱文明。  

江西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

  

  

四特酒企业理念

产品

  目前,四特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融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大型酿酒企业。主要产品有“珍藏四特、15年陈酿、商务四特、10年陈酿、5年陈酿、四特老窖等100多个品种,形成了覆盖高中低档、高中低度的产品结构。是江西的最大酒类品牌,中国名牌。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被誉为“江南第一名酒”。  五千年的四特酒史,汲取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印证了中国酒文明发展的每一个脚印。在新时代面前,创新的四特酒正以“王道之酒”的姿态屹立在中国名酒之林。

编辑本段名称由来

    

历史传统

  早在5000年前,这里的新石器文明就有了酿酒的历史。樟树市内筑卫城遗址(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大量陶皿、酒器,以及吴城遗址(殷商时代)精美的青铜器,至今还默默地印证着远古时期这里酒文明的辉煌。今天的四特酒就是伴随着商的青铜文明而得名“四特”的。  

吴城商代遗址纪念碑

清代诞生

  清代光绪年间,樟树满洲街一家名叫“娄源隆”的酒店,在继承本地传统小曲酿造蒸馏白酒工艺的基础上,取众家之长,经多年实践,酿造出了酒色清亮,香醇可口的优质白酒,勾兑出售后,大受欢迎。为了仿止假冒,娄源酒店在装酒的酒缸和酒坛上贴上四个“特”字,作为标志,以便与其他酒店的酒相区别,表示特别优质,“四特”名称由此产生。    

“娄源酒店”的四特酒

具有“亮似钻石透如晶,芬芳扑鼻迷逗人,柔和醇甘无杂味,滋身清神类灵芝”四大特色,并因此而得名“四特酒”。

编辑本段工艺

  四特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以整粒大米为原料,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的续渣混蒸、“三进四出”操作,老窖固态发酵,缓气蒸馏,量质摘酒,分级入库,经贮存、勾兑等多道程序精工酿制而成,属“特香型”白酒,其工艺特点为“整粒大米为原料,大麴麦麸加酒糟,红褚条石垒酒窖,三型具备犹不靠”(三香即酱香、浓香、清香),是我国白酒香型中的一个独特品种。  

著名白酒专家沈怡芳在品尝四特酒

1988年4月26日,周恒刚、沈怡芳、曹述舜、于树民、金凤兰、金佩璋、陶家驰等全国知名白酒专家齐聚四特酒厂,对四特酒的香型进行确认。经过3天的实地考察,在同年4月29日召开的"四特酒风格研讨会"上,专家们最终做出了四特酒香型的结论:四特酒的香型就是"特型"。同时,专家们还总结了这种香型的风格:"整粒大米为原料,大粬面麸加酒糟,红褚条石垒酒窖,三香俱备犹不靠。"    

著名白酒专家周恒刚在品评四特酒

编辑本段荣誉

    

西周之后,四特和和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赣中大地上饮酒赋诗,留下传世之作。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邀请刘十九的请柬“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以及宋朝陆游的直接赞誉“名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

领导赞誉

  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庐山品尝四特酒后,赞誉它“清、香、醇、纯——回味无穷”(有人认为这也是“四特酒”名称的来源之一);  

周总理高度评价四特酒

1972年,邓小平同志在樟树考察时,赞扬它“酒中佳品,味道独特”。

所获称号

    

邓小平同志赞扬四特酒

四特酒于1963年、1980年、1983年,连续被评为江西省名酒。两次荣获江西省优质产品称号。1984年,在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中荣获银杯奖。  2001年6月2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南昌品赏四特酒后,满意的赞之“名不虚传、上等好酒”。  在2004年,四特品牌还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欧美、东南业、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中国名酒”。  2008年01月10日,林官旺(中国烟花协会会长、满天飞(中国)烟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来到樟树品尝四特酒后,赞誉“人间极品,酒之香妃”。  2011年9月16日在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和中华品牌战略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华樽杯”中国酒类品牌价值评议中荣获“2011年度中国酒类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品牌”、“2011年度中国酒类十大最具竞争力品牌”、“2011”年度全国白酒品牌价值20强”

编辑本段酿造者娄修隆简介

  娄修隆(1874—1950),临川县城西乡娄家村人。生于清同治13年(1874年),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二,其父见他生性聪明,什么东西一学就会,所以,尽管祖辈世代务农,家境清寒,还是省吃俭用让他读了五年私塾。后来实因年成歉收,才不得不忍痛让15岁的娄修隆缀学,经在樟树镇开酒作坊的乡亲介绍到满州街“万成”酒店当学徒。娄修隆进店不久,便迷上了酿酒这一技能。由于他诚实朴素,勤奋好学,很快受到了东家和师傅们的赏识,于是悉心给他传授酿造奥秘。在三年学徒生涯中,他起早摸黑,刻苦钻研,虚心求教,熟悉地掌握了酿酒的全部技能。学徒三年期满,按规定继续留店工作一段时间,以示酬谢师恩,始能高就。  在留店工作期间,娄修隆并没有踌躇满志,仍然在配料,勾兑等工艺方面孜孜不倦的学习和钻研,练就了一门独特的‘把式’,只要用勾子盛出白酒,就能从酒花中判别出酒的度数。因此不仅在同行业中崭露头角,受到社会人士的青睐,而且也激发了他那“闯出创新之路”的雄心壮志。大约光绪20年(1894年),一家“陈源茂”酒作坊的少东家陈明道,素知他的为人,也久慕他的酿酒技能,因而采用优待的办法将他从 “吴万成”酒店‘挖’了出来,合伙开设新的酿酒作坊,所需投股资金慨由陈明道先垫付。这个酿酒作坊的招牌是每人名字中各取一字,称之为“源隆”,并由娄修隆具体主持业务。娄修隆鉴于樟树镇 生产的小曲酒风味不够香醇, 色泽不够清纯,于是在运用原来酿制工艺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外地名酒特点,重视勾兑,掺入一定数量的南昌高粱,使酿出来的白酒风味较其他酒作坊的酒高出一筹。结果,投入市场,大受消费者赞赏。数年后,陈明道因父病故,要回去主持老店,娄修隆只好归还陈明道的代垫股金。此时,店内银根紧缩,难以为继,幸得其妻周氏大力支持,将其所有陪嫁金银首饰和平日积蓄交给丈夫,始解窘迫,得以继续经营。自此,“源隆”为娄修隆独家经营,并冠以‘娄’字为记。  娄修隆独资经营“娄源隆”后,深感运用外地白酒勾兑,极为不利,一是‘南昌高梁’难购,易受制于人;二是运输困难,成本太高。有这个限制,在市场上就缺乏竞争力,难以扬名。因此他便致力于酒曲制造的改革,但又感到自身力量单薄,在他的提议下邀请“陈源茂”等几家酒店联合集资开办了酒作坊,取名‘集义’,打算依靠本地的力量酿造出山西汾酒和湖北汉酒型的优质白酒,作为樟树镇十二家酒店勾兑之用,进一步提高樟树镇小曲酒的质量,增强与外地白酒的竞争力。然而,事情往往不能尽如人意,由于缺乏技术力量,经验又不足,加之酒窖新挖,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酒质没有达到理想水平,销路滞呆,结果,股东先后退出,只有发起者“娄源隆”坚持到底,艰难维持下去,自此以后,娄修隆总结了经验教训,认真检查了酿造的每个环节,并从新建议高价聘请酿酒技师,进一步研究了制曲技术,采用高粱,糯谷磨碎作原料,实行固定发酵,精心酿造,延长储存期。由于窖龄已老,酒醅发酵期长,酒曲质量好,酿出的酒格外香醇,色清亮呈淡绿色,既具有汾酒,汉酒的特色,又别于汾酒和汉酒,勾兑出售后,大受消费者欢迎,赞不绝口。从此“娄源隆”名声远扬,销路也越来越好,还远销到袁州,萍乡,临川等地。年产量高达十几万斤。“娄源隆”也就成了樟树镇的酒业巨头。有些酒坊便冒充“娄源隆”的名义外出推销。于是娄修隆便在自家销售的酒坛上贴上两个“特”字作为酒标,表示自己的酒特别优质,风味特别好,同时也跟其它的酒区别开来了。1930年,娄修隆在省垣南昌棉花市开设了一座分店。为了纪念自己在酿酒行业中奉献了毕生的心血,便把分店取名为‘义成’。把以前的两个“特”字改为四个“特”字,以示现在的酒比以前更加优质,风味更加好,“四特酒”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娄修隆生产的“四特酒”,一贯讲求质量至上,从不马虎出店。为把好质量关,他事事躬亲,尤其是在勾兑方面,由他亲自掌管,一定要酒花在勾子中堆而不散,方许封缸。直至垂暮之年,还亲临作坊,狠抓质量,抗战以后,虽然由于战乱和反动政府的苛捐杂税,使酿酒业日趋萧条,产量一度大减,但酒质仍保持不便。所以不少外地客商到樟树镇饮过“娄源隆”酒店的‘四特酒’,都极力劝说娄修隆去上海,武汉,长沙开办酒厂。由于当时娄修隆年事已高,不便远行和各种原因,也就没能去成。  娄修隆殁于1950年,享年七十六岁。他为创一代名酒,可谓奋斗终生,耗尽了心血,终于获得成功,每当人们谈起令人陶醉的樟树‘四特酒’时,都会怀着崇敬的情意缅怀这位名酒酿造者的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