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陵渡火车站哪有小姐:斯大林最后同意打朝鲜战争的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20:37:44
2011-05-30 1

斯大林最后同意打朝鲜战争的原因

 

原载于《俄罗斯研究》2010年第4期 

作者:左凤荣,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博导。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文明模式与俄罗斯外交》的阶段性成果

吴戈注:未与作者商量,于本博非商业转载此文,首先致谢!此文原拟转载于《世界军事》未果,领导担心朝战系我档有定论之信史,此文虽系裆内学者合法研究,且先登于合法刊物,然我小小一刊,断不能担妄议我军辉煌之“万一”大罪。的确,我听过的摇船中,有研究此类课题而倒霉者(我当然不信摇)。个人感觉,虽然已许久不闻“真理”二字,但它仍存在于《国际歌》中,追求真理仍是马克斯主义者的信条,将任何辉煌永久地置于真理之上,是非马克斯主义的。此文当然不能说代表真理,但窃以为,允许这样的研究,思考和传播,乃使历史更接近本相,使观点更接近真理所必需。重评历史往往是社国正治上极其危险的事,然而,如果从一开始就允许不同侧面思考,而不是铸就辉煌就永世不得窥探的话,其实本不存在“重评”二字。更何况,此文无非是发现了一个外部因素而已,如果认为这有损于领袖胸怀天下,毅然抗美的完美,那才恰好最说明很有必要允许不同侧面的研究呢。

 

 

斯大林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态度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从不支持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半岛,到帮助朝鲜进行战争准备。朝鲜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明显希望中国参战,不断敦促中国出兵,其战略意图在于扩大苏联对远东的影响,加深中朝对苏联的依赖。

 

朝鲜战争是20世纪除两次世界大战之外,参战国家最多、伤亡最为惨重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涉及当时两个最大国家(苏联和美国)的战略利益,也触及了新中国的战略利益。从表面上看,这场战争并没有改变朝鲜半岛一分为二的局面,从这一角度看这是一场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却又毫无意义的战争。但是,这场战争又不是如此简单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新解密了一批档案资料,为弄清一些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

即使研究了大量档案资料的俄罗斯学者仍把它称为“神秘的战争”。列多大斯基在研究了苏联一些新的档案资料后得出的结论是:“毛泽东对金日成及其同事在统一朝鲜问题上的行动影响很大。特别是毛泽东的‘亚洲主义’和他提出的按照‘中国模式’重塑亚洲的方针刺激了他们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左倾激进派活动家走上战争道路。”…“一方面由于金日成及其同事努力让斯大林相信,军事行动会取得成功,另一方面由于毛泽东答应向‘朝鲜朋友’提供军事帮助,斯大林最终放弃了自己最初的立场,同意金日成的计划(毛泽东支持)。”

也就是说,在朝鲜战争的问题上,中国起着比苏联更大的作用,金日成发动战争直接与中国相关。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无论是中国,还是苏联,开始都反对金日成用武力统一朝鲜半岛,是斯大林先改变了立场,毛泽东被迫同意,朝鲜战争从爆发到久拖不决,都是斯大林所需要的。

 

朝鲜战争是朝鲜半岛分裂的产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立了美苏联合委员会对朝鲜进行改造和治理,其主要任务是在朝鲜建立统一的临时政府。美苏双方分歧大,各不相容,苏联认为成立统一的临时政府要保证其亲苏是困难的,苏联转而实行使北方在政治、经济上成熟起来,建立不受美国影响的对苏友好政府的政策。苏联红军进入朝鲜后,在各地建立起军事管制机构——警备司令部,共有113个。苏联的这些警备司令部,控制朝鲜的地方自治机构——人民委员会,司令部职责扩大了。1946年2月建立了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从苏联回国的金日成取代曹晚植(曹把苏军视为与日本一样的占领者,后任苏联驻朝大使的什特科夫说他不忠于苏联的政策,有民族主义倾向)成为领导人。在欧洲已经形成冷战格局的情况下,美苏很难在朝鲜合作下去,1947年10月以后各行其是,1948年8月15日南方成立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主政府,1948年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朝鲜战争是冷战格局的产物,是冷战造成朝鲜分裂的结果。战争爆发前,金日成和李承晚都提出了“武力统一(朝鲜半岛)论”,不过金日成是秘密准备,而李承晚则是公开叫嚣。韩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李承晚不过是在放空炮,虽然他个人的斗志很强盛,主观意愿很强烈,但是客观上不具备物质条件,美国也不同意。而北方则不同,从建国起,金日成就想武力统一朝鲜,并向斯大林提出过这一设想,斯大林起初虽然不同意,但为了增强北朝鲜防御能力,向朝鲜提供了大量军事物资援助。

 

反对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半岛曾是中苏的共识 

1949年6月25日朝鲜祖国统一民主阵线召开成立大会,金日成等朝鲜领导人认为,为了动员一切爱国力量参加国家统一、独立和民主发展的斗争,有必要成立祖国统一民主阵线。此后,朝鲜领导人一方面预防南朝鲜发动军事进攻,一方面也在寻找武力统一朝鲜半岛之路,并寻求苏联的帮助,为此,1949年9月24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专门开会讨论朝鲜半岛局势,并做出决议,要求苏联驻朝鲜大使向金日成和朴宪永声明:“由于目前北朝鲜的武装力量与南朝鲜相比没有占必不可少的优势,因此不能不承认,现在进攻南方是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所以从军事角度看是不允许的。”“从政治方面看,你们建议的对南方的军事进攻也是没有做好准备的。”此外,占领瓮津半岛和开城地区,从而把北朝鲜的边界推进到汉城附近的局部战役,意味着“朝鲜南北战争的开始”,而战争的持久性可能给美国的干涉提供借口。朝鲜的任务是:第一,在南朝鲜开展游击运动,建立解放区和准备全民武装起义,以便推翻反动政权和成功地解决整个朝鲜统一的任务:第二,进一步全力加强朝鲜人民军的力量。尽管金日成等人对此不满,但斯大林反对朝鲜方面武力统一或者发动局部战役的立场并没有变。

俄国学者列多夫斯基认为中国直接影响金日成决定用武力统一朝鲜半岛,有两个重要理由:一个是所谓毛泽东的“亚洲主义”,另一个是关于中国允许朝鲜军人回国。

列多夫斯基根据1949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亚洲国家工会代表会议和亚洲妇女代表会议上,中国代表号召各国共产党走中国式的道路,通过武装斗争解决国内的政治经济问题。实际上,这也是战争与革命年代的革命观,表明的只是中国共产党反帝斗争的态度,中国当时尚未完成全国解放的任务,根本谈不上直接帮助这些国家从事武装斗争。正如列多大斯基引证材料所说,中国当时曾反对在中国召开这两个会议。

关于朝鲜军人回国的问题,这是朝鲜人自己提出来的,并不表明中国支持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在日本侵占朝鲜后,许多朝鲜人迁居到中国、苏联以及美国等国家,日本投降后,许多人返回了祖国,有人去了南朝鲜,有的去了北朝鲜,在苏联的朝鲜人基本上都回到了北朝鲜。1949年4月底,金日成委托朝鲜人民军政治部主任金一秘密访问中国,与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举行了会谈。金一要求中方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朝鲜族部队归还给朝鲜人民军,毛泽东答应了朝鲜方面的要求。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个朝鲜师中,有两个驻扎在沈阳和长春,另一个正在作战。中国随时准备把驻扎在东北的两个师连同全部装备,移交给朝鲜政府。另一个师,只有等中国的军事行动结束后才能从南方回来。美军撤出朝鲜半岛后,由于担心南方发起进攻,1949年7月上旬,金日成决定将在中国东北的两个师立即调回朝鲜:长春师改编为人民军第五师团,配置在罗南,沈阳师改编为人民军第六师团,配置在新义州。回国时,164师实员10821人,166师实员10320人,配备了全套轻重武器。关于朝鲜的局势,毛泽东担心的是南朝鲜随时可能采取军事行动,他劝金日成要做好周密准备,还答应如果出现日本帮助南朝鲜发动进攻的情况,中国也会派军队援助朝鲜。但毛泽东又特别指出:“如果美国人走了,日本人也没有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劝朝鲜同志不要向南朝鲜发动进攻,而是等待更有利的形势,因为在进攻时,麦克阿瑟能够迅速把日本部队和武器调到朝鲜来。而我们又不可能迅速有力地给予支援,因为我们的全部主力已到长江以南去了。”

此时,斯大林也反对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的想法。1949年10月26日,斯大林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说:“我们同意您的意见,现在朝鲜军队(暂时)不应该发动进攻。我们也向朝鲜朋友指出,他们提出朝鲜人民军向南方进攻不应该被接受,因为无论从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还没有做好准备。我们的意见是,现在朝鲜同志应该把自己为统一朝鲜而斗争的力量集中在广泛开展游击运动,在南朝鲜建立解放区,同时加强北方人民军上。”

1949年12月29日,聂荣臻给正在莫斯科访问的毛泽东主席转发了林彪等人12月25日的电报,电报中说:根据最新统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服役的有16000名朝鲜人,除了分散在解放军各部队中的之外,还有完全由朝鲜人组成的部队,计有4个营,27个连和9个排。担任领导职务的有:师级2人、团级5人、营级87人和连长598人、排长1400人、班长1900余人。他们中的许多人有战斗经验,有创建武装力量和开展政治工作的经验。在我军向南方进军后,他们中的一些人提出了返回祖国的问题,但绝大多数人都能听从命令并坚决地向南方进军。现在战争接近尾声,为了朝鲜人民的利益,我们打算让这些骨干回到朝鲜(愿意留下的我们就让他们留下),请中央研究讨论这个问题,研究他们是否可以回到祖国,朝鲜劳动党是否愿意让他们回去。如果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我们则把他们集中编成一个师或4~5个正规军团,经过短暂的训练后让他们回国。1950年1月8日,苏联方面让驻朝大使什特科夫询问金日成对此事的态度。1月9日,什特科夫与金日成会见,“金日成的意见是:一、把中国人民军队中上述数量的朝鲜族人按朝鲜部队的编制在中国组成一个步兵师和两个步兵团,其余官兵用于补充摩托车团和机械化旅。二、由于朝鲜驻地困难,金日成想请中国政府在1950年4月以前把这个师和两个团留在中国。”

1950年1月22日,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给正在莫斯科的毛泽东发电报,指出:当时在四野的朝鲜人,包括军官和士兵,总计有14000名。金日成派了3个代表来接收这些人,他们请求把这些人编成一个师并带走全部装备:12000支步枪,440挺轻机枪、180挺重机枪、120支左轮手枪、132个深水炮弹发射器、72个坦克炮、36个105毫米的迫击炮和弹药。    林彪建议我们满足他们的要求。1月25日毛泽东回电表示同意。

有不少学者把这看成是中国对金日成发动战争的支持,其实,按照中国人的行事原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这些朝鲜战士帮助了中国人民,现在战争结束了,他们提出回国,中国方面自然不会反对,他们要带走所用装备,中国当然也不能不让带走。中国此时并没有完全结束战事,中国的西南还有残敌,沿海诸岛也没有完全解放,国民党盘踞台湾,中国当时向苏联提出给予海空支援,正在做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

从以上资料看,中国并没有支持金日成发动解放南朝鲜战争的想法,斯大林此时也反对他的冒险。正因为如此,在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朝鲜问题不是双方讨论的议题。

 

斯大林改变立场,支持发动朝鲜战争 

金日成一直致力于武力统一朝鲜,苏联几乎满足了金日成要求购买武器的一切要求,提供贷款、顾问,但苏联反对金日成马上对南朝鲜开战。但在1950年1月30日斯大林改变了对金日成要求武力统一朝鲜的态度,1月30日斯大林就给苏联驻朝鲜大使发电报,表示允许金日成到苏联来,准备帮助他。斯大林改变态度可能与正在莫斯科进行的中苏谈判有关。苏联一直希望保留与国民政府所签订的条约中所获得的对旅顺、大连港和中东铁路的权益,1950年1月26日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关于旅顺口、大连和中国长春铁路的协定》草案,要求苏联要在1952年归还这些地方,l月28日苏联方面基本上同意了这一方案。这让斯大林想长期在远东占有不冻港的希望破灭,斯大林改变了对朝鲜统一的态度不能不与此相关。促使斯大林改变对金日成武装统一朝鲜半岛态度变化的原因还有:一是美军从朝鲜撤退。美国军队在1949年底撤出了南朝鲜,只留下了500名顾问(苏联从北朝鲜撤出后,留下了3000名顾问),1949年3月,麦克阿瑟在接见英国记者时表示,美国的防线不包括朝鲜半岛和台湾,1950年1月他重申这一看法。1950年1月12日艾奇逊在一次演讲中,讲到美国在亚洲的“防御线”,不包括朝鲜和台湾。这让金日成和斯大林认为美国不会干预,这在他们之间做出进攻南朝鲜的决策时谈到过;二是金日成不断向苏联方面报告说李承晚正在准备进攻北方,三八线附近局势紧张,如果允许他打过去,肯定能胜利;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影响,斯大林给人的感觉是,他认为中国革命胜利了,改变了世界的力量平衡,局势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

1950年2月2日,斯大林再次给苏联驻朝鲜大使发电报,要求他转告金日成:秘密前来莫斯科,暂时不要告诉北朝鲜其他同志,也不要告诉中国同志。1950年3月30日4月25日,金日成在莫斯科访问近一个月,斯大林三次会晤金日成,有关谈话没有在苏联档案中找到,但根据沃尔科戈诺夫的个人档案记载,会谈大致谈了以下一些问题:金日成拟通过武力完成国家统一:朝鲜的经济建设问题;朝鲜和中国的关系问题;苏联归还朝鲜咸兴港的问题。斯大林自己称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在统一问题上朝鲜应该积极行动。在共产党的计划中,中国必须从国民党统治下解放出来,现在中共已经胜利了,应该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朝鲜问题上。中国的胜利改变亚洲力量对比,中国可以出兵帮助,美军撤出了中国,不会与中共作战。现在中苏结成了同盟,美国更不会干涉朝,苏联也是核国家,绝对相信美国不会干涉,而北京会支持朝鲜的解放战争。金日成认为,有中苏同盟,美国不会冒险,毛泽东不只一次答应帮助朝鲜,包括军事援助,朝方相信自己的力量。斯大林要求朝在军队数量与质量上超过南方。通过三个阶段解决问题。斯大林提醒金日成,不要指望苏联直接参战,要求金必须得到毛泽东的支持。斯大林改变了立场,从一开始就把中国牵扯进来了。

1950年5月13日,金日成和朴宪永到北京来见毛泽东,他向中国领导人通报说:斯大林说了,“现在的形势与过去不同了,北朝鲜可以开始行动;但是,这个问题必须同中国同志和毛泽东同志本人讨论。”当晚23时30分,周恩来就去见了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要求得到斯大林对这一问题的说明。5月14日斯大林在致毛泽东的电报中确认了朝鲜领导人的说法,这封电报说: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同意让朝鲜人采取统一朝鲜的行动,但如果中国同志不同意,则要等以后重新讨论后再作决定。在中苏结成同盟、斯大林又对毛泽东不是很信任的条件下,中国只能同意。在与金日成的会谈中,毛泽东同意了金日成对北朝鲜和南朝鲜局势的评价,他告诉朝鲜同志,在朝鲜完成统一后,中朝两国可以签订类似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那样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实际上,毛泽东认为北朝鲜向南方进攻的问题在莫斯科已经解决了,无需中国直接出面,朝鲜也无此要求,所谓的中国同意只是形式上的。此后,中国并未参与朝鲜战争的准备工作,仍然致力于准备对国民党军队的海战。

苏联人切实帮助金日成进行着战争的准备工作,在金日成访问苏联前夕,斯大林同意按金日成的要求向朝鲜提供军事技术装备,朝鲜以黄金、白银、钼精矿、铅支付。根据苏联外交官的报告,北朝鲜军队在6月12日开始集结于38线,6月23日完成各师作战计划制定和地形侦察,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金日成声称李承晚对之发动了进攻。“朝鲜战争爆发时,莫斯科的态度非常积极。当时在朝鲜人民军中有3000多名苏联军事顾问,即差不多每45个朝鲜官兵就有一名苏联顾问。这些军事顾问负责训练军队并协同指挥作战,就连朝鲜人民军的作战计划也是在苏联顾问的参与和决定之下制定的。苏联政府还在战争初期为朝鲜人民军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据俄国档案透露,1950年7月1日和6日斯大林两次要苏联驻朝鲜大使什特科夫转告金日成,苏联将‘完全满足朝鲜关于运送弹药和其他军事装备的要求’,并‘将全面提供武器、坦克和其他军事装备’。据统计,1950年苏联援助朝鲜的军事物资达8亿7千万卢布。”当时,苏联认为美国不会出兵干涉,想尽快让北朝鲜统一朝鲜半岛。

北方的进攻出乎李承晚政府的预料,12小时后南方才开始进行有效地抵抗。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海空军和美国武装力量向南朝鲜军队提供援助。同一天安理会开会讨论朝鲜问题,苏联代表根据斯大林的命令,没有出席,使美国的意志顺利实现。美国对朝鲜进行军事干预后,苏联指示朝鲜军队继续进攻,尽快解放南方,苏联的顾问要换便装,作为《真理报》记者,保证不落入敌手。7月11日英国通过驻莫斯科大使向苏联建议让朝鲜军队撤至38线,和平解决问题,但斯大林反对,称这是厚颜无耻,不能接受。这个问题只能在有中国和苏联代表参加的安理会解决。对于苏联代表不参加安理会,从而让美国在朝鲜问题上毫无阻碍地行事的做法,许多人不理解,其中包括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哥特瓦尔德(Gottwald),他向苏联驻捷大使表示:“民主阵营不应该离开联合国安理会”。斯大林没有立即回答他,8月27日斯大林回答了这个问题,道出了斯大林对朝鲜战争的真实意图,值得注意。在书面答复中,斯大林写道:

我们对6月27日离开安理会和随后事态的发展,看法与哥特瓦尔德不同。我们离开安理会有四个目的:第一,目的是示威性地表明苏联与新中国团结一致;第二,目的是强调美国政策的愚蠢性,它承认国民党的稻草人在安理会作为中国的代表,而不允许(新)中国的真正代表权;第三,目的是使安理会通过的决议由于两个大国代表的缺席而不合法;第四,目的是让美国政府放开手脚,使他们能够利用在安理会中的多数采取新的愚蠢的行动,使社会舆论能够充分看清美国政府的嘴脸。我想,我们达到了这些目的。

在我们离开安理会后,美国被牵连进了对朝鲜的军事干涉,败坏了自己的军事威信和道义威望。现在没有哪个正直的人还会怀疑,美国在朝鲜扮演暴虐者和侵略者的角色,在军事方面它并不像宣传的那样强大。此时,很清楚,美国现在被从欧洲引到了远东。这从世界力量平衡的角度看是否对我们有利呢?当然是。如果美国政府今后继续陷在远东,并把中国拖入到为朝鲜的自由和自身的独立而进行的战斗。结果会怎样呢?

首先,美国像其他任何国家一样,不可能战胜拥有大量武装力量的中国。也许美国会在这一斗争中受些损伤。第二,在这件事情上受损伤的美国就没有力量在最近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也许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无限期地拖延,这就为欧洲社会主义的巩固争取了时间。更不要说美国与中国的斗争将会使整个远东革命化了。这从世界力量平衡的角度看是否对我们有利呢?当然有利。

正如您所看到的,苏联参加还是不参加安理会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这样看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说,“民主阵营没必要离开安理会”。离开还是参加安理会取决于具体情况。我们能够再一次离开安理会,也能够再次返回,这取决于国际局势。此时,苏联与中国已经结盟,没必要通过此事来证实。我们的目的是继续揭露美国政府的侵略政策,干扰他用安理会的旗帜掩盖自己的侵略行径。现在,在美国已经陷入侵略朝鲜战争之际,在安理会中比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达到这一目的。我想,已经很清楚了,不用再进一步解释了。

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斯大林的战略意图,让美国卷进朝鲜战争、陷入其中并受到削弱,这样可以减轻苏联在欧洲的压力。但是,斯大林也不会让美国人获胜,他一直密切关注朝鲜战争的进展,他认为中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必然会介入,不能让美国人占领整个朝鲜半岛,在这一点上,中国与苏联有共同利益。

从以上资料分析可以看出,斯大林实际上有更深的战略考虑,如果美国不干预,金日成获胜,那是最理想的结局,苏联可以获得对整个朝鲜半岛的支配权,获得其矿藏和良港。如果美国参战,有中国人顶着,不会导致苏美冲突,中美交恶有利于苏联。 

 

斯大林积极推动中国出兵朝鲜 

斯大林一直积极推动中国介入朝鲜战争,有关情况在沈志华所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一书中有详细的介绍。这里简单列出几份文献,1950年7月5日斯大林给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电报要求中国“集结9个师在中朝边境,以便敌人越过38线时志愿军入北朝鲜作战,这个做法是正确的。我们尽力为这一地区提供空中掩护。”7月8日,斯大林要求苏联驻华使馆通知毛泽东,“朝鲜人抱怨在朝鲜没有中国的代表,应该尽快派代表到朝鲜,以便联系和迅速解决问题,当然,如果毛泽东认为有必要与朝鲜联系的话。”中国当时虽然跟朝鲜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并没有向朝鲜派驻大使,列多大斯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虽然口头上宣布帮助朝鲜半岛统一,但事实上想让苏联承担这一任务,中国处于中立的立场,目的是不想跟美国激化矛盾。斯大林清楚这一点,急于推动中国领导人把自己的军队派到朝鲜去。此时,英国建议政治解决朝鲜问题,美国和英国意识到他们不可能胜利,打下去并没有好处,美国不能自己提出和平建议,在策略上让英国人出面,或者印度人出面。但斯大林并不想停战,驳回了英国人和印度人的和平倡议。7月13日,斯大林再次给毛泽东和周恩来打来电报,声明苏联已经驳回了英国人的无理要求,对印度人的要求不予答复,同时敦促中国出兵,“我们尚不知道,您是否已决定在中朝边境部署9个中国师。如果您已做出决定,那么,我们准备给您派去一个师——24架喷气式歼击机,用于掩护这些部队。我们计划在两三个月内利用我们的飞行员对中国飞行员进行培训,然后将全部装备移交给你们的飞行员。我们考虑,在上海的航空师也这样做。请告知您的意见。”斯大林想通过给中国军事帮助促使中国出兵。

1950年7月22日,毛泽东回电,表示接受斯大林的好意,并提出了加强东北空军的一些意见,主要是培训中国的飞行员,并表示派专门人员到莫斯科与苏方具体商谈。但毛泽东并没有提帮助北朝鲜一事。而朝鲜的局势一天天恶化,到9月份,朝鲜战场形势发生逆转,美国依靠空中优势,打击朝鲜的军队和平民,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并向平壤进军。北朝鲜军队遭受严重失败。朝鲜人并没有把真实情况告诉中国领导人,而是不断向莫斯科求援。斯大林神经紧张,提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但这回是美国人置之不理。斯大林加大了对毛泽东的压力。1950年10月1日,他从索契给毛泽东和周恩来写信。在谈了朝鲜严峻的形势后,斯大林说:“我考虑,根据眼下的形势,如果您认为能为朝鲜人提供援军,哪怕五六个师也好,应即刻向38线开进,从而使朝鲜同志能够在你们部队的掩护下,在38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中国部队可以志愿者身份出现,当然,由中国的指挥员统率。我没有向朝鲜同志谈过这件事,而且也不打算谈。但我并不怀疑,当他们得知此事后将会很高兴。等候您的答复。”10月3日,斯大林收到了罗申同日发出的电报:

1950年10月1日来电收悉。我们原先曾打算,当敌人向三八线以北进攻时,调动几个师的志愿军到北朝鲜帮助朝鲜同志。但是,经过慎重考虑,我们现在认为,这一举动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第一,靠几个师很难解决朝鲜问题(我军装备极差,同美军作战无胜利把握),敌人会迫使我们退却。第二,这样做,极有可能引起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战争中来,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极其严重了。中共中央的许多同志认为,对此必须谨慎行事。

结果苏联也可能被拖进去。当然,我们不派兵援助,这对于正处在如此困难境地的朝鲜同志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我们自己也于心不忍;但如果我们出动几个师,随后又被敌人赶回来,并由此引起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那么我们整个的和平建设计划将被全部打乱,国内许多人将会对我们不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尚未医治,人民需要和平)。因此,目前最好还是克制一下,暂不出兵,同时准备力量,这样做在把握与敌作战的时机上会比较有利。由于暂时的失利,朝鲜应该挟一种斗争方式,进行游击战。我们将召开党中央会议,中央各部门负责同志都将出席。对此问题尚未做出最后决定。这是我们的初步电报,我们想同您商量一下。如果您同意,我们准备立刻让周恩来和林彪同志飞到您的休养地,同您讨论这件事,并转告中国和朝鲜的形势。

10月5日,斯大林再次致电毛泽东,提醒中国领导人说过敌人越过38线,中国就会出兵,而且认为不会引起严重后果。同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商讨。10月6日,苏联从朝鲜撤回专家。10月6日,毛泽东在与罗申的谈话中表示中国至少出动9个师的兵力入朝,但需要苏联提供装备和运输工具,让周恩来和林彪去苏联跟斯大林面谈。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在给斯大林拍发的电报中说:我们党的中央委员会已经同意了您的意见。我已经任命彭德怀任指挥员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岗同志担任志愿军的支援和保障工作,他们昨天早晨已经从北京飞往沈阳。中国军队在10月15日前可以出兵到朝鲜,中国决定出兵的事已经告诉了金日成,周恩来和林彪已经动身去苏。

中国出兵必须得到苏联方面的支援,周恩来和林彪到苏联与斯大林会谈的结果是1950年10月11日斯大林和周恩来联合给毛泽东发来一封电报,一致得出的结论是:“1、尽管国际条件有利,但中国军队由于目前没有做好准备,不应该跨过朝鲜边境,以免陷入不利境地;2、如果军队已经跨过边界,也不应让他们在沿着中国边界的山区继续前进;3、一部分军队占领朝鲜北部的平壤和咸镜山区组织防御,一部分军队在敌人后方转入游击战;4、应征的朝鲜战士中的优秀分子和指挥员分成小组悄悄地进入满洲,在那里建立朝鲜师;5、平壤和其他北朝鲜较靠南的山区的重要据点立即疏散。”斯大林答应完全满足中国的军备需求。毛泽东在收到这封电报后,在10月12日回电表示同意,中国军队还没有行动,他已经命令中国军队停止完成先前入朝的计划。

但是,10月13日21时,毛泽东召见了苏联大使罗申,罗申向斯大林报告说毛泽东宣布:“中共中央委员会再一次讨论和研究了菲利波夫同志的电报和我的意见,我们的领导们认为,我们应该帮助朝鲜人。”毛泽东同志要求把周恩来留在莫斯科,继续与斯大林讨论朝鲜问题的新方案。苏方赶紧把毛泽东的这个新决定告诉金日成,让他停止执行向北撤退的命令。

毛泽东决心入朝作战,帮助北朝鲜,主要原因是美国威胁了中国的安全,当然也威胁了苏联的边界安全。中国出兵不仅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也维护了苏联的国家利益。

综上所述,无论从战争的起因,还是从其扩大来看,主要是斯大林一手导演的,体现的是斯大林的战略意图。

 

朝鲜战争的影响 

朝鲜战争是一场完全符合苏联利益的战争,苏联是唯一在战争中只获利的国家。正如美国学者所说:“在朝鲜进行一次有限的战争,能使中国人明白其真正的军事利益所在。如果这是斯大林的思路,那这种思路被证明是对的。朝鲜战争使苏联与中国翻脸整整推迟了十年。这并不是说是斯大林策划了这场战争。”朝鲜战争加强了中国和朝鲜对苏联的依赖,加强了中苏同盟。

这场战争对于朝鲜人来说,是一场损失巨大但国家分裂状态没有任何改变的战争。“朝鲜战争是20世纪一次典型的悲剧。战争因意识形态的原因发起。朝鲜战争杀死了3.4万美国人、100万朝鲜人和25万中国人。战争没有达到任何目的,所有的后果都是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战争的进程错误百出。金日成和斯大林低估了美国人的反应。杜鲁门认为这是攻击日本的前奏,是对美国通过联合国维持国际法的公然挑战。”美国人在朝鲜战争中损失了财产和生命。据1956年福布莱特在其关于朝鲜战争书中的统计,美国为了保持南朝鲜这个“自由世界”,损失了33629名士兵,军费和给予南朝鲜的援助总计有56.1亿美元。

朝鲜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有得亦有失,中国人民志愿军把美国人赶过了38线,迫使美国人在没有胜利的协定上签字,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和志气。朝鲜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洗刷了中国的百年耻辱,高涨的爱国热情转化成巨大的生产力,大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东北成为国家建设的工业基地。朝鲜战争也使中国遭受了严重的物质和人员损失,恶化了中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恶化了中国与美国这个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国家的关系。朝鲜战争使美军协防台湾,台湾问题被国际化了,给中国统一带来了大麻烦。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严重恶化,美军开始长期驻扎在朝鲜半岛,美国与中国周边国家签署了一系列军事协定和联盟条约:如美泰军事协定(1950年10月);《美菲联防条约》(1951年8月30日);美、澳、新签订《太平洋安全条约》(1951年9月);《美日安全条约》(1951年9月):美台签订《军事协调谅解协定》(1953年9月);美韩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1953年10月):美、英、法、泰、菲、澳、新西兰、巴基斯坦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1954年9月);美国、巴基斯坦签订《美巴防御援助协定》(1955年1月);柬埔寨同美国签订《军事援助防御协定》(1955年5月)。美国势力合法地延伸到整个亚太、南亚地区。西方国家开始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中国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大大恶化了。1950年7月20日,美国取消了所有已经核准运往中国物资的许可证,对中国实行全面战略禁运。1951年5月18日,联合国通过了对中国和朝鲜实行禁运和经济封锁的决议。1951年10月27日,巴黎禁运机构增设专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委员会。到1953年3月,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国家达到了4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