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程序:莱斯特·布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5:05:29
莱斯特·布朗:“谁来养活中国”仍是问题2008年06月23日 13:56环球时报【 】 【打印

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1994年的报告《谁来养活中国》震动了中国和世界。2001年,他的《生态经济》一书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质疑。一段时间内,布朗的观点成了“中国威胁论”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布朗在报告中提出的关于中国水资源短缺、农田减少、环境恶化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现实,布朗逐渐被中国人接受,他来中国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近日,《环球时报》记者在北京对布朗先生进行了专访。他说,“谁来养活中国”目前仍是个问题,他的观点没有改变。

中国面临着两难选择

环球时报:14年过去了,凭着您对中国现状的了解,回想“谁来养活中国”这一命题,您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布朗:在《谁来养活中国》出版之后的这段时间里,我已经注意到,中国政府为提高谷物的产量采取了许多行动,例如:提供给农民的谷物价格补贴提高了40%;为农民提供的农业贷款增加了一倍;对农业科学研究进行了大量投入。这么做的结果是,中国成为基本上可以粮食自给自足的国家。虽然偶尔会有少量进口,有时候还会出口一些谷物,但基本上可以说是自给自足的。但是,中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粮食供给紧张的问题。

环球时报:您所在的地球政策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报告曾说,在粮食、肉类、钢铁、石油和煤炭等5种产品的消费上,中国正逐项赶超美国。目前中国在各项上的排名如何,您怎样看这种现象?

布朗:在这5种基本商品中,现在除了石油以外,中国的消费量都已经超过美国。中国肉类的消费量已经相当于美国的2倍。今年,中国钢铁的消费量将是美国的3倍,煤炭的消费量就更多。我们看到的是,随着中国人收入的增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消费国。在我这一生中,我经常说的和听到的是,美国以拥有全世界5%的人口消费了全世界1/3或40%的资源。但是过去这是真实的,现在已经不再是这样了。

我想知道的是,如果中国的经济继续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又会发生什么呢?以这个速度计算,到2030年,中国人均收入会和美国现在的水平持平,如果我们假设那时候中国的消费者像现在美国消费者那样消费的话,那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以纸张消费为例,中国纸张的消费量将是世界现有产量的2倍。如果中国也像美国一样,达到每4人有3部车的水平,那么中国将有11亿辆汽车,比目前全球拥有的8.6亿辆汽车多很多。中国那时将每天消费9000万桶原油,而目前全球每天的原油产量是8400万桶。

环球时报:您认为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粮食问题是什么?

布朗:我在做那个项目的时候,把主要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研究谷物的生产和供应上,没有注意到大豆,也没有考虑到过度使用地下水的问题。2008年,中国将消费掉4900万吨大豆,其中进口大豆3400万吨,占大豆总消费量的70%。在10—12年前,中国的大豆是可以自给自足的;现在中国却变成了排世界第二位的大豆进口大国。日本以进口5000万吨排在第一。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变化。要知道,中国可是大豆的原产地,大约5000年前,中原地区的农民就已经开始种植大豆了,后来大豆由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

此外,现在中国的农业用水主要取自深层地下水,这些水被称为“化石地下水”,也就是说是不可再生的,用完了就没了。中国地下水的水位近些年在迅速下降,这使得提高谷物产量的效果不可持续。中国生产的一大部分谷物都是以过度使用地下水换来的。我读过一份世界银行关于印度的分析报告,在印度,15%的谷物都是用过度抽取的井水浇灌的。总有一天这些井会干涸,这也就意味着,1.75亿印度人是靠过度抽取的地下水来养活的。估计中国在这方面的情况比印度略好一些。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必须进行选择,是继续过度抽取地下水,还是开始进口粮食。中国政府选择的是前者,但这不能维持很长时间。中国政府知道,水资源的短缺将使粮食收成减少,所以他们已经开始在外国寻找土地进行耕种,比如在菲律宾。毫无疑问,中国谷物的进口将迅速扩大。也许中国在其他国家种植的谷物可以补偿一部分。

全球大约有40亿人希望爬升到食物链的更上一层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请选择您对这篇评论的态度

[查看PK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