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群侠传3全真攻略:[原创]崇祯为何要杀袁崇焕?! – 铁血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50:17
崇祯为何要杀袁崇焕?!

先说说这一事件的主人公之一:崇祯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崇祯历史评价一般来说颇为正面。后人对他甚为同情,敌人说他:“君非亡国之君”“君非甚暗”,百姓在他年仅十六,但有勇有谋,计除魏忠贤后,欢呼说“圣人出”。臣子们也称赞他为明君。可以看出他确实是一位有为的皇帝,而且他工作兢兢业业,生活简朴节制。另外他孝顺长辈,亲和妻子,德行说起来也是不错的。有后人甚至说他聚集了明君的所有品德。但就这样一位明君。却亡国了,而且,是在他掌控朝政十七年后,并非作为傀儡,也并非国家腐朽之极不能为(如同腐朽的房子,虽然尽力但不能为)。崇祯即位初始,满清受制于宁锦防线,陕西流寇还不能成气候。并且并非没有能臣,温体仁,杨嗣昌是行政能臣,虽然不守节操,排斥异己,但执政还算称职的。而军事方面,先有孙承宗,袁崇焕,后有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但短短十七年,国家崩坏,以至亡国。虽说内忧外患。气候无常,但不足以解释。那么我认为,崇祯亡国主要在于他的脾气:第一“急”,急于求成,袁崇焕说五年平辽,他信,周延儒说能治国平天下,他也信。刚开始礼遇又加,但短期不见成效,即翻脸无情,出手惩罚。十七年五十相,其中掉脑袋的颇多,试问,如此皇帝,还有谁敢提治国良策?第二“狠”对臣子百姓,非常时期,应该以怀柔为主,即天下不太平,更应该实行“仁政”。治大国如烹小鲜。要小火慢工。崇祯时代,气候异常,灾荒之年频频发生。以至于流民满地走,最后形成流寇。而崇祯为了平辽,不惜加赋重征。以至于百姓称“崇祯”为“重征”。如果拿这些钱财去抚平流民,安定百姓。何至于最后闯王进京,国家覆亡?而对于满清,我认为袁崇焕的“辽人守辽土,辽土养辽人”“守为正,攻为奇,和为旁”“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是有效的。如果贯彻这些个政策,即省钱,也省力,满清前期只是想要个名分,并非想要整个明朝。如果对之和之,缓之,徐图之,不但没有以后对明朝伤筋动骨的三次大入侵,使得民不聊生,而且很有可能在解决国内流民问题后,一鼓作气,直捣黄龙。但是崇祯呢,对臣子,不顺心,不满意,就杀,最后无可用之人。对百姓,不做利民之事,反而荼毒百姓。国家没钱,不从贵族富豪那边想办法,反而横征暴敛,或者想一些没有的办法(比如撤除驿站驿吏,使得很多人失业,加入流寇队伍,李闯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第三“铿”有钱不拿出来,内孥四千万,宁可送贼,不愿拿出来练军抚民。而各地的明王族,坐拥豪财,不愿拿出来支援国家。以至家破人亡。有句话说的好“性格决定命运”,确实如此。崇祯有气节,有操守,但是太顽固,不肯改革,以至延误救国大计。崇祯是个勤快人,是个明白人,但绝不是一个聪明人。他竭心沥血,希望拯救大明。但他没想到,正是他一些矫枉过正之举,反而贻误大明。

再谈谈主人公之二:袁崇焕

袁崇焕,后人大多视之为忠臣良将。但最近有人论之为”国贼”,主要观点有,第一,袁崇焕通敌误国,以至与满清入寇。第三,袁崇焕杀毛文龙,自毁长城,失却军心。以至于后期孔,耿,尚,助敌为虐。第三,满清为袁平反,证明了第一点,第二点的正确。其实袁崇焕的事迹,已经有很多人评价过了。尤其是金庸先生的《袁崇焕评传》,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写的也相关的公允。

因此我认为,袁崇焕虽非完人,但绝非乱臣贼子,至少应该上功臣榜。而且他有以下功绩,第一,平辽策:前面已经写过,如果贯彻实施。应该是有效的。第二,宁锦防线。宁锦防线,以宁远,锦州为主,其他各要塞交相呼应,彼此协防。让满清攻打时不得不分兵,同时,以高墙坚石防守,以大炮火器攻敌,以关宁铁骑杀敌扰敌,这一思路,起于孙承宗,成于袁崇焕。历经十数年,如果不是吴三桂叛国,满清还真没啥办法。第三,收军心,建军制。袁抵达辽地时,军心已乱,欠饷兵变层出不穷。袁崇焕向崇祯要饷,甚至到逼的程度。通过一系列手段,整顿军队,收拢军权,抚平军心,使之成能战之军。为日后的关宁军队奠定很好的基础,明史记载“崇焕在辽,与率教,大寿,可刚定兵制,渐及登莱,天津,及东江兵制,合四镇兵十五万三千有奇,马八万一千奇,岁费度支四百八十余万,减旧一百二十余万,帝嘉奖之。袁在辽东得军心,有威信。不是虚的。因此,袁有功于国家。但反过来说,袁也有缺点,我认为也是性格方面的缺陷:第一 性格倔强,不服软。袁坚持己见,不服输,喜欢与人争辩。第二 独断专行,没有容人之量,崇祯初期的两员大将,赵率教,满桂,都是在他手下,而且建功立业,成就宁锦大捷。但因为脾气不合,导致袁压制满桂,而满桂,最后成了袁崇焕下狱的催化剂。这不能不说袁的一大失误。不能团结战友,只能成为将才,不能做帅才。而在皮岛杀毛文龙,我认为也是不当之举,毛虽然奸猾,但即为国家大将,应该让皇帝去决断,不能为自己在军中立威而拿毛的人头做祭。而毛在皮岛,也有其很大作用。如果毛在,以毛的游击战术,满清想以倾国之军力,深入明境,不得不有所顾虑。第三不谨慎:袁是广东人,被人称之蛮子,性格不大合群,甚至相当的暴烈急躁躁。有时候做事说话都不怎么小心。得罪的不光是大臣,连皇帝都得罪。因此在朝内外助力不多,恐怕连百姓也不大了解。 如果能有如同戚家军的威名,恐怕崇祯也不能轻易杀之。

前面说了那么多,崇祯杀袁崇焕的原因,也水落石出了。崇祯杀袁崇焕,就是一个冤案,但在明朝,类似的冤案颇多,也不奇怪。也是著名的督师熊廷弼,因为一本小说掉了脑袋,相比之下,袁崇焕不算最冤。对于杀袁,官方的罪名是一 擅杀毛文龙。二 乙巳之变,满清入寇。三 和议通敌。从后世记载来看,这三个罪名都不能成立,至少不是杀头挨剐的罪名。崇祯作为一个明白人,肯定知道这么回事,而且从袁崇焕被下狱到被杀,中间曲折颇多,时间很长,很多实情也出来了。杀或不杀,其实在于崇祯个人,那么,为什么崇祯一定要杀袁呢?我个人认为崇祯杀袁崇焕的真实原因如下:

第一 崇祯认为袁有欺君之罪,袁在与崇祯初见时,口述平辽策,号称五年平辽,但实际心里并没有底,私下跟人说:”聊慰圣心”就是说好听的哄皇上开心。这段历史记载下来,那么作为锦衣卫厂卫的总头子崇祯怎么会不知道?这件事放在仁君的心里也就算了,但崇祯不同,他是明君,但不是仁君。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第二 袁崇焕独断专行,崇祯心有芥蒂。作为一个独夫,崇祯最怕的就是臣子瞒着他做事情,而且是军国大事。那么袁崇焕杀毛,与皇太极通信,本来并无大错,也是为国家考虑。但崇祯不那么想的,独夫最恨别人也独,最恨手下欺瞒。

第三,要面子,崇祯在袁督师期间,逼他要饷要权,虽然想办法照准,但心中肯定恨袁。另外,乙巳之变,京畿大乱,很多近臣的利益收到损失。这些小人见识短浅,为了出气,也陷害袁崇焕(我怀疑所谓太监听到清将的话,说袁通敌,也是编的,只是为了出气,而满清也纵容这种说法,想证明他们技高一筹。实际上,袁即为杀努尔哈赤的元凶,清与之勾结,恐怕内部也是不服的),崇祯与这些人朝夕相处,偏听偏信,加上原来就对袁不满,导致下定决心,杀崇焕以抚近臣小民。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崇祯杀袁时年仅二十,而且刚刚除去奸臣,整顿朝纲,国内声望正隆,本人血气方刚,踌躇满志,正想做一番大事,那么,乙巳之变,使得他心性大变,跌了一个大跟头。当然要找人出气,因此,除了袁,很多大臣也一起倒霉。而对袁,是最狠的。哪怕就算知道他冤枉,也在所不惜。崇祯这种性格,贯彻他的一生。后面他杀大臣,虽然不象这次那么极端。但也决不心慈手软。刻薄寡恩,他这种性格,完全继承了他的先祖。所以朱明之亡,乃自做孽,不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