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燕归来演员表:《哨遍.高祖还》 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8:14:04

《哨遍.高祖还》 教案  

2011-04-30 12:30:15|  分类: 课堂教学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哨遍.高祖还》 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元曲、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二)了解这一元代著名套曲在思想上的进步意义。
(三)赏析这篇套曲新奇的构思、幽默的语言和富有生活气息的场面描写等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赏析这篇套曲新奇的构思、幽默的语言和富有生活气息的场面描写等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了解元曲相关内容:

1、  四大元杂曲: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苏三说

2、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3、  元杂剧中人物角色:生、旦、净、(末)、丑

二、自主学习,完成以下问题:

1.  本文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般涉调”是______,“哨遍”是______,“高祖还乡”是这一套曲的______,也就是这一套曲的______。

《全元散曲》;睢景臣;宫调名;曲牌名;标题;中心命题

2.  本文的“新”和“奇”主要表现在哪里?
    新就新在思想内容,奇就奇在表现方法。睢景臣在元代生活的基础上,取材于史料,却又别出心裁,透过正史的表面文学,抓住问题的实质,以辛辣的讽刺,出尽了这位汉高祖的

3.  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汉高祖”来村之前,社长派夫派粮,村里一片忙乱。稀奇古怪的“乔男女”走进村后,一个村民才突然发现“那大汉”原来是无赖刘三,于是就向刘三索起债来;但村民始终没有弄明白“刘三——那大汉——汉高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4.  作者故意说出哪句不合情理的话?这样做合适吗?

“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其实汉高祖是刘邦死后的谥号,根本不是刘邦活着时的称谓。这样做显得出奇、幽默、有趣,在抒发感情上也达到了高潮。

5.  在[耍孩儿]、[五煞]、  [四煞]中,作者为什么那样写皇帝的仪仗队呢?

“村民”并不懂得什么“仪仗队”,他们更不认识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只好依据自己的生活知识加以形容了;这样写,就剥光了堂皇富丽的外衣,在荒唐可笑中显示了辛辣讽刺和意味深长。

6.就全套曲子看,这个嘲骂皇帝的“村民”有什么性格特点呢?
性格豪爽、泼辣、奔放、粗犷朴野、无所畏惧

8.作品中什么地方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揭露刘邦的根底时,流露出一种轻视劳动和轻视劳动人民的意识;在写王乡老、赵忙郎时,嘲笑他们的穿戴,是穷凑合,装阔佬。也是一种嫌贫爱富的小市民意识的流露。

9.从课文中找出五个运用口语的句子来。这样说有什么好处?
(1)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幺大户。(2)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衣肥。(3)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4)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5)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充分运用农民口语,能真实地传达出人物的感情,使人感到音容笑貌如在眼前。
二、分组展示,各组根据自己分配的任务,集体讨论后,由一名代表讲解,并由组长和组员负责答疑。

三、问题探讨 :

作者这样描写一个皇帝,在当时社会里有什么积极意义?

作者用讽刺的手法写汉高祖,写村民们对“高祖还乡”的态度,极尽了冷嘲热讽的能事。在封建社会里,把皇帝写成了无赖,这是对皇权的否定和蔑视,流露出一种对最高统治者的反抗情绪,难能可贵。


四、感悟与思考
   应该怎样看待本文的大量口语和嘻笑怒骂的艺术风格呢?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基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