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女种子百度云:自杀预防要从“学好文化”做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52:58
自杀预防要从“学好文化”做起
2011-09-08 16:2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提要]  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是15岁到34岁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今年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的主题就是“多元文化社会之自杀预防”,提示我们注意世界自杀率升高的多元文化背景及优秀文化构建有利于自杀预防。
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是15岁到34岁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读了北京回龙观医院与国家疾病控制中心昨日再次披露的这一调查结果,谁都会感到心痛。
自杀是全球性严重问题,每年估计有100多万人死于自杀,各国和各种文化背景都有,在全球1/3国家中,青少年都是自杀风险最高的人群。自杀预防也是世界性难题。所以,我们也不宜对我国自杀率或青壮年人群风险高等做过度的解读,以免引起歧义。当下,最关键的是如何提高我们预防自杀的能力,尽可能地减低自杀率,特别是保护好花季少年。
目前,世界上提出“穿越终生的自杀预防”新理念,强调自杀预防是每一个人一辈子的事。并强调,自杀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但近年来社会多元文化对涉世不深孩子心灵的冲击,其造成的迷茫和混乱,在自杀社会因素中渐渐凸显。因此,今年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的主题就是“多元文化社会之自杀预防”,提示我们注意世界自杀率升高的多元文化背景及优秀文化构建有利于自杀预防。
在多元文化社会里如何做好自杀预防?
目前发现,各种严重心理压力、同伴关系不良、家庭不和睦、父母教养方式不当、躯体(性)虐待,对青少年的自杀行为起着重要的“扳机”或“易化”作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严厉体罚、情感虐待或校园暴力侵害、恐吓等,也可能导致受害者产生自杀意念和行为。但是,青少年是否最终选择这种对生命的彻底“背叛”,还是由他们自己内心决定的,其中有深刻的文化背景,特别与从小所受的文化教育密切有关。做好两种教育有利于自杀预防,一是“挫折教育”,二是“生命教育”。
目前,人们已深刻认识到物质条件的优厚并不与孩子的幸福感成正比。在适当的物质生活保证下,要教会孩子除了物质外,如何在内心创造一种快活的情绪。因为,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幸福状态易来易失,如给孩子一件新玩具,孩子欢乐雀跃,但这种情绪很快消失;幸福的品质却十分稳定,这是一种感觉良好和产生乐观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几乎公认,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父母和教师在培养孩子“幸福”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挫折教育”中,应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把幸福只寄托在一种追求上,往往最终是痛苦的。这就是说,使孩子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自找幸福的本能,这样才在任何挫折面前泰然处之,永远乐观。而我们现在的“挫折教育”有时更像“秀”,如“吃苦夏令营”等,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收获。
尽管导致自杀的原因很复杂。预防自杀,特别是预防孩子自杀,还要多从正面引导,要有长期的生命教育规划。如要长期开展儿童和青少年生命化道德教育,“生命化道德教育”强调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又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我们的道德教育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应当具有人本性和生命性,因此,道德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就必须关注生命,为了生命的更加精彩,实现人与自己、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生命化道德教育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教育活动,如央视的“第一课”,让孩子保持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敬畏和善意,培养出孩子感激、体验、敬畏和享受生命的品质。这更是自杀预防之本。希望教育界坚持不解,认真做好。父母和社会也要积极配合,营造尊重和热爱生命的氛围,如电影、电视和电游的暴力分级等。
当代社会文化无论如何多元,其营造的氛围都既要鼓励竞争,歌唱成功,也要宽容和善待失败,使人既可以从外在的东西或忙碌获得幸福或满足,也能从自己内心里“自发”获得快乐,这才是尊重生命本质的好文化,此文化与“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接轨,当然有利于自杀预防。而我们现在相对地缺乏这类文化氛围,成王败寇气氛强烈,如果孩子抗挫的“底子”不好,加上社会压力变大,产生的焦虑则会过度和变形,甚至绝望而厌世,成为“轻生”的不良土壤。这是我们眼下特别要注意并急于改进的大问题,是“多元文化社会之自杀预防”的关键。(中国江苏网:顾德宁)
来源: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