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针麻将合作:造型:新势力文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0:25:46

出国旅游的意义

作者:桃之11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国旅游的意义
    我算是一个年纪轻轻就跑过不少国家的幸运之人,去年9月刚刚第二次去日本,这次比高中时候学生交流去的城市多出了一个北海道,今年4月又兴高采烈的跑了趟南非。南非去了约翰内斯堡和开普敦两大城市,然后还顺便去了周边的二个非洲小国家津巴布韦和博茨瓦纳。把皮肤晒成了小麦色,然后满意而平安的回到的老窝上海。
    除这次国际旅游外,之前我每次出国身体动静都很大,几乎次次晕机,当然不是直接在飞机上就吐了,而是下飞机后坐旅游车吐到不行。尽管每次都知道自己身体底子差会在旅游的前几天来个下马威,但还是阻挡不了我继续出国玩乐的热情。这次爸爸跟我说要去南非玩,我首先想到的是长达16个小时的空中飞行,不过就算吐到站不起来,还是要出去,因为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嘛,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点苦难算不了什么。于是就铿锵地飞了出去。令人意外的是,什么呕吐事件也没有发生,甚至后来在大西洋上坐船来回一小时大风大浪我都没能吐出来。出国旅游的第一层意义就这样凸现了出来,那便是,出去的次数越多,身体的抵抗力越强。以后再去美国什么的,就完全不必害怕了,比南非的飞行要轻松不少。
    当时在北海道的感觉,只觉得日本干净的令人心碎,回国后多次跟朋友提起,都还难以忘怀。这次去南非,发现也干净的可以,完全不是想象中的非洲,也不是想象中的热带。导游说,那些规规矩矩的洋房就是英国风格的,阳台上的栏杆比较花哨的就是荷兰式的,于是我便对开普敦有了大概的了解,它其实是一个欧洲风格的地方,唯一的区别仅仅是英国的还是荷兰的。黑人的房子屋顶特别眼里,五颜六色,那是因为当时种族歧视特别厉害的时候,黑人的房子不被允许有自己的门牌号什么的,所以要寄信只能寄到某某街道的红房子,绿房子,蓝房子,粉房子……等曼德拉解放了黑人,这些五颜六色也还都在,为的是纪念和证明,是一种反抗的力量的凭证。而约翰内斯堡的市中心则变成了开普敦人口中的地域之城和国内媒体报道的所谓南非非常乱,攻击华人云云的靶心。在那边的几天正好是复活节大假,所有的市民都在家休息,商店全部关门,连警察都休假去了,城市变成了空盒子。导游说这个时候去市中心特别危险,因为连警察都不管了,黑人更加猖狂,甚至会直接对着旅游车里的人开枪,但我们一行还是奋勇的开车兜了一圈市中心,发现没有什么枪,仍然是一个空城,带着忧伤和颓败的气息。现在约翰内斯堡的市中心全部让给了黑人,白人和华人搬到了郊区,只有胆子够大的人才敢勇闯16个街区,面对随时可能被抢劫和枪杀的威胁。接触了南非的一些华人饭店老板,他们都觉得这地方太不安全了,想回国发展,但又没有足够的钱。当年出国觉得能挣笔钱回去,现在发现在国外挣的钱回上海连房都买不起,回去也不知道要干吗。寂寞的华人在太阳城的赌场里赌上光阴和金钱,结果是一无所有。南非的这二大城市都算相当富裕,但我并不觉得他们快乐,无论白人、黑人、黄人。后来去了穷的多的津巴布韦,那里的人均月收入据说只在10-20美金之间,那里机场的简陋程度也让我们这个团的上海人叹为观止。但既不如此,他们不偷,他们不抢,他们不开枪杀人,他们只是围着白皮肤和黄皮肤的游客,一个劲的兜售小商品,非常卖力的学习各国语言中的一些实用语句以期能做成更多的买卖。所以不搞不懂,为什么那么穷的地方没有犯罪,而富的多的地方犯罪那么猖獗。他们都是些受苦的没读过什么书的黑人,为什么二个地方差异如此之大?!出国旅游的第二层意义出来了,它让我思考人活着可能面对的小意义和大意义,小意义就是个人的生活的良质,大意义就是社会的生活的良质。这对一个作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出国旅游的最后一层意义就是,我发现,自己生活在上海,每天这样的日常生活,是再美好不过的事情,有喜欢的事情做,有小龙虾香辣蟹吃,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疯,而这种幸福的感觉不离开上海是怎么都觉不得的。它让你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深表满意。这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再重要不过了。
    可以后现代,但不要变成姨妈之后再后现代
    女导演肯定比男导演更擅长拍关于“老女人”的电影,原因很简单,女人更能体会老了就是完蛋了。《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比起《无穷动》肯定好看许多,毕竟导演许鞍华好歹还是个靠谱的艺术家。身边的文艺女青年差不多是嚷嚷着集体去影院看这本片子的,看完后MSN的签名档里更是好评如潮。我是在上档第一天就在影院里看的,看电影之前,先看了上海女文青的女偶像商羊老师的评论文章,她之所以如此受爱戴不外乎一个“准”字,所以看她的评价后再去看电影,基本是不会走眼的。商羊跟许导的私交应该是不错的,所以她会坦诚的说,《姨妈》算许导的中等作品,不如《女人四十》那么好,但水准也摆在那里。她还会说,许导对赵薇的个人偏爱,等等。最令我有感触的是,她说《姨妈》之所以不如《女人四十》,主要是导演心境不同了,中年女人的淡定心态现在转移到了老年女人的绝望。老女人的绝望不是年轻人的,那么戏剧性,那么有FEELING,而是如三峡好人的英文名“STILL LIFE”那样,生活要继续下去的,但什么美好都完蛋了,梦没了,人也没死。
    之后我就整天嚷嚷着要把养生作为伟大的女性事业投入到有限的生命中去了。一个女人一旦变成一个姨妈级的人物,那她确实是什么都没了。有钱没用,姨妈的邻居水太太貌似是个老克勒的有钱老太,但孤身一人,家人都在海外扔她一个住在上海老洋房公寓里,只有通过每天换不同颜色的假发那那只她最宝贝的猫咪来寄托精神,最后猫咪没了,她也死了。有才也没用,姨妈认为她琴棋书画,知识分子,是有追求有文化有素质的上海女人,结果呢,还不是滚回她插队落户的鞍山,冰天雪地里卖鞋子,啃个大而白的夸张的馒头。那完全是因为女人老到那个程度,就算年轻时候再有貌,现在也都没了,而没了貌,就是没了一切。当姨妈裹着一身鲜红的毛线泳衣,挺个大肚皮出现在周润发面前,周演的老潘还是看呆了。
    男人老了,我们会说他有故事了,有味道了,有容量了,都是好的,再老都有女孩子喜欢,杨震宁啊默多克啊,妻子都一个赛过一个的年轻。而著名的老女人,如法国著名女作家杜拉丝,尽管她容颜老去的时候还有一个叫杨的壮年男子跟她一起,但看到镜子里如沙皮狗般堆积褶皱的皱纹,我真奇怪她还活的下去而没有自杀。商羊敏感到了许导的年纪的变化导致作品气场的变化。一个女人40岁她会觉得她明白了很多,看透了很多,她会觉得生命充满了通明,这个时候的心态,或许暂时是很好的。但过不了多久,等她50岁、60岁,看她心态还好不好得下去。以前不理解西方人为什么那么怕老,美国人为什么那么崇尚青春,现在我都明白了。
    等变成姨妈了,你再怎么后现代也都是白搭,你这辈子就是完蛋了,一点虚假的幻觉都瞒不了你。我倒是觉得许导现在的状态更清醒了,中年时候的优越感没了,虚幻的美景假象都破碎了,老了就是那样的,女人老了就是那么惨的,面对这一切,承认这一切吧。惟有这样,才能摆正态度,只要能延缓衰老一天,比别人看起来年轻一岁,那都是我们需要努力的事情,至于别的,其实都更加虚妄。养生就是心态加硬件,有钱就吃点好的补补,用点好的保养品,去做瑜珈,别生什么孩子结什么破婚,什么事情都看开点,不要忙着做女强人或者为了男人心力憔悴,女人只要能看起来比同龄的别的女人年轻10岁,如那些女星一样,男人自然会追着你跑。
    钱是好东西,要花在刀口上,养生防老就是值得花钱的地方。才是好东西,要用在点子上,费劲心思去干事业不如把养生当作毕生的事业。貌是好东西,为了让它最长时间的好下去,就要拿“今年20,明年18”的目标来约束自己。不管是文艺的还是不文艺的女青年,欢迎大家去玩后现代,但不要变成姨妈之后再后现代,没有任何时代欢迎老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