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 医疗 中国总部:[原创]九一八反思录 – 铁血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34:32
九一八反思录

九一八事变过去80年了,除了东三省举行了纪念仪式外,其余各地动作不大,或许,了解这段历史的中国人已经不多了。

 

九一八,从一开始,国民中央政府就没当一回事。1931年9月18日以后,中国将成为什么样的中国,恐怕,当时已经没人敢想,没人愿想,因为,对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未来将是什么,也是一片迷雾。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鄙人以八十年后一名中国人的角度,就九一八事变这个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大伤疤,谈谈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当之处,敬请各位看官指正。

九一八之所以意义重大,并非因为这天是造成东北沦陷的原因,而是日本——这个中国现代最大的敌人和仇家,对中国全面侵略的开始,也是妄图灭亡中国的开始。

自中国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思想开始解放。但是形形色色的主义也流入中国,和中国本土的旧思想混杂在一起,形成了长时间的混乱,从袁世凯恢复帝制,到张勋复辟,莫不是中国数千年君主专政的反扑。其中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孙文,一无自己的军队,二无自己的地盘,只能通过宣传来影响中国的实力人物进行革命。他的思想从南向北开始传播。代表性的是他主导的护法战争。由于孙文没有明确制度(宪法)和坚定建国主张(妥协,大总统给了袁),使得1912年建立的中华民国这块招牌成了军阀们手里的玩物,你来我往,你争我夺,实际目的都是为了地盘和利益。而当时中国最具有实力的军阀是直皖奉三大派系。这三大派系在华北京畿一带,经过数次大规模战争,笑到最后的,是奉系。也就是张作霖的部队。 这个奉系,就是东北军的前身。

孙文经过惨痛的失败以后,开始奉行联俄联工扶植工农的三大政策,也就是说,孙文的政策大幅度左转。在苏俄的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军队(黄埔系)。但是壮志未酬,孙文不幸与1925年逝世。于是,军事领导权就落入了老蒋之手。一个之前默默无闻的人物,在国民党的这面旗帜下,经过数次平定内乱的洗礼,成为了北伐军的总司令。当时,北伐军的主力,主要是由黄埔军(蒋之嫡系),粤军,桂军,湘军,赣军,黔军,滇军等南方各省的军队组成。而冯玉祥的西北军,因为与直,奉的矛盾也在后来加入。这支革命部队,以黄埔军和桂军为主力,在苏俄的大力支持下,誓师北伐。

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领导的直系部队和孙传芳的东南五省以及张作霖的奉系。

奉系有日本的背景,而吴孙,有英美的背景。因此,北伐战争的国际背景,实际是苏俄对英美日。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当然,这是刚开始的格局,苏俄通过TG,对北伐军进行影响和渗透。而TG甚至自己直接领导了上海的武装起义并取得了胜利。当北伐军即将取得胜利,吴孙势力灭亡,而张退回关内的时候,老蒋的真面目出来了,他并不是苏维埃的信徒,他代表的是英美体系的江浙财阀。因此,1927年,老蒋开始所谓的清党,清除国民党内的异己,尤其是TG的势力(同时清除苏俄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拉拢了汪精卫及国民党右派,吃掉了大大小小的南方军阀,使得蒋在1927年后,军事实力一跃为中国之首。

日本这时候并没有闲着。日本自日俄战争之后,因为国力有限,加之西化的过程并不顺利,国内灾害(东京大地震)以及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一直在整合其内部统治,所以,1931年前,日本的军事实力并不是很强大。至1931年,日军总兵力才30.8万人,其中陆军17个师23万人。但是日本对华的政策很早就已经成形,以田中奏折为例。说明日本对中国东北的野心很早就已经开始。北伐军开始行动后,日本出于对苏俄的恐惧,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但是因为军力有限,只是派军入侵山东,1927年5月,日本在济南烧杀抢掠,造成六千多人死亡,这已经表明了日本对以南方蒋汪为首国民革命军的敌视态度,并做出试探性的姿态。但我们的蒋总司令并没有下令反抗,反而以大局为重(统治中国的大局还是统一中国的大局?),放弃抵抗。那么当北伐军面对最后一个敌人张作霖时,张大帅见到大势已去(同时看到蒋开始反共清俄),为了保存实力,于是向国民政府靠近。日本人当然不能旁观,下黑手干掉了老张。1928年,张学良接任东北军领袖,并很快宣布易帜。自此,全中国除了外蒙在苏俄之手,西藏宗教统治外,其他全国各地,基本上都已经在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之下。中国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但实际上,中国势力依然错综复杂,只是最大的军阀变成了老蒋,然后依次有东北军,桂系,西北军,阎老西,工农红军,四川军阀,等等其他各地军阀。

老蒋当然不容忍这种局面。老蒋骨子里就是一个独断横行的独裁者,在他的内心里,中国绝不容许有其他势力出现。同时,他定都南京,说明了他自身深刻的英美背景,因此,他的统治代表了江浙财阀和英美的利益。老蒋并不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是一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和利己主义者,他始终关心的是他和他自己的那个小圈子。怎样维护他这个圈子的利益是他最大的目的。为了达到目的,他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不用估计颜面,从他经常的和人换帖拜把子但回头就陷害把兄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古人称之为“奸雄”的人(翻脸无情,乱世之奸雄)。

据说,北伐胜利后,蒋百里曾经给老蒋出过一个主意,对其他势力“一拉一打”,有些要拉,有些要打,不用说,红军,是一定要打的,其他的势力,要么分化瓦解,要么借刀杀人。老蒋排除异己,不可避免的引起矛盾激化,1930年,蒋冯阎李大战爆发,老蒋通过一个官帽子,一个钱袋子,两种手段,迅速瓦解反对势力,尤其是冯玉祥的西北军和阎老西的晋军及李白之桂军。其中遭受最大打击的是冯的西北军,基本完全瓦解,阎李也受到重创,无法再与老蒋对抗了。

所以到了1931年,对老蒋威胁最大的就剩下东北军和工农红军了。

写到这里,估计大家对九一八事变中,为什么东北军不抵抗有所了解了。从老蒋的一贯态度来看,他对不是嫡系的势力采取的办法实际上就两个字“消灭”,老蒋也算是一个策略的高手,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也,他不能够分化瓦解红军,只能依靠真枪实弹去消灭。而对于西北军,东北军,晋军,桂军,他可以采取其他办法去消灭瓦解。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日本人不是傻子,他们清楚的看到这一点,经过数年的整顿,日本国内局势基本平定,在军国主义者的大头子裕仁天皇的推动下,军国主义者们已经完全占据了政坛。控制了话语权和决策权,那么,对外侵略就开始纳入日程,逐步实行。但是军队的扩大和组建,军事工业建设和国民经济的转型,都需要时间。在1931年,日本的军事实力还不足以全面侵华,因此在中国通土肥原贤二和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等的策划下,在中国东北这个日本势力最大,驻军最多的地方,发动战争。因为虽然东北军的实力还在,但是只是一只绵羊领导下的军队。而且,中国政府实际领导人蒋的态度暧昧。于是,1931年9月18日,柳条湖事件爆发,日本开始全面发动战争,日军的对象,就是是易帜后的东北军。而此时日军总兵力,仅相当东北军人数。在东北的中日兵力对比,就人数而言,为十比一。

于是被称之为中国耻辱之一的九一八事变中的场景出现了,由于奉行不抵抗政策,东北军丧师二十万。东北沦陷。但是,这仅仅是开始。

说道这里,我们不禁要反思:东北军为什么不抵抗?仅仅因为一句“攘外必先安内吗”。

我认为不完全是这样的。

在中国方面,有两个关键人物

第一, 蒋委员长。我个人分析,他之所以下令不抵抗,主要原因有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 他不希望北方中国还有一支达三十万人,但不被他控制的军队存在,他宁愿在东北的二十万东北军被消灭。以减轻其日后清除异己的阻力。

2 蒋并不是一个有远见的人物,他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地盘。打击对手,对日本侵华这种民族存亡的大事情,他并没有放在心上(日本的外交手段也起到相当作用)。比如田中奏折,在九一八前就已经被爆料,但他无动于衷,与日本方面制定详尽的侵华方略不同,蒋的战略就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

3 蒋背叛苏俄,因此非常担心苏俄的报复,中俄有世界最长的边界,而苏俄的军事实力老蒋应该非常清楚(毕竟那么多苏援和苏联顾问在)。因此,他觉得日本进入东北可以起到制衡苏联的作用。因为当时日本确实有针对苏俄的军事计划。俄日本身也是宿敌。

4 蒋集中精力,妄图消灭红军,因为他知道,红军是一支非常具有战斗力的军队和有着极大的民众基础,因为蒋和TG很多领导人都有过较多交往,红军很多将领也曾是蒋的学生,因此,蒋对红军应该说很了解。他当时的战略就是把红军消灭在萌芽状态,以防红军一旦壮大,和苏联里应外合,届时局面无法收拾(这点他倒是预见到了)。

5 蒋寄希望在外国干涉上,通过其对历史的了解,他认为英美还是跟从前一样,不会坐视日本独霸中国,因此,正如甲午之后,通过外交手段,英美俄联手施压,夺回日本占领的辽东半岛一样,日后,蒋也可以这样做,最多付出金钱物资的代价。因为他当时远未看清楚日本的真实目的。

所以,老蒋在1931年9月18日,他的头号战略对象并非日本,而是苏俄,这就是他对日一让再让的原因,而他的短视,造成日寇气焰嚣张,更坚定了其灭华之决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第二 张少帅。张少帅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其实现在大家已经很清楚。张少帅就是一个大少爷,不能说他是纨绔子弟,但也并非英才,他的自述里写的很清楚,他自己觉得不堪重任。他生性轻浮,又有毒瘾(可见他的意志多么脆弱)。其父死后,他草草就职,但心思不在军队也不在东北(九一八时他在北平),反过来说,他对东北军的掌握也不如其父那么得力。东北军经过郭松龄之变后,张学良的威信有所下降。在后期,一些老将(张作相,万福麟等)已经不把张学良放在眼里,东北军一盘散沙。而此时的张学良,唯有抱住老蒋的大粗腿,才能保住其东北军领袖的地位。因此,他对老蒋的惟命是从也不奇怪,一是张学良没有太多主见,第二是对东北军的控制不力。反过来,作为旧军阀的东北军将领们,也以保存实力为要旨,不愿意与日本对抗。甚至有些人还借机会叛国投敌。所以东北军之不抵抗(当然也有少数热血军人,自发抵抗),首先是没有抵抗的意志,第二是保存实力,打内战打久了,把日本人也当国内军阀了。真是可笑之极。

再谈谈日本。日本以两万乌合之众(正规军仅1万余人)击溃东北军20万人,占领东北全境,在当时看来,确实是一种冒险。但是,这种所谓的“冒险”,实际上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从1928年炸死张作霖起,就拉开了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序幕。张学良这个人,日本人应该摸得很透。日本人杀死其父,而张学良只是躲起来抽大烟,从“万宝山”到“中村”事件后,日本更加认清了整个东北军的态度和状况。老蒋的态度日本人同样清楚。有鉴于此,在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发动侵华事变。与其说是日本人胆大妄为,或者冒险,不如说是日本人对张学良的软弱和老蒋的无能的蔑视。而通过这次军事胜利,导致了伪满洲国建立,日本等于说多出了一大块可以利用的富饶的土地和战略纵深。因此侵略行为在其国内得到了空前的支持,自此,日本这架战争机器开始全面运转。以战争为目的的相关政策和政治调整相续出台。从次以后。日军开始了全面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