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蜂操祈h本子全彩:"寻访辛亥足迹"记者手记:载不动的荣誉 黄埔军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53:22

"寻访辛亥足迹"记者手记:载不动的荣誉 黄埔军魂

2011年09月22日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张耀明):南粤大地上的广州城还丝毫没有秋天的迹象,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羊城充满着春的意蕴。在珠江江中的一个小岛上,一群年轻的学生正在军训,他们迈着矫健的步伐、散发着青春的气息。盘根交错的千年老榕树下,古朴的建筑群显得更加静谧,多了几分令人向往的神秘,建筑群外白色的大门上写着六个黑色的大字。

87年前,同样在羊城的这个小岛上,一群男人创办了一所军校。后来,一群年轻的学子来这里就读,你能想象,他们也是踏着青春的步伐在这里刻苦训练。或许,他们并不知道当时他们创办、就读的这所军校,在日后会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这个小岛叫做长洲岛,这所军校叫做陆军军官学校,这个小岛所在的区现在叫做黄埔区,这个赫赫有名、驰名中外的军校就是黄埔军校。带着虔诚的信仰、激情的热血、无畏的精神,辛亥革命的先辈们在这里创建了民国的第一所军事学校,在后来这个民族百年的沧桑的岁月中,这里走出来的男儿为这个民族的独立、国家的振兴付出了他们的热血与生命。

百年中国,历经沧桑,在这段谱写了民族血泪史与抗争史的峥嵘岁月里,多少心怀家国理想的热血青年从这个小岛、从所军校走出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共和国的尊严抛头颅、洒热血。

或许在今天,投笔从戎已经不是时下有志之士的第一选择了,和平岁月里人们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之中。但是,没有百年中国不屈的抗争,没有热血青年的奋不顾身的牺牲,就不会有和平稳定、欣欣向荣的共和国的今天。如果历史已经被尘封许久,那么就在今天,年轻一代的我们就拭去覆盖在其表面上的历史尘埃吧,让我们一起走入百年前的中国。

梦回百年

1911年,武昌起义的爆发翻开了中国近代史全新的一页,辛亥革命结束了这片土地上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建立,中国人用自己的滚烫热血和无畏精神实现着共和的理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管自己叫做大国民。

但是,共和的道路并不平坦,历经几次坎坷与挫折,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认识到了,共和只有其名,并无其实。中国的军队是分裂的,各有地盘,各为其主,互不统属。有的军队是军阀控制的,有的军队虽受孙中山指挥,但未经政治改造,仍不能称之为真正革命军。为了拥有一支真正的革命军,为了这保护来之不易的共和果实,孙中山决定创办民国自己的军事学校,培养一支有理想有斗志的真正的革命军。

1924年6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先生创办了民国第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位于黄埔长洲岛,故通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自创办之初,就以“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积极地投入了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的伟大历史使命当中。

在她初创时,经费不足,武器简陋,生活艰苦,但是仍成为中国乃至越南、朝鲜、印度等国被压迫民族的青年所向往的革命摇篮,青年们有一句口号,就是“到黄埔去!”。国内的有志青年也纷纷从全国各地奔赴黄埔,带着满腔热血和家国理想在这里训练求学。在后来的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当中,黄埔军校培养的国共两党大量的军事人才和高级将领,为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

扶昔追今

逝者已矣,扶昔追今。今天,当我们站在黄埔军校旧址时,踏着先辈走过的足迹,想象着当年的峥嵘岁月。除了缅怀,我们似乎应该还要做点什么。旧址外面的那棵千年老榕树,至今仍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虽然她守护的黄埔军校已经不是创办之初的模样,军校校址也在风雨岁月中几经辗转、变迁,但是,这丝毫都不影响她对于这所军校的感情,依然静静地守护着,不管历史变迁与岁月无情。

百年后的中国,已经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并在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在百年中国的苦难岁月中,有一所学校,她是世界“四大军校”之一,她被称为“将军的摇篮”;除了这些,应该还有一种为了百年家国梦而浴血奋斗的精神吧:逝去的是历史,留存的是精神,载不动的荣誉——叫做“黄埔军魂”。

这不,华人音乐大师刘家昌刚刚好有一首歌,就叫《黄埔军魂》:

“国家的干城,革命的先锋,

文武合一,薪火相传,为国为民尽忠。

辉煌的历史,光荣的传统,

如手如足,一心一德,个个都是英雄,

亲爱精城,团结奋斗肯牺牲

让黄埔的精神长在蓝天上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