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打冯小刚耳光:有比较才有鉴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25:38
                                                                   有比较才有鉴别......         1942.2.13.毛泽东致电陈毅、刘少奇:“少奇返延,须带电台,并带一部分得力武装沿途保卫。”
    1942.2.20.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刘少奇及华中局:“......(二)护卫少奇的手枪班须是强有力的,须有得力干部为骨干,须加以挑选与训练。....”
    1942.3.13.毛泽东致电刘少奇:“俺们正在调查由华中到华北路上敌人封锁线的情形、安全保证的程度,俟得复电即行转告。望你等候这一复电。”
    1942.3.19.同随行去延安的100多名干部,由八路军115师教导5旅第13团护送,从苏北阜宁单家港出发,回延安。
    1942.3.21.毛泽东致电刘少奇:“兹将彭(德怀)电转上,你看此种情形有安全之保障否,山东尚无回电,请你直接询问。必须路上有安全保障才能启程。”
    1942.9.21.毛泽东致电刘少奇:“安抵129师无限欣慰,望休息短期后来延,并对华北工作加以考察。关于最近时局情况我有电至总部,可索阅。来延路上安全保障,请商刘(伯承)、邓(小平)周密布置。”
    1942.11.16.毛泽东致电林枫、周士第、甘泗淇:“少奇同志过路,你们派人接护时须非常小心机密,不要张扬,但要谨慎敏捷。”
    1942.11月下旬,从沁源到达平遥、介休境内。由中共晋西南工委和平遥、介休县委组织交通队护送,穿越敌占区,过同蒲铁路和汾河,去晋西北。
    1942.12.30.经过九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穿越敌人103道封锁线,安全回到延安。        8801注:少奇奉中央之命,在山东指导工作数月。        1943.1.1.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延安中央大礼堂举行干部晚会,进行团拜,庆祝新年,并欢迎刘少奇自华中归来。出席晚会的有1000多名干部,毛泽东、朱德莅临讲话。以上均摘自《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定价(上、下)66:00元。         再看陈毅:        1943.1.11.在一个连的警卫下,(由黄花塘军部)到大刘郢二师卫生部诊治痔疮。    1943.11.25.过洪泽湖到达半城四师师部,副军长张云逸再次迎送并谈心。陈毅赴延安后,由张代理军长职。
    1943.11.26.离开四师师部,到达新行圩子九旅驻地,受到九旅旅长韦国清的热情接待。
    1943.11.27.晚上,离开九旅驻地,在淮北第三地委书记兼淮北军区第三军分区政委康志强等人的迎接下,于次日拂晓到达古邳以东的第三军分区司令部驻地五工头。陈毅有诗道:        夜走泗宿道,晨过旧黄河。古邳解鞍马,煮酒醉颜酡。......畅游根据地,沿途劳送迎。相见问安好,老苍惊故人。
   
    1943.11.29.中午,康志强、赵汇川等把过去在战斗中缴获的、由机要科长长期保存的一些金条和一个金弥勒佛交给陈毅转送中共中央,作为向七大的献礼。黄昏,随军分区机关移驻望山以西约10多公里的石闸,这是陈毅经邳睢铜去延安的最后驻地。
    1943.11.30.黄昏,在军分区司令员赵汇川、侦查科长程焕然及一个连、一个便衣侦察班的护送下,从石闸出发,经单集以东过陇海铁路。
    ......
    1943.12.25.毛泽东关心赴延途中的陈毅,是日致电邓小平:“陈毅同志到时,请告他可以在沿途略作休息,以免过劳,大会要在4月后开。”
   
    1944.1.14.在太行山致电毛泽东,报告将在太行了解整风经验后再赴延安。
   
    生在南方,长期战斗在南方的陈毅一路顶风冒雪,迤逦前行。2月中旬,在山西太谷南山根据地位大雪所阻,深夜,思念夫人张茜,作诗一首:        地冻天寒西北行,山川遥共客心深。最是荒村风雪夜,思君吟咏到天明。
   
    1944.3.7.抵延安。与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李富春等合影。
    这与少奇到延安后开千人大会欢迎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8801评述:俺们可以猜想,陈毅在经过延安整风回到华东与张茜重逢后,免不了要互诉相思之苦,张茜肯定要把一肚子委屈倾倒出来,从这本《陈毅年谱》不难看出:连只“派一名作战参谋、一名炊事员护送,规定只送到四师师部即回。陈毅临别时,心情沉重。 ”、“受到九旅旅长韦国清的热情接待”、“张茜在小保姆的陪同下,请一位老乡用箩筐挑着小侉(昊苏)、小丹(丹淮)步行到安徽津浦路光明站敌伪据点东南方附近的小村庄”、这样的细节都详尽地记载下来,可见这次别离对陈毅夫妇留下了咋样的感受。尽管这本年谱出版时陈毅、张茜都已辞世,但他们的孩子还在,肯定要对书中的内容提供见解。
    总地来说:黄花塘事件,小姚占了上风,陈毅落败,留下自己苦心经营的一片家业,黯然踏上前途未卜的赴延之路,“知己二三人”,道出了他的孤寂、落寞的心情。这段苦情,相信是夫妻间一个难以忘却的话题。特别是在高饶事件发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