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硼沙:别有缠绵水石间:陈从周散文 转载自 中国语文课程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7:44:35
别有缠绵水石间:陈从周散文
——读《陈从周散文》
作者:玉壶冰    文章来源:本站资料    点击数: 615    更新时间:9/30/2007
不少学者的散文在带给读者知识学养的同时,常难摆脱规矩、条理和枯涩的影子。陈从周不同,是学者,他的《陈从周散文》文字却是十足的儒雅温润。是一种芭蕉窗前,歙砚池边,经史子集,琴棋书画多年浸淫养成的书卷气。“青山隐隐水迢迢,是处人家柳下桥。晓雾蒙蒙春欲醉,黄鹂几啭出林梢。”“三步两桥接肆前,市头沽酒待尝鲜。渔舟唱晚归来近,水阁人家尽卷帘。”“小桥通巷水依依,落日闲吟到市西。柔橹一声舟自远,家家载得醉人归。”看到这样的诗作,直疑陈老到底该先称学者,还是该先称作家?
谈到陈从周,绕不开中国园林,他的《说园》、《园林丛谈》是海内外公认的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经典之作。其中《说园》最为精辟,“谈景言情、论虚说实、文笔清丽”,影响力之大,其远及日、俄、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正如叶圣陶先生在关于《说园》的一封书信中所说:“从周兄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他早年醉心于文史研究,编有《徐志摩文集》,又是张大千的入室弟子,工诗词,善书画,喜昆曲。这些都为他的园林研究做了深厚的铺垫。中国园林如画如诗,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应该说,中国园林的精髓是文人情怀。文人精神之园林,遇文人情怀之先生,可谓如鱼得水,珠联璧合。陈从周以诗文喻造园,深中肯綮。“诗有诗境,词有词境……而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能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枯燥无味的园林论文,到了陈从周的笔下,却是珠圆玉润,熠熠生辉。他很善于给实用的造园技法,赋予空灵的诗文意味。比如山水,“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溪水因山成曲折,山溪随地作低平。”又如谈到景物的仰观俯察,很推崇文人的“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并指出:“山际安亭,水边留矶,是能引人仰观、俯观的方法。”诗文是园林之精魂,二者异同之处如何?“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有不尽之意,寥寥几句,弦外之音犹绕梁间。大园总有不周之处,正如长词慢调,难以一气呵成。”如此论著,实乃美文。潜心研读,那种传统文化的浓郁与香淳,古建园林的景境与神韵,使人渐入醉境。可以说,“园林清议”中的系列文章,既是陈从周散文的基石,又是陈从周散文的山峰。陈从周别名“梓翁”,收在集子中的“梓室小札”有19篇文章,多是生活物品类的精美篇什:《说龟》、《说茶》、《说屏》等。这一系列的“小”说,常常却有精到的发现。谈到桥梁时作者说:“我国的河道存在三种情况,即大河、支流和小溪。因此,城镇的建设必循河道而有别,城濒大河,镇依支流,村傍小溪。”这里,城、镇、村的依傍对应阐述精当,“濒”、“依”、“傍”三个词的运用尤显功夫。《说帘》中,“重帘不卷留香住”、“春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隔帘双燕飞”等,都是随手拈来,浑然天成。如月边伴云,剔来味枯,留之增色。收在“情思绵绵”中的18篇回忆缅怀之作,正是“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些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以史料为经,以友情为纬。一腔感情融入笔端,汩汩流出。其中,尤《记徐志摩》、《含泪中的微笑》令人唏嘘慨叹。如今,斯人已去,这些文章更平添了史料价值。作为同济大学建筑学院的博导,古典园林研究的专家,陈从周一生勤奋著述,著作等身,晚年的散文行云流水,凝练飘逸,文章清词丽句,意境深邃。从各著作中遴选的这本散文集,句句佳构,篇篇精品,称得上是“床头文章枕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