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的意思和造句:唐寅不幸亦大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2:59:50

阳春三月,我又来到了苏州市郊横塘,跳下苏福公路的汽车,走进镶有“唐寅墓园”石绿行楷的水磨方砖门阙,抛开了身后的熙熙攘攘热闹繁华,仿佛进入了明朝弘治、嘉靖那个古老的年代。我缓缓前行,在错位了的时空中踱步,石坊、墙门、厅堂、墓园……

六如堂内,唐伯虎仰天凝眸,似有无尽感慨。绕堂三匝,我思绪万千。

    唐寅少年早慧,16岁就以第一名的考绩进苏州府学成为秀才,奋力跋涉于经史子集,积极准备应考乡试,以求翻越那条举人的“金门槛”。可是成家之后,生活的不幸接踵而来:妻子病死,父母相继下世,出嫁不久的妹妹又自杀身亡。那年唐寅25岁,正是风华正茂雄心勃勃的年龄。按照旧制,伯虎须得守孝三年,足不出户,不得迎娶,不得赴宴,不得娱乐,最遗憾的是不得应考科举。初出茅庐的唐伯虎,真是不幸。

    弘治十一年(1498),唐寅29岁,终于从忧伤中走出来,参加了应天府(南京)乡试,得中举人第一名,荣膺“解元”称号。姑苏历来人文荟萃,“南京解元”自是天下翘楚。次年春唐伯虎踌躇满志,赴北京参加会试,他直冲会元状元而来,入三鼎甲中进士自不在话下。两场考毕,正准备第三场,突然受“科场泄题案”牵连,于三月初七逮入诏狱,六月初一定案。礼部判定,革去功名,终身不得再入科场。唐寅返回姑苏后,以《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语,自取别号“六如居士”,愤而皈依佛门。苍天啊苍天,既然赐予了唐寅如此天赋,为什么不再慷慨一些,偏偏设置如许磨难,使他终身不幸!

    梦墨堂上,游客们面对抱柱对“人间何物都元敬,海内知音祝允明”,都为唐寅身心迥异的两个朋友感慨万端,更为一代才人的坎坷遭遇愤愤不平。只听一位老苏州正在侃侃而谈:

    “科场泄题”纯粹是一桩冤案。当年,同赴北京应试的还有唐寅的两位朋友,一位是江阴首富徐经,另一个是姑苏的都穆,就是对联中的那个都元敬。徐经有个仇家,造谣说徐经买通考官家奴,预先得到了会试的题目。都元敬出于妒忌,趁机以知情者揭发,诬陷徐经科场行贿得题,请唐寅预先撰作等等,向一个姓马的侍郎告发,最终酿成冤案。事后,那“人间何物”名登进士。唐伯虎发誓终生不与此物照面。在穷困潦倒的生涯中,祝枝山始终悉心关照,尽力帮衬,尽管艰难竭厥,还是使唐伯虎感到了人间的真情。

    对于唐伯虎的科场泄题案,五百多年来吴中民众大多与这位老者一样抱不平。我,早在学生时代就对伯虎怀有感情,不时留心有关唐寅的资料。几年前,我查得了《明孝宗实录》,这是逐日对皇帝的客观记录,只记事实,不准掺杂任何感情或观点,所以比较真实,其中好几处涉及唐寅科场一案。从中我得到了唐寅案的真相:徐经来到京城,曾奉上贽敬,请礼部右侍郎程敏政进行考前指导,程出了不少考题,徐经认为伯虎比自己棋高一筹,就请伯虎撰作成文。徐唐两人在多种场合把程敏政所出的题目拿出来与人共商,唐寅也不止一次把自己写好的文章当众朗诵。程敏政后来被钦点主考,千不该万不该,程不该将指导过徐经的一些题目拟进正式考题。致使考试中途考生们汹汹不平,给事中华昶奏闻皇帝,徐、唐二人被逮。徐经受不住大刑,屈打成招,唐寅也被迫招认。事情牵涉到主考官程敏政,有司又拿不出事实证据。拖了三个多月,最后总算弄清了真相。弘治皇帝下令结案:程敏政指导学子本无罪过,但他把指导别人的题目又拟进了正式考题,负有主要责任,勒令告老回乡;华昶举报失实,造成混乱,责令降职;徐经以学生名义给程氏送贽金,唐寅纳币请程敏政为自己编订的诗集作序,都有变相行贿之嫌,尤其不该的是二人将试题四处张扬,造成极坏影响,着礼部判定,革去功名,终身不得再入科场,罪被“赎徒”,唐寅倾尽家产赎罪完毕,礼部拟发往浙江任小吏,唐寅耻而不受。

   唐寅的不幸其实是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必然。程敏政是礼部右侍郎,官职不算太高,但他兼任内阁詹事府,负责替皇帝起草诰敕,这个权力非同小可。他的政敌早已想排挤他打击他,现在又钦点了主考,意味着程的权力将进一步扩大。正当政敌处心积虑寻找把柄的时候,唐寅和徐经却提供了把柄。于是唐寅,当然还有徐经,成为了统治集团党争的牺牲品。

    唐寅是冤枉的,都穆也是冤枉的,已经被人骂了这么多年,也许还要骂下去。

  早在五十年代末,我第一次来苏州横塘,记忆中除了唐伯虎的坟墓,似乎还有三间坟堂屋。六十年代后期,我第二次来到横塘,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波波及了唐墓,仅仅看到一座荒坟。然而当地的老百姓很乐观,说五百多年来,人们一直没有忘记唐伯虎,不消多少时日,唐墓就会恢复重建的。说得本来正为伯虎悲哀的我,心情倒也舒展起来。据史书记载,唐寅归葬横塘王家村祖陇以后,曾经经过四次大修。一是明末崇祯17年(1644),由文人雷起剑发起,二是清代嘉庆六年(1801)时任吴县知县的长沙人唐仲冕以“族裔”身份再修,第三次是1957年,由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持,最近一次则是1985─1986年,为了庆祝苏州建城2500年而进行大修并扩建。

   今天我第三次前来瞻仰唐墓,墓园已经扩大到16亩,有场园、建筑群和墓区三大部分。逡巡其间,我突然感悟:唐寅的不幸,其实是他的大幸!

   唐伯虎出身小商家庭,生性聪颖,自负清高而行为不检,素有狂童儒子之称,性格外向情绪外显,好喝酒品茗唱酬交际,又缺乏城府,惯于恃才傲物。假如春风得意,在险恶的宦海中即使不翻船也实难稳舵远航。他始终热衷于绘画书法诗词乃至昆曲,而这些在当时的士大夫眼中都是异端杂学。伯虎对政治经济缺少热情,更别说敏感了,他多的是艺术细胞。唐寅在官场,我想大概他每天只能敷衍公务,余下的时间就是送往迎来诗酒酬唱,兴致所至,才泼墨挥毫。唐寅的官肯定作不好,书画艺术也将大打折扣。唐伯虎他虽不是李林甫、贾似道,但决非范仲淹、王安石,充其量冗员一个,老百姓头上多一层负担而已,而吴门画派倒少了一位领衔人物。

   唐伯虎仕途之不幸,是艺术界之大幸!正如苏州书画家王西野所撰作的长联:

      问唐衢痛哭何为,纵使青云无望,却赢得才子高名,在将相王侯之上;

      继宋玉招魂之后,此番苍墓重修,更装点横塘美景,替湖山花月增姘。

   好对联,特别是上联佳绝。唐寅早年未能名遂青云之志,反使他致力于绘画与书法,他身后的丹青、墨宝,是吴门画派的骄傲,是艺术领域的瑰宝。凭此唐寅流芳百世,远远超过了荣华富贵的王候将相。

而今的唐墓,场园中间,矗立着高高的石碑坊,正面镌刻着“唐伯虎墓”四个大字,是集伯虎的儿女亲家王宠楷书而成,石坊背面,“名传万口”一语,道尽了民众对唐伯虎的怀念。石坊周围,花草铺地,绿树成荫。凿有两个方池,石栏垂柳盈盈碧水,沁人心脾,那是设计者将唐伯虎桃花庵故居的“双荷花池”移用构建的。

   穿过石坊,就是桃花掩映的建筑群。中轴线上,安排有门厅、梦墨堂和六如堂,加上东西两侧共有五座明清古建筑。这些建筑并非唐墓固有,八十年代,苏州正好改造旧城区,许多具有一定历史艺术价值的明清古建,似乎成了“腐朽”的拦路虎,文保部门决定拆迁移建,既保护了古建筑,又创建了新景观。大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劳。

    门厅“桃花仙馆”是中轴线的第一进,一座明式小型门厅,六扇黑漆竹丝墙门,气氛和谐,规格得体。

    第二进为“梦墨堂”。唐寅27岁时,自述梦见九鲤仙女惠墨一囊龙剂千金,从此词翰绘素愈益擅长,伯虎曾在桃花庵故居构筑过一座小亭,取名“梦墨亭”。现在改亭为堂,气派多了。

    第三进“六如堂”,是根据唐寅的“六如居士”而名。

   中轴线东西两侧,分别是“闲来草堂”和“禅仙居”。“闲来草堂”出自唐寅“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的诗句。“禅仙居”,典出唐寅的闲章“逃禅仙吏”。

    五座厅堂,古色古香,形制规范,端庄清丽风采依旧。厅堂内,诗书画轴琳琅满目,匾额高悬,柱联成对,屏门隔扇宫灯壁纸,描翠绘丹,墨色书香,游览者身临其境,都会被满溢的文化氛围所拥抱所陶醉。尤其是六如堂,东西两侧添筑厢房,布置了以唐寅为主的“明四家”书画艺术陈列厅。我徘徊于书画,流连于艺术,久久不忍离去。

   建筑群北面是墓区。墓区地势较高,背倚横山,墓前平台宽广,建有石亭,亭中巍然屹立一碑,大书“明唐解元之墓”,两侧的石柱上刻有一幅对联:“花坞菰村双丙舍,春风秋月一才人”。唐伯虎去世,先停柩于桃花坞,再移葬横塘王家村,这就是“一代才人”“双丙舍”的由来了。

   建筑群落之间假山湖石,堆砌得玲珑剔透。庭院墓道,广植花木,芳草绿茵,花娇卉艳,苍松翠柏,四季常青。墓区西侧密植桃林,桃花艳丽居百花之首,历来为人喜爱,然而又被清高自负的文人贬为轻薄,独伯虎坦然,挚爱不移,在居室遍植桃花。这次我来唐寅墓正值阳春三月,桃花盛开,好鸟争鸣,置身其间,真心旷神怡。唐寅居处名桃花坞,自筑桃花庵,又撰《桃花庵歌》。在门厅内,我认真地抄下了唐伯虎的这首代表作: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疯颠,我笑世人看不穿;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此歌先叙自称花仙的“事实”,再写花前坐花下眠的放任“意态”,第三部分勾勒了世界上富贵与贫贱一对矛盾和自己所处的两种不同“情趣”,最后“卒章显志”,篾视权贵,追求个性意志与自身价值的实现。好诗!

   五百余年来,唐伯虎之名深入民心。伯虎自刻一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本是愤世嫉俗之反语。而老百姓爱之深切,为他编造了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最有名的当属《三笑》,在这个故事里,民众为唐寅娶了九位夫人,这还不算,还要点定秋香凑满了十位夫人方才罢休。民间就是这样,远在汉朝,那《羽林郎》里的罗敷姑娘,本是当垆卖酒的贫家女,然而民众口中给她的穿戴价值何止千万!那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刘兰芝,本是平民之妻,但在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中,她的装饰异常豪华。这叫“盛饰以衬美”。唐解元在婚姻上其实是很不幸的,他的元配徐氏早逝,得中解元后再娶,可是科场案发,那续弦看到伯虎仕途无望,恶语相讥不算,还要弃家而去。最后伯虎娶得贫家女沈氏,生下了仅有的一个女儿,为伯虎侍病送终。民众因为同情因为热爱,竟在唐伯虎身边安排上众多的美女,众星捧月似的。

    唐伯虎啊唐伯虎,人们为你编造了众多的民间故事,又为你建造了如此规模的“唐寅墓园”,你生性不幸,身后大幸哪!你若有知,当可笑慰于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