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魂3如何存档:佛学是真正描述宇宙和生命真相的科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17:40

       佛学是真正描述宇宙和生命真相的科学

无数具有实证科学知识的人以为佛学就是宗教或迷信,殊不知众多世界著名科学家完全不这么看,他们非常清楚佛学是真正解构宇宙和生命真相的科学,为目前的实证科学进展远不能及。以我们俗人的眼光看,由于佛学是亲证而非实证(实验证实)得来,它的惟一缺陷是没有系统而完备的数学理论做支撑,导致逻辑上和思维方式上常常出现跳跃。但是,事实上,2500年前佛陀创立的宇宙理论、时空理论、物质结构理论、质能转化理论、生命轮回理论等众多高深理论正不断被现代科学实验所证实。我相信,佛学的绝大部分理论最终都可以通过实验证实,但实证科学家还有极其漫长的路(也许要经过数十亿年)要走。这里介绍一些著名人士的言论,其中包括很多科学家的言论。

通过特殊的催眠方法,约有70%的人,可鲜明地回忆出前世记忆,甚至有的可追忆到自

己前九世的境况。(注:美国在1952年曾经做过一个催眠实验,本博中有篇《我所认识的鬼神现象与灵异事件(四)——灵魂附

体、离体、转世的几个案例》进行了介绍)——美国心理学家文巴克博士


□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

——爱因斯坦 ­

□我相信生命有如物质是不能毁灭的,世界上一直有定量的生命存在,而这个量是永远不变的。 ­

——爱迪生 ­

□人体内有一个“非物质”的思想与识力的我,那就是在胚胎期进入人体大脑,施予推动控制大脑,使其细胞工作,此种非物质的‘识我’在肉体大脑死后仍然存在,并有‘生命’活动形态,可以永生不灭。 ­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艾克里爵士 ­

□佛学乃哲学之母,可补科学之偏。 ­

——孙中山 ­

□佛法的可信,是因为从佛陀时代直至如今,一直有佛弟子以亲身的修行体验,证明着佛经的正确。 ­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

□哲学对这个(宇宙本体,终极真理)不过是推测,而佛教却是亲证。 ­

——中国近代著名数学家、发明家王季同 ­

□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趣,我对佛法同样感兴趣。我个人认为佛法和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

——著名科学家沈家祯博士 ­

□佛教不仅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彻底的学理,科学造诣愈深者,愈能解释佛经中素不能解的真义。 ­

——中国现代科学家尤智表 ­

□佛教是宗教而超宗教,是哲学而超哲学,是科学而超科学。 ­

——著名物理学家,北大教授黄念祖 ­

□我们现在能听见《大悲咒》的名字,自己都要生一种欢喜的心,生一种庆幸的心,生一种难遭难遇的心!你不容易遇见《大悲咒》啊!遇到《大悲咒》,切记不要轻易就把它放过去! ­

——当代佛教高僧宣化上人 ­

□最早的人类精通世界上的一切事情,他们环视一下四周,马上能看透天体和地球内部的各个角落。他们连隐藏在深深黑暗中的东西也能看到。他们动都不动,转眼就能看透世界。 ­

——印第安人古文书《波波卡·乌夫》 ­

□千万不可妄自评论你所不知道的道理,否则你可能会用生命的代价来补偿你所犯过的错误。 ­

——莎士比亚 ­

□很多科学家已开始对那些描写轮回的佛学书籍发生兴趣,那些书上有很多的记载和近年的研究十分的吻合! ­

——人类学家马里奥博士 ­

□毁谤佛法者,皆以好名心所致。欲求天下后世称彼为大智慧人,能知人所不知之虚名,而不知其现世被明眼人视为可怜悯者,役后则永堕恶道,苦无出期。 ­

——印光大师 ­

□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

——恩格斯

□辩证法在佛教徒那里已经达到了比较精致的程度。­

——马克思­

      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它视善良和慈悲为促进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弗里德利希.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

杨振宁

有人说科学家是反宗教的,其实恰恰相反,科学的领域是有限的,以人类现有的能力所研究的科学成果放在浩瀚的宇宙中显得极为幼稚。佛教是世界上伟大的宗教之一,两千多年前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科技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不讲“假设”

将心智的开发和证悟作为解脱的必要条件是佛教的伟大所在。佛教主张道德与证悟互为依存,不可分离。道德构筑了人生最高境界的基础,而知识与智慧则完善了这一人生最高境界的构筑。一个人如果不具备必要的洞察力和知识,不真正明了缘起性空的基本道理,他就不可能被认为是一个具有了真正德行的人。在这一点上,佛教有别于所有其他宗教。所有一种神教均基于某种假设概念之上。当这些假设被日益发展的知识而驳斥时,则越来越沮丧。然而,佛教与假设无缘,它是建立在坚实稳固的现实基石之上的。因此,佛教从来就不曾逃避知识的公平无私。

——罗克希米·那兰苏《佛法精要》

佛教本身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有着独到和深刻的发现。
---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

      

释迦牟尼佛是把智慧之光投射人类心灵的第一人。
---印度总理拉哈克斯坦

我愈来愈觉得释迦牟尼就是道路、真理和生活。
---米尔曼主教

佛法不是宗教,是世尊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当代高僧净空法师

  泰戈尔(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大文豪、大诗人):
我认为释迦牟尼佛乃世上最伟大的圣哲!(见泰戈尔《论佛祖及佛教思想》)

永恒不变的原理

即使是到了今天,佛教也不可能被视为是一个陈旧过时、一无所用的体系,因为佛教是根植于那些不可动摇的永恒不变的原理之上的思想体系。

———格特鲁德·加拉特

佛的教理即是法

佛所宣说的一切教理可用“达摩---法”一词为概括。这种正法不仅存在于我们人的内心,而且还存在于整个宇宙。整个宇宙乃是法的体现和展示。现代科学所发现的自然规律也是法的展示。

月亮的升起和回落乃是法的作用。因为法存在于宇宙,规定万物的运动方式,这是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和天文学上的研究范畴,法存在于宇宙就象它存在于人类内心一样。如果人能如法生活,他将会远离苦难,获得涅槃。

———摩西陀

关于宗教迫害

在历史上所有伟大宗教里,我最崇尚佛教,尤其是它的早期形式,因为它几乎没有宗教迫害因素的存在。

———伯特得·罗素

重视和崇尚佛教

一个人也行一开始就间接的被佛教所吸引,但只有当他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实践来分析、判断,他才能认识到佛教的真正价值所在。

———西方佛教学者,爱德华·康泽

知识是通往高尚之路的关键

没有感官的快乐,生活还能维持吗?没有对永恒的信仰,人还能有道德吗?没有对上帝的崇拜,人还能去追求正直吗?是的,佛回答道,这些目标可以通过知识来获得,知识才是通往高尚之路的关键,是人生唯一值得追求的东西;知识能够把人带到和平、宁静的生活境地,从而使人不再在意和关心那些物欲世界的激动。

———卡尔·皮尔逊

幸运的佛教徒

多幸运啊!那些谦恭的佛的弟子们!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继承任何启示书上的所谓一贯正确的谬论。

———阿难陀·卡萨里亚亚那

佛教与祭祀

佛教是人的宗教,因此,佛教极少有宗教仪式与典礼。在佛教里,一种由自己的思想为前提而进行的活动替代了所谓的宗教仪式。当今佛教里我们所见的那些近乎宗教仪式的礼仪,实非宗教祭祀。

———贾亚苏里亚《佛教哲学与心理学》

救世主

若要把佛陀称之为救世主的话,那只是从他发现和展示解脱之道-----涅槃角度上说。不过,这条道必须由我们自己来走。

———罗睺罗《佛陀的启示》

没有强迫信仰

强迫一个人去相信和接受一个他并不了解的思想是政治上的行为,而非思想或界的举动。

———罗睺罗《佛陀的启示》

尊重其他宗教

一个人不应该只尊重自己所信奉的宗教而去诋毁他人所信奉的宗教,然而,为了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他必须要尊重他人的宗教。这样做即有利于自己宗教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他人的宗教。若非如此,他等于是在为自己的宗教坟墓,同时也伤害了其他宗教。那些只尊重自己的宗教耐骈诋毁其他宗教的人,的确出于对他自己宗教的虔诚,以为这样就是在颂扬他自己的宗教,然而恰恰相反,他却极大地伤害了他自己的宗教。谛听,和为贵!让我们来善意地谛听他人所宣说的教理吧!

———阿育王

真引以为豪

判断一个宗教或一种人生观不仅仅是根据它所断言的真理,而且还要根据它对它自己追随者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就此测试而言,佛教有一项让我们真正感到引以为豪的成功记录。

———大菩提会秘书长,瓦利辛格

《佛教的人生观》

潜意识

可以说,印度人远比西方心理学家早先发现了潜意识。他们认为,人在熟睡时,大脑中留有对先前事物的印象,潜意识的形成正是这种印象的作用。佛教的禅定技能,被认为与一种潜在的力能有关;一种现代心理分析学上的所谓先行者有关;与一种自生的心智的训练有关。

———德国学者,活格拉西那

理性分析

佛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有意而公开地把自己建立在对生命问题、解脱方法问题进行系统和理性分析的伟大宗教。

———牟尼·巴格《我们的佛陀》

宗教之敌

在佛陀的教义昊几乎没有什么所谓教条的东西。佛陀反对抵制外来的批评,这种宽容的态度不仅在他那个时代甚为罕见,而且在我们今天也极不常见。在他看来,不宽容乃是宗教的最大之敌。

———拉达克里希南《乔达摩佛陀》

宗派主义

大多数宗教的新教徒受控于他们的宗师并被禁止阅读其他宗教的经典、教理、杂志、手册等,这在佛教里是几乎没有发生的。

———普拉·康提普罗《宽容》

五戒

五戒乃是佛教街徒用以修习自我控制的五种途径。它们是:一、用以控制人的嗔恨心(杀);二、用以控制对物体的占有欲(盗);三、用以控制对肉体的饥渴(淫);四、用以控制懦弱或恶意而引发的妄言(妄);五、用以控制对有害兴奋剂的渴望(酒)。

———埃德蒙·霍尔姆斯《佛的教义》

伟大的胜利者

在最早从事巴利文经典英译的学者里有一位著名牧师的儿子。他从事此项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基督教优胜于佛教。他在他所肩负的这项使命中失败了,但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就------成了一名佛教徒。我们绝不能忘记这一促使他从事此项工作的殊胜机缘。从此,在西方,神圣的佛法让成千上万的人得以听闻。这位伟大学者的名字叫里斯·戴

维斯。

———垒艾·摩晒陀《幸福蓝图》

人类的命运

在世界广博的土地上佛教依然充满着活力!佛教完全可以与西方科学进行接触,并在历史精神的激发下,把乔达摩的原始教法进行复苏和净化,从而使其在指导人类命运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威尔斯

议会政制来自于佛教

多样化的合作行为体现了一种自治机制,这咱自治倾向可能受到佛教反对婆罗门至上、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的思想的新思潮的影响和推动。我们可以从佛经中找到早期自我管理机构动作的事例。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远在2500年前或更早的印度,佛教僧侣的集会里能够找到我们当今议会制动作的雏形。

集会的威严往往由一位特命官员来维护-------即所谓今天的下议院议长的胚型;第二位官员被任命负责在必要的时候维护纪律------即今天议会的组织秘书的雏形。成员以提议的方式提出须商订的事务,随后付诸讨论。有时只需提请一次就可获得通过,有时则需要提请三次方可通过。而今天的议会在审议一项议案成为法律之前亦需要宣读三次。如果讨论中出现了意见分歧旱,则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表决通过。

———马奎斯《印度的遗产》

第三章   道     德

民主

佛教是一支民主的力量,化倡导并维护宗教民主,社会民主和政治民主。

道德守护人

佛不仅向印度而且向全人类展示了不朽的真理和崇高的伦理道德。佛是世界上一位空前绝后的、最伟大的道德守护人。

———艾伯特·施瓦兹

世界文化

在人类历史长河里,佛教为世界文明和文化的振兴做出了比其它宗教更具最广泛的贡献。

———威尔斯

第四章    宽容--和平---博爱

赢得和平

人们必然会问:佛陀的教诲对当今世界究竟能有多大的作用呢?它或许能起到很大作用,也或许不能。问题是,如果我们处处能够遵循佛陀的教导,我们必将能为世界赢得和平和安宁。

———尼赫鲁

智慧是剑,无知是敌人

佛教的历史上没有一页是被询问者的火焰燃烧过,或被异教徒屠城的浓烟熏黑过,或被充满宗教仇恨的无辜受害者的鲜血染红过。佛教挥举的只有一支剑------智慧之剑;佛教承认只有一个敌人,乃是无知。这是历史的见证,无可厚非。

———巴帕特《2500年佛教》

没有非仁慈的话

佛陀从未在任何场合发过火,也没有在任何事情上说过一句不仁慈的话。

———拉达克里希南

开启智慧和发慈悲心

佛陀结跏趺坐,端坐于莲花之上,微微举起右手,做劝诫印,显得是那么的亲切动人,那么地年轻貌俊。他告诫说:“如果你希望远离苦难和恐惧,那就来开启你的智慧,发发慈悲心吧!”

———安那托洛·弗兰西

没有宗教迫害

多少世纪以来,在整个漫长的佛教历史长河里,我没有看到一例佛教徒标榜自己的至高无上和迫害异教徒的行为。

———里斯·戴维斯

———·

第五章   人在佛教中的地位

人给自然予法则

     从科学角度讲,法则是人的意识的根本产物,离开人类谈法则是丝毫没有意义的。更确切地说,是人给自然予法则的因素要大于自然给人予法则的因素。

———卡尔·皮尔逊

人不是早就造创造好的

我们今天的人乃是经过无数亿劫行识轮回的产物。他不是早就创造好了的,他是轮回的结果。他的品行取决于他自己,他的意念,他的行动,他的选择。习性决定人的品质。

———皮亚达斯

人是独立自主

佛教给人予充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并焕发人们要充满信心和活力。

———那料陀《佛教概略》

人有能力使自己不被外部因素所压倒

人(的力量)超然于那些胡乱作用的自然力。这是因为,人即使被那些胡乱的自然力压倒,但他仍能保持他那掌握自然的崇高品德。在这个问题上,佛教阐述得更为深刻;人能依靠对自然的掌握来控制其周围的环境。他不但有能力使自己不被外界所压倒,而且还能利用其规律来提高自己。

——— 帕斯卡尔

第六章    灵     魂

执着灵魂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佛教在整个人类思想史上,其思想是独一无二的。他不承认灵魂之说,否定所谓的“小我”,否定所谓的“梵我”。根据佛教所说,“我见”是臆造、虚妄的。相信灵魂,不但毫无依据,而且还会产生一些有害的“我执”的思想,如私欲、贪欲、执著、憎恨、邪念、自负、傲慢、利已主义,以及其他有害、不净和麻烦。它是导致世界上人与人之间产生争斗,国与国之间发动战争等一切麻烦的根源。简言之,这种虚妄的邪见是导致世界上一切罪恶的源泉。

———罗睺罗《佛陀的启示》

生后的世界不是一个谜

生死之别在于一闪念是,此生的最后一念决定于来生的第一念。实际上,这是同一生命系列的延续进程。就此生来说,前一念决定于下一念。因此,从佛教来讲,有关死后的世界问题并不是一个谜,佛教徒从来就没有为这一问题而困扰。

———罗睺罗

第七章    佛教与科学

佛教与现代科学

我常说,而且将一直这么说,在佛教与科学之间存在着一股智慧的粘合力。

———埃德温·阿诺德

佛教应对于科学

如果说有哪个宗教可以应对于现代科学要求的话,那一定是佛教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佛教是一种精神科学

佛教是一种思想体系,一种宗教,一种精神科学,一种生活方式。它合理、现实、包容一切。2500年来,它满足了世界上近三分之一人的精神需要。它深深地被西方世界所吸引。它在坚持“依靠自力”的同时,采取对其他观点的宽容态度。它包容了科学、宗教、哲学、心理学、伦理和艺术。它指出:人是他自己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他自己命运的唯一设计者。

———克里斯特姆斯·汉普里斯

佛教可以解决科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面对原子方面,科学不能给人以确切的保证,而佛教完全可以应付原子的挑战。这是因为佛教超凡的智慧始于科学所不能应对和解决的地方。这对从事佛学研究的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通过佛教的禅定,原子的成分构成物质的过程,便可如实看到或觉察到。而物质的生与灭所引发的忧伤与痛苦均源于所谓的“灵魂”或“梵我”等法执之妄见。这便是佛经里所阐述的。

———艾基尔顿·巴普铁斯特《超然的佛教科学》

因果报应替代了奖赏与惩罚

根据佛陀所说,世界的框架结构并不完善。佛教徒深信自动运作的业力的合理性,并断言因果报应完全替代奖赏与惩罚。

———一位作家

第八章   什么是涅槃

解脱无需上帝

在世界历史上是佛陀第一个向人类宣称,人人都可以在今生今世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获得解脱,而不需要上帝或任何神的帮助。他极力主张和倡导“自主”、“纯洁”、“谦恭”、“觉悟”、“和平”和“博爱”的思想。他极力主张知识的必要性,认为没有智慧,在人的一生里就不可能有心灵的洞察力。

———艾立特《佛教与印度教》

佛教与解脱

佛陀并不能拯救人类,他只是教导人们如何像他自己曾经历的那样自己拯救自己。人们信奉他真理的言教,并不是因为这些言教出自于佛陀,而是因为他的这些教导唤醒了人类,使他们潜在自身的精神焕发出来,觉悟了自己。

———奥登堡   一位德国佛教学者

第九章   信     仰

佛教并不要求人们去信仰

佛陀不仅仅觉悟了(宇宙人生的)最高真理,而且还清楚阐释了他那不带任何神话包装和神秘外衣的、超然于诸神和凡人的最高知识经验。这里倒是道出了一个极有力的公理------真理是真实必然的。对于那些将能追从佛陀的人来说,真理是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体验和亲证的。正因如此,佛陀才不要求一个人一开始就有任何信仰,而是寄希望于他的(对真理的)真正认识。

———乔治·格里姆《佛的教理》

第十章    佛教与其他宗教

后佛教时期的印度教

在所有印度教的哲学经典里,体现了佛教以多种形式影响、改造、转变和复苏了印度教。这被一般认为是后佛教时期印度哲学里有关“业报轮回”的思想以及其他先佛教的思想体系都显然在佛教文学里得到了空前的完善和发展,并从此奠定了哲学的基础。

———达斯笈多

世界性的道德(准则)

可以说,没有那一个先佛教的印度宗教都能够建立和规范一种全球性、义务性的对社会,对人类行之有效的宗教和道德准则。

     ———达斯笈多

佛教就是佛教

     显然,佛教和嗜那教都不属于印度教的范围,也不是一种变相吠陀教义,它们虽起源和兴起于于印度,但却是印度文化生活及哲学所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印度的佛教或者嗜那教是百分之百的印度思想和文化的产物,而不是赖于信仰的印度教。因此,把整个印度文化与印度教文化相提并论乃是极大的误导。

———尼赫鲁《印度的发现》

永远感恩于佛陀

我一直很审慎地认为,佛陀教义的核心乃是产生产生印度教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对于那些如今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来说,设法想探源和追溯印度教的源头或回到乔达摩佛陀影响下。

———里斯·戴维斯

崇高而势优的教理

佛教是一种没有西方人观念上“上帝”思想的体系。他否定人类有什么灵魂,认为相信灵魂永恒是极大的错误;他否定任何祷告和祭供的效用,认为人必须是依靠自己寻求解脱而非外力;他保持着原本的纯洁,没有一丝一毫的让人誓愿或服从的地方;他也从不寻求世俗权力的支持。然而,他却以惊人的速度在这个古老而混杂的世界上传播着他不朽的思想;无论他被掺杂进多少迷信,他终究是人类思想上崇高的教理之一。

———赫克斯利

佛教对“罪”的看法

佛教对“罪”的看法是有别于基督教的,在佛教徒看来,“罪”纯粹是无知和愚昧的产物。一个邪恶的人其实就是一个无知者,与其说他需要惩罚和谴责,倒不如说他需要的是教导。他并不被看作是有违于上帝的旨意,或被看成是一个必须祈求上帝怜悯与宽容的人。相反,得到朋友的帮助使其改邪归正,引向正确的人生是非常必须的。佛教徒从不认为一个造罪之人通过对上帝的祈祷和讨价还价就能洗清或逃脱其罪业。

———约翰·沃尔特斯《不可动摇的意志》

神也需要解脱

在人类历史上,是佛陀第一个向人类劝诫和恳请不要去伤害生灵,不要去向神大肆祈祷、礼赞或供奉牺牲品。无上的佛陀以其雄辩的思想向世界庄严地宣誓:神同样迫切需要寻求其自身的解脱。

———里斯·戴维斯

第十一章   宇宙与世界

不完美的世界

佛从来就没有抱怨过人们所赖以生存的世界。他认为世界是不完美、无常和充满无知的,而不是邪恶和乖戾的。对于那些不易听从他的教诲之人,他总是心平气和,慈悲而怜悯。

———埃利奥特《佛教与印度教》

一场伟大的战斗

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战场,斗争无所不在。生存不过是对恐怖病菌的一咱徒劳的挣扎;存在就是分子与分子之间,原子与原子之间,电子与电子之间的一种对抗。大脑更是一个斗争的舞台。形象、声音、味道等,都是种种力量抗衡消长的结果。正是由于斗争的存在才证明了这样一种纯粹平和的境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涅槃。

———那料陀《菩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