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颠峰 下载:跟着陈从周逛苏州园林 来源“ 金羊网 -- 羊城晚报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34:14



跟着陈从周逛苏州园林
文/图 辛荷
苏州有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九大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网师园、狮子林、留园、耦园、艺园、环秀山庄、退思园。不入遗产的亦有可圈可点之处。
当代著名古建筑学家陈从周评:“苏州建筑及园林,风格在于柔和,吴语所谓‘糯’。”
“余谓以静观为主之网师园,动观为主之拙政园,苍古之沧浪亭,华瞻之留园,合称苏州四大名园,则予游者以易领会园林特征也。”
出游建议:
苏州无机场,一般从上海出入,苏州市干将西路115号东航售票处每日有十班车左右前往上海两机场,耗时约两小时。
苏州本地公交车方便,更有5条旅游公交线,可以到达各大园林和博物馆。
住宿饮食方便,宾馆较多。建议住在老城。
有营业三轮车可坐,怀旧兼观光。
苏州园林可以是休闲游,也可以是园林建筑游。
不想强求每个到此的人,都带着如研究学问般的压力。休闲散心也好。
当然,如果能知道一下苏州园林的妙处,再游,或许会感受更多。相信越理解得多,越觉不枉此游。
窃以为,旅游前是要做功课的,苏州园林是一本厚厚的书,每一页,都有值得细究的地方。要速成者,建议看看当代著名古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教授(1918-2000)的《说园》,他还有一些关于园林的书,颇值细读。
游苏州园林,要有充足的时间。一要逛,二要留,三要品。建议一个上午或下午,最多进一个园林。而苏州园林四季景致各异,所以,若能多次前往,便是圆满了。当然,对于旅游者来说,这近乎奢侈。在苏州买间房子养老,倒是可以考虑一下的。不过苏州现在的房价也不低,直逼广州。看来识货者众。
逛园林,要散漫地逛,四顾地逛,忌后浪推前浪地呼啸而来,呼啸而去。园林再怎么大,当年也是私家闲散地,如今游人如织,料历任园主在天上早饱受惊吓,亭台楼阁,怎容得下如此熙熙攘攘?
所以,游苏州园林要在非休息日去。如拙政园、留园等,一到节假日,游人多多,不说取景时无奈,就是想找个地方安静坐坐都难。人家围坐着大快朵颐,或牌战正酣,好像在旁呆坐的反倒是不识趣了。而沧浪亭,或许当时未被划入苏州四大名园之列,所以游客甚稀,在里面漫步,心境可以与历史贴得很近,更替不到者惋惜。
游园不品,如牛嚼牡丹。陈从周说,“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苏州园林里的建筑皆有名号,有的反映了造园者的抱负、心境和人生态度,有的则概括出风景的精华。如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临水寂寂,令人想起苏轼之“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留园的濠濮亭,据学者解释,出自《庄子·秋水》,内里有庄子所言“子非我,安知我之不知鱼之乐?”,园主以此暗喻自己远离官场,是有自己的价值取向。而网师园的“风到月来亭”,陈从周感慨“临池西向,有粉墙若屏,正撷此景精华,风月为我所有矣。”
若细心察看,会发现,苏州园林,处处借景,移步换景。在有限空间造无限之景是苏州园林的心思。如沧浪亭,这是苏州唯一以“亭”命名的园林,内里有山无水,靠借园外一湾碧水,便生动了。沧浪亭园周有复廓,复廓墙上有漏窗,将水景引入了园内,每个漏窗,引入的景致又有不同。沧浪亭之漏窗,各不相同,品类为苏州诸园之冠,加上各种造型之门洞,将借景运用至极致。
故,逛园林宜慢,一快,就错过了!
亭台楼阁,匾额对联是少不了的。这些文字,是建筑的点睛之处。有时一时半刻未能领会,建议将其摄回,细细品味。
此外,苏州园林的建筑细节,如山墙、瓦脊、地面、木雕、砖雕、植物、堆石等等,学者们都曾深入研究,若能拿着他们的著作,一砖一瓦地欣赏,真是无尽的享受啊。
沧浪亭:苏州现存最古的园林,北宋苏舜钦蒙冤遭贬,失意之时,购得废园,并以沧浪亭命名,自喻退隐江湖。园内苍凉清幽,装饰简洁,广种修竹,间杂芭蕉和乔木。
陈从周评曰:“堂轩无藻饰,石径斜廓皆出于丛竹、蕉荫之间,高洁无一点金粉气。”
网师园:公认为小园极致,所谓“少而精,以少胜多”。左图为园中的殿春簃,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内,有中国式庭院“明轩”,以殿春簃为原形。由陈从周主持设计建造。
陈从周评曰:“殿春簃一院虽无水,西南角凿冷泉,贯通全园水脉,有此一眼,绝处逢生,终不脱题。”
留园:面积为苏州诸园之冠。始建于明中叶。清朝重建。园中有三座明代湖石,亦是苏州最大的湖石。清代风格的住宅、祠堂、家庵、园林样样齐备。图为曲溪楼(中)和濠濮亭(右)。
陈从周评曰:“曲溪楼底层西墙皆列砖框、漏窗,游者至此,感觉处处邻虚,移步换景,眼底如画。”
苏州园林中,门窗结构和图案皆有含义。如左下图为海棠花窗格,在园林中多用,象征高贵风雅。右二图的宝瓶形门洞,象征平安吉祥。漏窗更是多见(右一图和右下图),多用于回廓的墙上,起到引景和不同空间之间,隔而不断的作用。
来源“ 金羊网 -- 羊城晚报 ”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 羊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