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行网官方下载ipad:“玉軫金徽”小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5:01:59

 

 

                                                   “玉軫金徽”小疑

                                                                               陳  墨

 

     曾緘先生詩《雙雷引》中有“雙琴製出威霄手,玉軫金徽光不朽”及“玉軫相隨地下眠,金徽留着買棺錢”句。讀後总覺得“玉軫金徽”提法於常理不符。

     

王勃在《滕王閣詩序》中說:“星分翼軫,地接衡廬”。什麼是“星分翼軫”?原來“翼”、“軫”乃南方七宿“朱雀”中的第六宿和第七宿星名。《史記·天官書》:“南宫朱鳥,又名權衡。”南方七宿,既象分開雙翼之鳥,又象天平。而“翼”、“軫”則恰好處在“朱雀”或“天平”的能轉動類於樞紐的關鍵位置上。揚雄《方言》:“軫,戾也。”郭璞《注》:“象衡戾也。”“衡戾”即天平之樞孔,受力之中點,猶車之轉轴或主方向之樞紐。

     

因此,王勃用“星分翼軫”來比喻“地接衡廬”的南昌不僅北承衡山,南接廬山,而且像南方七宿(朱雀或天平)中的“翼”、“軫”那樣,處在關鍵、樞紐之地位。這樣,文氣所趨,自然引出下句:“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荆而引甌越。”南昌簡直成了地處整個南方又領又帶又控又引的領導關鍵地位了。作為北方的一個小孩,王勃能有如此淵博的學識和才華,其天才你不服真還不行。     

 

“軫”既有樞紐一樣的“轉動”義,故“軫”又借指“琴柱”。琴柱之結構正是柱在樞中轉戾而調絃之松緊。《魏書·樂志》云:“以軫調聲。”《廣韻》:“琴下轉絃者亦名軫。”李白有詩句:“拂軫弄瑤琴”可證。

     

按照常理,既然“軫”是琴柱,其粗细僅如箸,就决不可能用玉製成。因爲琴柱若松動易轉,則絃受力而易跑調;若琴柱緊固,玉又易折,難受其根固扭轉之力。所以古琴調絃之軫,多系銅質。若美其名曰“金軫”,乃宜也。

     

而古琴,多漆爲黑色,又多在琴身鑲嵌十數個音階標記。這標記就叫“徽”。故“徽”训“記”,又訓“標”。爲讓徽記顕明,故製琴人多用白玉(或螺蚌)小圓片鑲嵌於琴身,黑白分明也。當然,善琴之人有無音階標記照樣成曲,故“徽”之在琴,猶紋之在身、圖之在旗,標誌也,装飾也。傳説諸葛孔明所弹之琴名“七星琴”,乃因孔明未按音階鑲嵌琴徽,而是按北斗七星之形,可能他以爲只有這樣他才在撫彈北斗,陶醉玄韻天機呢。

 

所以古琴之徽又多稱爲“玉徽”。《詩經·大雅·旱麓》:“瑟被玉瓚”,以玉、瓚装饰琴瑟至少周代就有了。枚乘《七發》:“九寡之珥以為約。”李善《注》:“《字書》曰:‘約,亦的字也。的,琴徽也。’”珥,珠玉之耳飾也。這裏指代玉。嵇康《琴賦》云:“絃以園客之絲,徽以鍾山之玉。”此足證琴徽用玉由來已久。白居易《廢琴》中就有“玉徽光彩滅,朱弦塵土生”句。故“琴”、“瑟”、“琵”、“琶”諸字皆从“珏”(玉),非民間戲稱之“八大王”。歷代皆有所謂“七寶琴”如“璵璠”者(秦咸陽宫有琴長六尺,安十三弦,二十六徽。皆七寳飾之,铭曰“璵璠”之樂。——見《太平廣記》引《京西雜記》),於琴頭、琴尾及琴邊鑲嵌七色珠寶美玉也。不過,玉有優劣,後世鍳琴,除名家之製外,多以玉徽之優劣定琴之好壞。

     

當然,藍橋生的大雷、小雷两寶貝也有可能真是“玉軫金徽”。藍氏之《遺書》已確證曾緘無誤。而我的質疑也没有錯。《國史補》云:“蜀中雷氏琴最佳者玉徽,次琵琶徽,次金徽,次螺蚌徽。”也就是説,雷氏琴嵌金徽者,乃雷氏之三等琴也。頭等琴仍是玉徽。這是否間接證明了古琴嵌玉徽者乃是通例或傳統,嵌金徽者當屬特例或變通(如雷氏奉旨所製之宫廷用琴等不得不嵌金徽者)?           

 

总之,我認爲“玉軫金徽”是此較反常的,按常理及雅人風尚,“金軫玉徽”才是古琴之正統。

 

 

 

 

今記:

      上引小文,乃我在2001年編輯《杜遠澍遺作選》時讀其《黄門侍郎的韻事趣聞》一文附載之《雙雷引》所作。我之所以現在將它抄録在此,目的有二:其一,證明我讀過《雙雷引》,而且讀懂了的。其二,證明我有不畏权威、不避親疏敢於質疑且提出不同意見的臭德性。

      讀完無慧的《雙雷記》,我竟然不敢開腔,因爲我居然没球讀懂!

 

                                                                         20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