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营救2女主角:中国目前没有令人尊敬的食品企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38:55

在一个和平年代,真正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玩命的事不多。

  吃饭算一个。

  频频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使越来越多的同志谈吃色变。

  久经考验之下,不少人身体已经修炼得百毒不侵,捎带脚掌握了相当丰富的有机化学知识。

  于是,公众需要一个传奇——呼唤一个餐饮企业的血液里能流淌着道德,坚守良知和诚信的底线,让公众真正吃出营养和健康。

  在此关键时刻,疑似来自火星的海底捞闪亮登场。

  这是起家于四川简阳的一家全国连锁火锅店。

  其最大的特点是对顾客亲——筷子的长度让人烫不到手,有专门供勺子搭着的钩;排队时还有人帮你擦鞋,饭桌上刚准备做手势,服务员小妹已经心领神会地跑过来了;无论多么忙,服务员总是保持微笑。

   加上菜品价格相当经济,一时间顾客好评如潮,排队两个小时去吃上一顿火锅很常见。随之而来的是丰厚的商业回报——目前已开业54家门店,去年全国营业收入15.8亿。

   这是一个奇迹。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反正《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信了。2009年,一篇名为《海底捞的管理智慧》文章成为该杂志进入中国八年来影响最大的案例,一夜之间,几乎中国所有的商学院都开始讲授海底捞。

   后来这个叫黄铁鹰的作者又出版了一本叫《海底捞你学不会》的书,宁高宁、王石、张维迎等诸大佬深情作序,进一步将企业界学习海底捞好榜样的运动推向高潮。

   例如张维迎在序中深情地写道:海底捞的成功,在于它总是把顾客的幸福和员工的幸福作为赚钱的前提,把声誉放在第一位。

   遗憾的是,轻言“人类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有些早了。

   当成批的企业家甚至政府官员从祖国四面八方奔向海底捞总部取经时,一篇报道如一个无比锐利的针尖,向这个逐渐膨胀的绚丽气球刺去。

   8月22日,来自山东的《城市信报》报道,知名火锅连锁店海底捞的骨头汤以及饮料包括柠檬水和酸梅汤等均是冲兑而成。此外,据该媒体卧底记者报道,海底捞新员工培训时,培训老师会特别提醒,回避向客人回答汤料以及饮料的成分。

   此消息迅速在社会发酵,海底捞从偶像变成了网上被恶搞的主角,企业声誉受到巨大损伤。

    海底捞旋即回应:“白味汤锅、柠檬水及酸梅汤均由带有合格资质证明的正规厂家给我们提供的原材料,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进行索证、索票,操作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各个门店按照总公司标准统一规定的配比和比例进行配制。”而针对曝光的其他问题,如筷子不消毒,肉类和丸子不称重量各种问题,海底捞回应称,这些问题确实可能在个别门店客观存在,将根据媒体反映的情况,全面进行整改,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各项操作的规范性。

    纯粹从危机公关的角度,海底捞显然要比一味抵赖的味千拉面强出许多。

    但毕竟海底捞此前被各方描绘得太完美了,在追随肯德基、味千拉面、永和豆浆、山西醋等身陷“勾兑门”后,许多公众感觉很受伤——苹果教父乔布斯说:不要想着骗人,因为你能够骗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

    有专家质疑说,刻意隐瞒商品信息涉嫌对消费者构成欺诈,而且,以勾兑冒充原汤则有助于企业获得不正当的超额利润。其感动中国的“把人当人对待”经营理念现出原形:表面上大家是亲人,本质上俺是商人,您是客人。

    俺恨海底捞。因为它无情地摧毁了太多人对中国食品企业所寄予的最美梦幻——而这样的梦幻对于这个脆弱如纸的行业是如此珍贵。

    但结合法规的滞后、监管体制的混乱懈怠、国家标准被利益集团绑架、市场竞争无序、企业社会责任困乏的沉疴缠身,俺选择接受从神坛跌落的海底捞。

    至少,这场纠纷到目前证明:人家一没用地沟油、二没加苏丹红、三没用塑化剂、四没用瘦肉精、五没用牛肉膏……勾兑降低了你汲取的营养,而没有危及你的性命,且符合国家标准。何况海底捞的服务也确有可取之处——尽管这也是企业应该做的。

    它充分证明:在现阶段,中国食品界不可能产生传奇,但完全能够恪守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底线——假如海底捞不去充当万人景仰的英雄,完全可以避免沦为笑柄。可惜,他们最终完成了对自己的沉重一击——由于欲望和虚荣。(原文载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