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沙:农产品应该翻数十倍地涨,人人有食品安全才有实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07:11
(2011-09-22 06:58:09)转载
标签: 食品安全
高价房
贱价农产品
无毒蔬菜
成本
杂谈
分类: 食品安全
内容摘要:农产品价格应该涨到日本、韩国水平,食品安全才有保障,否则我们只能住着高价房吃着毒菜,天天过着自戕的日子。为什么要涨几十倍,生产成本在里面!真正的有机食品、无毒蔬菜是依靠物理植保设备、设施来保障才能实现的,而不是在大山里找块地就能种出来的。
第一篇:“特供”造就地沟油
第二篇:让猪飞让人走让资金流动
“特供”造就地沟油
叶檀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650778.html
2011-9-20 FT中文网
食品安全频频触及底线,是社会道德底线失守、监管制度形同虚设的强烈信号。
中国可能五分之一的食用油用地沟油充数。有推算称,用全国每年食用油使用量减去每年国内食用油产量和进口量,两者差值可能就是地沟油的使用量,这个推算的数字可能不是很准确,但基本上能反映地沟油重返餐桌的全国规模。据了解,2009年这个差值是400万-500万吨,而我国一年食用油的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
地沟油经历十年屡屡占据新闻头条的历史,现状仍未改变。反省的原因不出所料,食用油标准失当,各部门边界不清,卫生、质量监督、工商管理、环保、市政、城管、公安等诸多部门相互推诿,都成为地沟油屡禁不止的原因。
最大的原因在反省中被遗忘。
包括地沟油在内的食品安全,到人人恐慌的程度,与市场的权贵属性官不可分。
监管部门不作为,使民众失去区分安全食品与不安全食品的信心,只能把所有的食品都打上安全问号。
这时,市场会有两种做法。一是在民众督责下,使监管部门厘清责任边界,重新设定标准,严格执法,换取民众对食品安全与政府监管部门的信心。有关方面在做,公安部门对地沟油的打击就是案例,但相比泛滥的“化学食品”,质监部门、工商部门的作为少得令人绝望。二是恢复权贵特供经济,与资金堆砌的小农经济。
权贵特供经济,是将官员食品排除在市场体系之外,运用权力使官员成为低价绿色菜的受惠者。官员利用权力把自己排除在有毒食品的受害群体之外,从青菜、鸡蛋到牛奶,可能都存在特供体系。《洛杉矶时报》9月16日的报道说,在北京顺义的一座农场,1.8米高的铸铁栅栏环绕周围,农场的滑动铁门有保安把守,只对特定的一些轿车敞开,这显然不是一座普通的农场。据附近一位村民说,这座农场只向官员们提供产品,它种植的有机蔬菜并不向公众出售。特供菜的有限产出被供应给了政府官员、以及顶级运动员、驻华外交人员和其他精英阶层的餐厅。
特供范围可能下移,每一级官员都会如法炮制,让自己成为有毒食品中的安全孤岛。9月16日,新华视点报道,浙江丽水遂昌县的绿色农产品基地保障了浙江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内部供应,因而变成“特供”农场。报道指出,遂昌高坪乡高坪村“桃源尖”牌的瓜果蔬菜主要供给对象也是一些高档酒店和上级机关部门。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农业厅以及上海黄浦区环保局等一些外地政府机关,都是这里的定点用户。当地农业局进行了反驳,但网络上依然群情汹涌,这片深山里的绿色桃源,被贴上权贵的标签。
腐败的特供机制,是封建时代“御用”思维的当下投射。在特供思维中,没有市场意识,缺乏现代管理理念,有的只是权贵权力在食品领域弥漫的一股腐烂之气。如果市场权贵难以制止,假以时日,中国将回归低价而质优的特供体系,御用菜、御用茶、御用陶瓷等层出不穷。
直到今天为止,中国的御用体系从未停止,特供陶瓷等均已曝光。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三十年之后,却依然要靠特供体制保障食品的绿色与安全,是对市场经济的讽刺,说明缺乏对市场规则的驾驭能力,而只能保一己之安全。最终,这一方净土必然阻挠公平市场的进程,成为中国市场建设中的最大拦路虎。
资金堆砌的小农经济,相比权贵的特供经济少些腐败之气,多了暴富的骄矜之气。许多有钱人在市郊农场中租几分地,包几个菜农,关起门来“直供”绿色食品。
绿色蔬菜农家乐,本可以成为前景光明的产业,却在泛滥有毒食品的衬托下,沦为暴发的盛宴。城市中人可以到农村种菜消除疲劳,可以将自种的绿色蔬菜发展成庞大的市场,但这一美妙的设想难以实现,一旦离开熟人社会的信任感,消费者对贴上绿色标签的食品照样不信任。
大多数时候,在食品恐慌倒逼之下,绿色蔬菜的小规模种植,成为小农经济的复归。诚信的缺失,使人们认为其他行业的人都是投毒者,人们对改变体制感到悲观,宁愿回到自己动用、丰衣足食的小农经济时代,导致社会整体交易成本直线上升。
运动式的食品安全执法是常态管理手段,但运动执法无法建立起市场规则的根基。如同以往历次执法,没有人因为大范围的有毒食品泛滥被问责,有关部门官员施施然互相指责,群情激愤之时社会信任感再次后退。
可怕的食品安全显示出社会道德无底线,诚信彻底缺失,公平市场规则的沦丧,最重要的是,统一的安全的内需市场无法建立,中国在外需动力减弱之后,不得不面对千疮百孔、权贵横行的内需经济。
第二篇:
让猪飞让人走让资金流动
叶檀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582008.html
2011-9-17 南方人物周刊
如果CPI高企意味着生产效率的提高,意味着财富的公平,在GDP上涨的时代,通胀忍受度可以适当提高;如果CPI高企意味着中产收入阶层的沦落,意味着隐性的财富剥夺,意味着低效企业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优惠,CPI的上升就绝对不是好事。
中国经济最大的威胁来自于改革的停滞,来自于传统手段与市场之间的尖锐冲突,来自于不让猪飞、不让人走、不让资金自由流动,来自于对市场化改革的反动。这使得CPI上升成为贫富差距扩大的代名词。
中国未来CPI还将上升,简言之,猪在飞,而且未来还会继续飞。中国CPI必然上升,这是中国改革进入瓶颈期的代价。根据采购经理人指数,原材料价格与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逼迫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宣布以机器替代人;食品价格继续上升,没有回落的趋势。8月份CPI回落到6.2%,主要是翘尾因素的功劳,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多大意义。
传统面对通胀最好的办法,是减少货币发行量,是加息。中国央行却难以果断紧缩。今年央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负利率区间没有缩小反而扩大。央行左右为难,上调存款利率将加重银行的成本,吸引热钱,上调贷款利率将使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地方投融资平台企业、大型企业的债务风险浮出水面。
货币手段不敢用、不能用,一度退出舞台的行政调控手段重出江湖,以直接抑制终端价格的方式防止通胀,愚蠢的方式只能让通胀预期愈演愈烈。
发改委约谈食用油等行业的企业,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与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中纺集团和九三粮油集团4家企业召开座谈会,要求4家企业的小包装食用油在今年3月底前,必须保证油价平稳,供应充足。到了4月份,发改委再次建议希望6月底前再次暂缓提价,到7月,发改委终于松开了手,让市场为企业做主。原因无他,除非发改委给企业补贴,否则没有干预充分竞争行业定价的借口。
发改委在忙,其他部委、地方政府也不轻松。在市场环境下,城市户籍居然越来越值钱,说明中国市场环境在倒退。
各地房地产限购令出台,政府不用货币、税收等手段平抑房价,而乞灵于户籍制度;无独有偶,平价猪肉居然凭户籍购买,房票、肉票重现江湖。难道我们要在产品极大丰富的今天重回票证时代,对户籍内外的居民实行两套价格体系?在建立统一大市场的今天,究竟如何应对尴尬的行政定价僵尸体系的复回的质疑?
8月份,厦门政府向市场投资冷冻储备肉,规定个人购买的最高限额是5公斤,单个购买超过2公斤需要身份证明。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目前包括青海、江苏、广西等多个省市都出台了价格调控方案,其中推进平价商店的建设,投放平价猪肉、大米、蔬菜等商品为亮点。此外,各地也启动价格调节基金,对于平价商店给以补贴,并对低收入困难家庭给以与物价挂钩的资助。
行政定价从来不是单独的事件,而是一连串价格控制的前兆。
果然,其他感到不公平的行业纷纷上书,要求享受行政定价待遇。9月初,山西省有13家火电厂联名上书,称煤炭价格过高,电厂亏损严重,没钱买煤,请求支援。市场化的煤炭价格与管制的电力价格让火电企业叫苦不叠,中电联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1~7月,五大发电集团火电业务亏损180.9亿元,同比增亏113亿元,且月度亏损额连续扩大。难道发改委将管制所有行业的价格?
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只有市场化才能挽救经济狂澜于既倒,只有市场化的企业才能让克服成本上升压力,让中国经济走出通胀困境。
在大型企业享受平价贷款的同时,他们将职工剥离给社会,享受从银行到股市的所有融资渠道,而中小企业却在高利贷泥潭中挣扎。据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表示,温州36万家中小企业中已有20%歇业或停业,如果下半年外部环境得不到改善,存量中小企业中的40%将会停产甚至倒闭。让我们放下打肿脸充胖子的虚假500强繁荣,让民营企业获得生存空间,让市场主导的高效企业获得平等待遇。
行政抑价从来不是经济发展的办法,让猪飞,让劳动力自由流动,让资金高效周转,才是正道。房票、肉票,必须扔进垃圾堆,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