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零幻的死亡游乐场:公权“偷菜”引起的围观和质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31:13
公权“偷菜”引起的围观和质疑作者:田大校来源:本站编辑部来源日期:2011-9-19本站发布时间:2011-9-19 16:01:16    近日有人向媒体反映,浙江一些部门和单位借助权力在生态环境优越的遂昌县开辟农产品“特供渠道”,让当地一些绿色农产品基地高标准保障其部门和单位内部供应。新华网记者经调查发现,浙江省国土资源、水利、农业等部门以及一些外地政府机关,都是遂昌的定点用户。遂昌县妙高镇仙岩村委会主任翁金水介绍,一些部门、单位选择他们村作为定点,主要看中的是这里海拔高,空气好,环境好,能够保障土猪养殖的品质,并且对他们严守“土”法饲养,不喂合成饲料、不用激素和添加剂感到放心。遂昌县农业部门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说,有的上级部门通过手中的权利,让基层政府以一些名目申报项目或申请补助等方式实现变相“补偿”,而该部门得到的是低价优质农产品的长期供应。调查情况披露后,立即引起了舆论热议和社会围观,有评论说这是“公权滥用”,“特供菜实质就是特权菜”;有网民朋友讥讽一些权力部门把纳税人的钱变成其“开心农场”,想怎么“偷菜”就怎么“偷菜”;还人呼吁,不妨解剖“特供菜”这只麻雀,静静分析其背后掩饰着的很多常理和悖论;也有人心态淡定,认为公权滥用已是常态,“偷菜”之举用不着大惊小怪。为了帮助网民朋友了解情况,中国选举与治理网收集整理了各方看法,与大家分享辨析,即使认为解决不了多大问题,大家叹一声、骂几句,心里也能痛快一下,说不准还能乐呵乐呵一阵。

  一、 是“近水楼台”还是“以权谋私”?楚天都市报发表文章认为,在山区建立绿色基地生产“特供菜”的部门和单位,大多手中握有各种名目的资金。比如农业部门有设施农业、生态循环、污染治理等各类项目资金,这些资金给谁、给多少,他们具有决定权。如果看中某一农产品基地,通过给予补助等方式实现变相“补偿”,就可保障自己吃到安全放心食品。普通消费者要想吃到类似的绿色食品,不仅售价高,很难买到,而且还会受到假冒的困扰。“特供菜”的实质是“特权菜”,体现高端安全食品“权贵化”的倾向。由于权力天平向自身倾斜,本来面向广大群众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变成了少数人的特供农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食品安全需求上,应该人人平等,百姓也很想吃到放心安全食品。一些部门和单位权为己所用,剥夺了百姓的平等权。“特供菜”的出现和蔓延,一则表明一些政府官员抽逃不作为的责任,把公众焦虑的食品安全置之于脑后。二则向公众传达出其对市场食品安全不信任的信号。官员自己对农产品安全信心不足,只顾保障自己吃好喝好,安全无忧,缺少决心和动力去推动问题的解决,广大消费者将会更加无助,受到食品安全困扰将会更加严重。南海网发表的评论尖锐地指出, “特供菜”作为一种权力自肥的衍生品,对普罗大众而言,它是在戳大家只能消受“普供菜”的“痛处”——“特供菜”是官之福,民之痛!评论认为,在食品安全不断受到威胁的当今,以上的“特供”案例除了让升斗小民艳羡、自卑以外,更多的是在刺激他们的愤怒。“特供菜”的存在是对普罗大众的羞辱,它是一个特权辱民的怪胎!在权力自肥的自留地上,某些权力部门的官员把本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官”,催生了“特供菜”—— “特供菜”实质上是“特权菜”,是一种赤裸裸的消费腐败。享有“特供菜”的幸福,是建立在消受“普供菜”的“被付出”上的。四川在线的评论认为,“特供”源于特权。“特供渠道”铺就了政府部门食品安全的康庄大道,绿了官员的餐桌,荒了群众的菜盘,凉了百姓的心。政府部门食品安全有保障,百姓饮食健康谁来管?

  二、是“个别现象”还是“部门常态”?光明网发表评论称,浙江省国土资源等一些权力部门,打着原生态精品农业的名义,却在生态环境优越的遂昌开辟绿色农产品基地,让土法饲养、不用添加剂、不施农药化肥的猪鸡菜鱼流向餐桌,变成自己的特供农场,与其这是发展当地农业,倒不如说这是一种权力寻租,只不过拿着国家的公权力为某些人谋福利而已,严重伤透了百姓的心!评论认为,追求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的权利。因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而作为各级党政机关,保障食品安全,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切实为老百姓着想,让老百姓吃的饱,吃的放心,这是人民赋予的权利,同时也是他们应尽的职责,可是浙江国土资源等一些权力部门,你们尽到自己的职责了吗?怎能抛开百姓的食品安全问题不管,让特供菜成为自己的专供?评论指出,其实浙江省国土资源等一些权力部门吃特供菜,这不是孤例。比方前不久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等多个机关单位在农村租地建农场,还有中石化、国家电力等企业的一些省级公司自建蔬菜基地,实行食品特供等等,这都是一些权力部门利用手中的特权和优势为自己谋福利讨安全,虽然满足了自己高贵的肠胃,但严重增添了人们对现行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评论认为,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如一张无处不在的网,人人被拘其中,无处可逃,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另辟蹊径,到农村开发自己的绿色食品基地,这可以理解,并且应该大加鼓励和支持,可是一旦权力私有化,让特供菜,特供食品成为某些特权部门的专供,那么这就是一种权力腐败,并且还有升级的可能,比方房价过高,特权部门是否应该建造自己的低价特供房?空气质量继续恶化,公务员上班是否也该天天背上特供的氧气瓶?南海网的评论认为, 我们国家在建国初期就开始了对中央等领导的特供食品,就连三年自然灾害时都没有停止过,可以说,特供的历史已经很久远。建国初期给中央领导人吃特供食品的原因,是怕敌特的下毒。直到现在,除了中央领导人外,很多地方政府和部门也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吃起特供来。在有权力人看来,吃上特供是一种身份象征,也是权力的象征。而现在我们不仅想问,为什么领导就能吃上特供,这种特权是谁给的?我国推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民主集中制,也就说说领导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是人民通过选举的方式,选出代表来,而这个代表首先要做的就是为人民谋福。但现在只是一个食品上我们看到了领导的特权,那么领导的特权还有多少呢?评论还认为,今年来,以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为由头,不断引发全国的食品安全管理问题.而在前几天,更是查处了地沟油的特大制售窝点,从中我们看到了国家和政府在食品问题上的决心。但关于特供食品的问题,始终没有被政府提出来。既然特供食品就是绿色有机食品,那么为什么不能全国普及呢?如果政府将他们的公权力运用起来,将监管责任落实到位,让更多的人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认识到违法的代价巨大,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从最初的被动守法,到以后的自觉守法。而国家和政府更应该做的是,为这些种植绿色食品的人大力扶持,给予更多的优惠和照顾。对制售危及食品安全的人处罚更重,取消特供食品,让特供食品成为百姓餐桌的常用品,那么绿色和平就离我们不远了。

  三、是“见怪不怪”,还是“举一反三”?四川在线发表文章称,面对“特供菜”这只麻雀,我们不应该仅仅是无谓的批判或无奈的沉默。理性的我们应该静静分析其背后掩饰着的很多常理和悖论,从而从中得出在中国为什么食品安全问题越演越烈的现实。首先,“特供菜”就是“特权菜”。而地方政府部门将这些菜当做是一种“特”的供应,用政府的钱也就是纳税人的钱给自己买好菜吃——这些“特供”食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隐性腐败。既然是纳税人的钱就应该处于公共监督之下,这种“特供菜”掩饰着的是一种隐性腐败的形式。这是“特供菜”被公众批判的直接原因。由此可见,将纳税人的钱用在自己身上将会获得何等结果?其次,“特供菜”传递出官员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如果官员都信心不足,又哪有决心和动力去推动问题的解决?“官员对食品安全信心不足”,其实是作为老百姓来说的一厢情愿,你将官员的“信心”看得太美妙了,这些吃着“特供菜”的官员,根本不需要这种大众才需要的“信心”,就好比“饱汉不知饿汉饥”是一个道理,一个富人,怎么可能去关心一个穷人的肚子是否是空的?一个吃着“特供菜”的官员,又怎么可能会关心老百姓的菜篮子工程里,是否放进了大量激素类化肥及农药残留物?最后,“特供菜”为我国食品安全提供了借鉴意义。健康教育机构和专家不妨寻访“特供菜”的踪迹,进一步发现和研究这些“特供菜”享用者长期食用的良好效果,可以将他们的身体状况与未食用“特权菜”人群的身体状况作比较、细分和研究,进而对全民进行绿色食品、放心食品重要性和迫切性的教育,即便一时还无法达到享受“特供菜”的条件,那也应该崇尚这个科学,尊重他们的选择,并争取加入这个“特供渠道”。农产品基地及农户也应主动积极地提供相应的数据和名单,不是炫耀自己种的养的都得姓“特”,也不是故意揪住特权部门的尾巴,而是追踪所种所养农产品的质量,当特权部门的同志们个个吃得健康吃得放心的时候,不也足以说明自身不断探索绿色食品之路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吗?文章认为,“特供菜”这只麻雀具有十足的借鉴意义,其在暴露政府权力腐败的同时更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是一个问题乃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其实质是很多监管部门不作为的结果,试想,当“特供菜”成为“大众菜”时候,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京华时报的评论指出,水灵灵的“特供菜”,实在禀赋特异,它只有在特权泛滥的土壤中才能发芽,在特权的呵护下才能成长,在特权的分配中完成收割,最后滋养着特权者们那脆弱而“高贵”的肠胃。它们像一朵朵“恶之花”,散发着腐败的气息,更给深受食品问题之害的社会带来不祥信号。记得前不久一位省委书记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说,“食品安全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说老实话,我们这里的官员没有特供,吃的东西跟大家一样,都是在街上买的,我们也有切肤之痛”。然而,一些部门尤其是监管部门凭借权力圈地大搞“特供农场”,既说明治理者自己对食品安全丧失信心,更说明一些肩负公共责任的人,无视现实难题,只图自身福利。当少数人凭借自己的“条件”有了“自留地”、吃上“特供菜”的时候,还会对食品安全现状有“切肤之痛”吗?还会殚精竭虑地寻求破解之策吗?还会积极主动、不遗余力地去为老百姓扫除问题食品之害吗?面对无所不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全社会需要共同分担、公平面对,而权力者更应冲在前面,为公众想得更多、做得更多,而不是临阵脱逃,依靠权力施展“遁地术”躲进“世外桃源”里,只求自个儿苟安。

  注:汇编参考文章

  《不要让特供菜成为特权部门的专供》 ,光明网,作者为翟文龙;

  《 特供菜的实质是特权菜》 ,楚天都市报,作者为张永琪;

  《特供菜”是特权辱民的怪胎 》 ,南海网 ,作者为华阳杨;

  《不妨解剖“特供菜”这只麻雀》 ,四川在线,作者为王传言;

  《特权圈地造就“特供农场 》 ,京华时报,作者为李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