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面条:春棚频频失利只因家飞不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20:25:43
        近两年,笔者很留意春棚的集鸽和比赛情况,得出一个大体的印象:集鸽数量可观,赛绩不敢恭维。
        以华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为例,五月份以前(包括五月份)作出的幼鸽送“秋棚”比较合适,而六月份以后作出的幼鸽,送秋棚相对迟了一些,这样,一些春棚就有了鸽源,春棚七、八、九月收的鸽子多为第三或第四轮幼鸽。还有一部份鸽友喜欢在种鸽换毛过后的十月份作出幼鸽    送春棚,如此说来,春棚集鸽的时间跨度较大,从六月到十一月,竟长达半年之久,这是春棚集鸽数量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集鸽数量上去了,多数春棚集鸽数量可达到五六千羽。但饲养、训练、比赛的质量却实在不敢恭维。华北一家春棚,预赛归巢鸽竟不足千羽,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区区300公里,就让鸽友们精心培育和选送的、公棚“精心”饲养达半年之久的鸽群溃不成军。有人说公棚搞鬼,我却不认同这种说法,这个结局对公棚有利吗?500公里决赛归巢鸽要花50元才能领回,很显然,归巢率高了公棚也可以增加收入的,难道公棚就宁愿放弃这一部分收入?我倒是认同另一部分鸽友的说法,春棚赛鸽的家飞严重不足,整个冬季缺乏家飞训练,大部分时间处于关棚状态。大家都知道,小鸽子是最爱飞翔的,它们正在长身体的时期,足量的家飞可以促进它们的骨骼、肌肉的生长,促进它们的心脏和肺活量的发育成长,对它们今后的运动生涯有利,而整个冬季的长期关棚,让它们错过了成长和发育的最佳时期,它们不具备运动员最基本的素质,又如何能应对开春后的比赛?尽管赛前有十次以上的路训,但整整一个冬季的养尊处优所丢失的运动能力,又岂是区区十来次路训就能弥补的?再加上这些春棚赛鸽本身的健康状态可能出现的问题,那么集鸽五六千羽,预赛后归巢不足千羽,决赛仅归巢不足30羽的窘境就难免了。

        也许读者要问:冬季为什么不家飞?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因为大多数公棚都在规程上规定了,要在训完50公里或100公里后按清棚情况收费。而家飞是要有损失的,游棚、撞伤、天敌伤害等都是造成损失的原因。清棚之前损失的鸽子,费用自然也就泡汤了,那么公棚用在这些鸽子身上的饲料、疫苗、药物成本,以及人工成本也就无法收回了。损失一羽鸽子,公棚不仅少收几百元的参赛费,还要白搭进以上说的各种成本。公棚比赛属企业行为和商业比赛,老板自然不能做赔本生意,于是老板就依照“手中有鸽,心中不慌”的原则,不家飞、少家飞,一切等清棚收费后再说。所以,尽管春棚的预赛和决赛是在春光明媚的、最宜于赛鸽的季节举行,但依然摆脱不了溃不成军的命运,因为公棚放飞的仅仅是关养了一冬的“鸽子”,而不是体能充沛、训练有素的“运动员”。

        自然,公棚有公棚的难处,因为我发现,有的鸽友交鸽十分勇跃,从网上看,其名下有参赛鸽数十羽,但就是交费不爽快,还有个别的鸽友,数十羽参赛鸽最后落一个让别人“认购”的下场。这也是一种让人百思不解的现象。后经高人点拨,笔者才弄明白了这是刚刚兴起的一种试验方法,个别鸽友在钻公棚先收鸽、后收费的空子,来试验自己鸽子在公棚集群式饲养状态下的“存活率”,原来交鸽几十羽不是为参赛,而是为试验。鸽界真是藏龙卧虎,“聪明人”大大地有啊!
        我真的担心,在公棚之间竞争呈白热化的今天,极少有公棚敢实行“交鸽同时交费”的政策,绝大多数公棚都抱着“先把鸽子收上来再说”的心态争抢鸽源。长此以往,公棚比赛将陷入怪圈:参赛费收不齐不家飞、少家飞,越不家飞比赛的归巢情况越糟糕。最终这个怪圈将改变公棚比赛的性质——不为比赛,只为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