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出太阳系的飞行器:王郦久:为何中俄贸易额远不如中国与韩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8:29:44

王郦久:为何中俄贸易额远不如中国与韩国?

http://www.tianshannet.com 天山网   2011年06月27日 10:53:26    我来说两句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贸易难以衔接

与中欧、中美贸易动辄2000~3000亿美元不同,中俄贸易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8年也仅约560亿美元,而到2009年金融危机最严重时甚至降到约400亿美元,直至今年由于中俄两国都陆续走出金融危机影响,双边贸易额才有望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即达到或超过560亿美元,向600 亿美元目标冲刺。

为何中俄两个世界大国间的贸易额远不如中国与韩国贸易额(2009年就达到1562.3亿美元),更远不如中美超过3000亿美元的贸易额?真正实现双边贸易额理性增长,到底需要打破什么藩篱?有些媒体因此得出中俄“政热经冷”的结论。

其实,一直以来,中俄贸易总体互补结构下的相互难以衔接是影响双边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问题。

中俄经济的互补性在于俄重工业强而轻工业弱,中国则相反,轻工业较强而重工业较弱,且中国工业的原创性总体弱于俄,这也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俄贸易的基本特征。但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中国持续不断的经济改革取得成就,与俄同一时期的经济衰落形成鲜明对照,在包括重工业在内的整个工业领域中国取得明显成就,特别是在俄过去擅长的动力工业、汽车工业等方面中国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在一些方面已超过俄罗斯,且在电子特别是家电等领域已明显超越俄,形成对俄出口优势。

这对中俄贸易的传统结构和模式构成挑战,商家经不住对中国同类商品物美价廉的诱惑,纷纷从中国进口大量轻工和家电产品,但俄从政府到民间都普遍不愿承认这一现实变化,因而对中国商品,特别是电子类商品心情复杂,“离不开,又不愿接受”。在此心态下,俄政府对中国商品的限制越来越多,以防中国同类产品对俄形成直接竞争,从而影响到两国贸易总额的迅速增长。

另外,俄方普遍存在“吃亏论”,这种想法严重影响中俄贸易额大规模增长。由于俄国内固有经济结构和改革“积重难返”,俄对外贸易中对原料性产品的依赖性近年呈不降反升态势,对华机械或加工品出口比重也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近40%~60%迅速减少到目前的约3%~6%,原料性产品特别是能源产品出口比重直线上升。由此在俄国内盛行对华贸易“吃亏论”,认为俄对华大量出口原料性产品既在精神上伤俄“自尊”,又在物质上让俄“吃亏”,因为俄资源产品不可再生,且有长远升值潜力。这一观点在过去几年一直困扰着中俄经贸额的扩大。

不容忽视的是中俄贸易一直缺乏大宗商品交易和高科技产品支撑。在过去十年中俄贸易主要是以中国“日用品”、“小商品”对俄出口、和俄一般“原料产品”对华出口为主,缺乏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以及飞机等高科技产品贸易,两国间的石油交易依靠火车运输,每年仅约1000万吨左右,而飞机等高新技术产品或因技术转让问题、或因价格因素而受阻,导致近年来俄几乎没有多少飞机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出口中国市场,从而影响中俄贸易额的大幅提升。加之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双方公司资金短缺,合作积极性受到明显影响。现在随着中俄陆续走出金融危机影响,双边贸易额也出现较快回升势头。

未来中俄正进入“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意味着双边关系在未来十年将有一个稳定向上、加深和拓宽的过程,这必将为中俄两国企业合作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我国企业应当及时调整投资和营销战略,积极准备参与俄政府“2020年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业,如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纳米和生物技术开发、航空航天、医学产品、农业以及新型能源开发等,绝不能将眼睛只盯住俄能源、木材或其他资源型产品的开发和进口。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