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的组词:脊髓灰质炎的诊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05:23
           脊髓灰质炎
一、病  因
      脊髓灰质炎病毒
      肠道病毒
      微小核糖核酸病毒
      依抗原分Ⅰ、Ⅱ、Ⅲ 型,各型间很少交叉免疫
、 流行病学
病人(隐性、轻型)及携带者是传染源
粪—口是主要传播方式
人群具有普遍易感染性
感染后终身免疫三、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无症状——隐性感染、有症状——顿挫型、无瘫痪型、瘫痪型。 1、潜伏期   5-14天
2、前驱期(顿挫型)       发热(低 - 中)、饮食不振,烦躁,全身过敏,呕吐、头痛、咳嗽、腹痛、腹泻、 1-4天热退,症状消失
3、瘫痪前期
   热退1~6天 再次发热,T>39℃ (双峰热),头痛、多汗,颈强直,全身肌肉痛,  感觉过敏
   一过性尿潴留或便秘    三脚架征   吻膝试验阳性
   3-5天热退,病情此止(无瘫痪型)4、瘫痪期
   体温下降时出现瘫痪,逐渐加重。体温退至正常,瘫痪停止发展。无感觉障碍。1)脊髓型:
   不对称、不规则的弛缓性瘫痪,四肢多见,下肢尤甚,多为单侧下肢瘫痪,严重时四肢完全瘫痪,但感觉存在。   腹肌瘫痪、腹壁反射消失、腱反射减弱 → 消失 2)延髓型:   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血压、脉搏变化,颅神经麻痹
3)脑型:   高热,烦躁,惊厥、昏迷、上运动神经元痉挛性瘫痪
4)混合型:兼有以上几型表现5、恢复期
   体温降至正常,瘫痪停止发展,瘫痪肌肉功能逐渐恢复,一般病例8个月完全恢复,严重病例6~18月或更长。6、后遗症期   严重者受累肌肉萎缩, 脊柱弯曲,肢体畸形(马蹄足内翻、马蹄足外翻、足下垂)。                  五、实验室检查
1. 脑脊液: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细胞数    50~500×106/L
    早期:细胞↑ ,蛋白正常
               (细胞蛋白分离)
    晚期:蛋白↑ ,细胞数正常
               (蛋白细胞分离)
2.病毒分离:
     鼻咽分泌物
     血
     脑脊液
     大便---粪便中分离出脊灰野毒株,2周内阳性率高最有诊断意义(确诊依据)
3. 血清学检查:
     补体结合试验
     中和试验
    ELISA法检测抗体,病后10~15天阳性(1月内),恢复期较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六、诊断
1.典型病例:
     流行病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诊断2. 顿 挫 型、前 驱 期、瘫痪前期, 均依靠实验室检查。3、脊髓灰质炎确诊病例,排除病例及临床符合病例
1)脊灰确诊病例:  
     凡脊灰野病毒检测阳性,AFP病例为脊灰确诊病例,无论其粪便采样合格与否。2)脊灰排除病例:
   ①合格粪便标本,但脊灰野病毒和疫苗病毒检测阴性病例。
   ②无粪便标本或不合格标本,且脊灰野病毒检测阴性,第60天随访时,无论有或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的病例,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诊断为非脊灰其他疾病,应分类为排除病例。3)脊灰临床符合病例:
   无粪便标本或不合格标本,且脊灰野病毒和疫苗病毒检测阴性,无论第60天随访时有或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不能排除脊灰的AFP病例,应分类出临床符合病例。
七、鉴别诊断
1、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uillain-Barr综合征)(脱髓鞘型)
   急性起病   
   对称性弛缓性瘫痪
   感觉障碍
   可伴有运动神经麻痹,如面神经,舌咽,迷走神经受累
   病情严重者常有呼吸肌麻痹。
   脑脊液早期蛋白↑↑ ,细胞数正常 (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肌电图示神经源受损2、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急性起病
   截瘫
   感觉障碍平面及尿潴留;
   常有脊髓休克期,表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
   CSF外观无色透明,淋巴细胞及蛋白含量可有轻度增高
   脊髓MRI检查有助区别脊髓病变性质及范围。
   常规检查视力及眼底,除外视神经脊髓炎。3、少年型重症肌无力(全身型) 
    受累的躯于及四肢,伴或不伴眼外肌或球肌受累,有易疲劳性和无力,经休息或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确诊:
 1)甲基硫酸新斯的明药物试验阳性;
 2)重复电刺激,l-5赫兹刺激条件下,第5次诱发电位波幅比第1次诱发电位波幅降低≥10%;
 3)血乙酰胆硷受体抗体阳性。4、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 
     发作性骨骼肌弛缓型麻痹而无感觉障碍。
     发作时血清钾低于3.5mmol/L,予钾盐治疗有效。
     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继发性低血钾麻痹。
     低血钾症--血清钾低于3.5mmol/L
5、坐骨神经麻痹 
   有臀肌注射药物史
   多数患儿注射当时即有注射部位或向小腿、足部放射痛。
    患肢小腿及足无力,足下垂,膝踝反射可引出,提示腓总神经受累。
   出现仰趾足,膝反射正常,踝反射消失,提示胫神经受累。
    受累神经支配的肌群出现感觉障碍。
6、急性麻痹综合征
     临床特征与脊灰相似:发热、恶心、头痛、肌痛,迅速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非对称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感觉障碍。
     脑脊液检测约1/3病例可有淋巴细胞增多。病因可以是非脊灰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组病毒A、B,埃可病毒,肠道病毒等。
    脊髓胸段MRI发现脊髓灰质有T1及T2相异常信号。7、假性瘫痪:非AFP
   局部肢体运动受阻,出现假性瘫痪。
   骨髓炎
   骨折
   关节炎八、脊灰疫苗相关病例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
(一)服苗者疫苗相关病例:
    1、服用活疫苗(多见于首剂服苗)后4-35天内发热, 6-40天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无明显感觉丧失,临床诊断符合脊灰。
    2、麻痹后未再服用脊灰活疫苗,粪便标本只分离到脊灰疫苗株病毒者。
    3、如有血清学检测脊灰IgM抗体阳性,或中和抗体或IgG抗体有4倍增高并与分离的疫苗病毒类型一致者,则诊断依据更为充分。
(二)服苗接触者疫苗相关病例:
    1、与服脊灰活疫苗者在服苗后35天内有密切接触史,接触后6-60天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符合脊灰的临床诊断。
    2、麻痹后未再服脊灰活疫苗,粪便中只分离到脊灰疫苗株病毒者。
    3、如有血清学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IgG抗体(或中和抗体)4倍以上升高并与分离的疫苗株病毒型别相一致者则诊断依据更为充分。
九、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
      1、从粪便等标本中分离出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诊断符合脊灰的病例。
      2、如发生2例或2例以上相关的VDPV病例,则视为VDPV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