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营救大电影:王本荣:佛学与科学的交会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3:55:03

王本荣:佛学与科学的交会

录入:Jack 2009-03-30 17:30关键词:社会佛学佛教科学
- 王本荣:佛学与科学的交会

日愈昌明的科学,使我们更了解宇宙的兴起,演化的法则,物理的定律,意识的流转以及生命的奥义。而更令人惊叹的是证实了佛法所阐明性空缘起,缘起性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宇宙生命观,就是真实不虚的宇宙实相与生命状态。在当时看来,可能是匪夷所思,荒诞不经的记载,经过长期的时空演化,己证实非常契合现代的天文学、宇宙学、物理学、生物学、量子论、演化论、医学与化学。而佛陀所指导的修行方向也是正确的解脱之道。超然的科学是智慧的形式,超然的智慧也是科学的形式。“我信故我见”的宗教与“我见故我信”的科学,有不同的逻辑思维和理论架构,看似背离,而深究之后,实为合和。也许两者兼容并蓄,并行不悖才能建立更圆熟的价值观与更正确的人生观。

1.宇宙无涯 真空非空

由现代宇宙学与物理学,我们了解宇宙是约在150亿年前的零时间,零空间为原点,随着创造的时间与空间同时开展,形成了各种物质,也进化了生命,并不断的扩张为无垠的宇宙。佛经通称宇宙为“三千大世界”。《楞严经》对世界的定义:“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涵融了时间与空间的二元概念。科学己经证明真空也有产生物质的能力,真空是物质不存在的虚无状态,但一旦获得能量,就可以转变为物质。霍金(hoding)认为宇宙是从变动的“无”,穿透能量的障蔽而形成。《楞严经》:“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以及“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都阐明佛学的“性空”与科学的“真空”异曲同工,并非断空,而是代表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变动,有限的包容与无限的因缘流转。

2.万象森罗 实相非相

《金刚经》说:“三千大世界,碎为微尘”,认为宇宙是“微尘”的集合离散。《楞严经》更进一步阐明:“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更析邻虚、即实空性、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佛学从虚空至邻虚尘,再至微尘,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与现代科学由真空生出基本粒子,再合成原子,最后形成宇宙森罗万象的物质与生命之逻辑不谋而合。实相非相,但实相无相亦无不相,是宇宙万有之本体,代表着变动不居的状态。《金刚经》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不但是佛学,也是科学可检验之真理。

3.逝者如斯 恒持刹那

牛顿认为时间是“绝对”的,就像空间的直线一样,是朝向无限的未来伸展的方向性直线,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改变时间的节奏行进。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却认为时间的流动取决于其中之质量与能量,也与意识状态有关,非常符合《华严经》“念劫融通,十劫不过一念”的佛法时空相对观。虽然宇宙间的事物只能依着时间进行的方向生住异灭,生老病死。但吊诡的是,生命的现象皆由于原子和分子运作。然而在原子的世界里却似乎没有方向和时间,也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分别。太虚大师的偈语:“诸法刹那生,诸法刹那灭,刹那生灭中,无生亦无灭”,用来说明时间和物质变化的关系,实在是非常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