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快车价钱:《沁园春.长沙》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56:19

沁园春·长沙

目标:1、把握意象,领会作者的情感

      2、品味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3、背诵课文

一、导入新课1 中国的诗人有入世的有出世的,他们的道路不同,但他们的内心都充满了愁绪和彷徨,因为他们常常感到无路可走。不管他们有多大的志向,他们都得臣服于皇权之下。这其中有这样两位诗人与众不同,他们是曹操和毛泽东,他们虽有愁绪,但他们有路可走,所以他们的作品洋溢着一股大气。这大气缘于他们的革命者的豪情,政治家的眼光,军事家的谋略和文学家的才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词是我国传统诗歌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曲子词,起源于隋唐,盛于宋。它原是配乐的,后来跟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形式。因此学习词,必须有感情的朗读,才能把握里面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要读准字音,并研读注释。

百舸    寥廓  挥斥方遒   浪遏飞舟

舸:大船

稠:多

遏:阻止

遒:强劲有力

意气:意志和气概

粪土:把……看作粪土

2、用一句话说说你的初读感受

三、揣摩意象,体味情感

诗歌的情感表达,一般都要借助意象。意象是诗人借以寄托感情的物象,是融入诗人情思的形象。所以鉴赏诗歌要把握意象,这样才能理解的全面深入。

湘江秋景图

1、这首诗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是一组意象,大家先找出具体的语言,并试着把它改写为散文语言

   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向北流淌着……

那远处的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被霜晕染得一片嫣红; 山下溢满的江水清澈澄碧, 江面上,千帆竞发,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敏捷矫健的鹰,在辽阔的蓝天里翱翔,轻快自如的鱼儿,在明净的水底任意遨游,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着。

2、“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在文人的笔下总是肃杀的。你觉得毛泽东笔下的秋景有什么特点?这幅图中寄寓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历代的诗人、作家、一接触“秋”字,总是要发一通悲秋的感叹;在他们笔下,“悲”和“秋”永远难于分开。而前人以“秋”为题材的诗章词作,则更借凄清、萧杀、衰落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把秋写得无比可爱,“不似春光,而又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慨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读了以后给人以很大的鼓舞。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年轻时毛泽东的影子,感受到他的豪情壮志。他对宇宙苍生的关爱,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他为了大好河山而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

3、下阕写诗人对年轻时的革命同志和革命生活的思念和追忆。塑造了一群书生形象。这些书生有什么特点?

这些人既没有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清高,也没有当代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的放纵。他们具有顾宪成“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具有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具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他们才华横溢、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热情奔放、蔑视权贵,是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他们是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的热血青年。

4、词的上下阕都有一个问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  流击水,浪遏飞舟?”对这两个问题,作者有没有给出回答?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和心绪?  

看似没有回答,实际上答案就隐含在诗句中。面对壮阔秋景,作者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谁主沉浮?”,我主沉浮,青年主沉浮,广大人民主沉浮!“少年心事可拿云”,击水而起的波浪甚至阻止了船的航行,凌云壮志可见一般。  

四、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诗歌很美,但也不易理解,不像小说有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也不像话剧有富有个性的对白和激烈的矛盾冲突。诗歌很含蓄,所以鉴赏诗歌,除了品味意象之外,还要品味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

  1、“独”字在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清高孤独)、李煜的“独上高楼,月如钩,寂寞梧桐锁清秋”(孤独寂寞)、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落魄失志)、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孤独思家)。这些句子里的“独”都含有“孤独愁苦”之意,那么它在此词中是否也是这样?

在这空阔无人的橘子洲头,在这了然无声的湘江水边,我们没有觉出作者的孤独与渺小。恰恰相反,在这寂静的天与地之间,我们感觉到的是作者那高大、挺拔、伟岸、卓然独立、笑傲苍天的不烦形象。

2、“鹰击长空”中的“长”字是高的意思,写出了秋高气爽的特点。

3、找出词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品味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