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的有效治疗方法:什么是基因?(新知·话说转基因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07:44

什么是基因?(新知·话说转基因①)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黄大昉 

《 人民日报 》( 2011年09月19日   20 版)

  几年前,“转基因”还只是一个从媒体上偶尔看到的新名词,老百姓觉得它离我们非常遥远,对它知之甚少。然而,今天转基因作物已在大田中广泛种植,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已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人们已在不知不觉中跨入了转基因时代。

  那么,转基因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发展转基因?转基因安全吗?对它多一份了解,认识上就会少一份神秘和疑虑,多一点科学和理性,听到转基因的各种信息就会有更强的分析和鉴别能力。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可见每一种生物的性状和特征都能代代相传。那么,生物的性状又是怎样从亲代遗传到子代的呢?

  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奥地利一家修道院里,有一位叫孟德尔的年轻修道士,为了搞清生物遗传与变异是怎么回事,用了数年时间,种了几万株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终于发现了杂交后代豌豆花色变化的规律。他第一次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即生物体的每一种性状都是由一对遗传因子决定的,这种物质在精确而又神奇地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后来人们将它称为孟德尔遗传定律。

  那么,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因子又在生物体内的什么位置呢?

  进一步研究表明:生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是由许许多多细胞组成的,细胞又有细胞核、细胞质之分。19世纪末,生物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是细胞核决定着生物性状的遗传,遗传因子就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随着对遗传因子研究的步步深入,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于1909年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基因”(gene),用它代替“遗传因子”而沿用至今。 

  到了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生物体遗传物质主要是一种叫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生物分子,它由6种化学成分组成:脱氧核糖、磷酸和4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分别缩写为A、G、T、C)。

  1953年,同在剑桥大学工作,分别来自美国和英国的两位年轻的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突发奇想,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DNA分子就像“梯子”或“麻花”,两边是两条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组成并形成双螺旋的长链,中间通过4种相互配对的碱基一一相连,如同一个个阶梯。DNA上的碱基序列,就是遗传密码。四种碱基的排列组合可以无限多样,因而它携带的遗传信息也丰富多彩。

  这一天才发现被誉为生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因为它开辟了人们认知和改造生物的全新时代。从此,人类真正了解基因的本质并开始揭示生命的奥秘。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同的基因虽然功能不一样,但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不同生物只要性状相同或相近,其基因序列结构也大体相同;通过基因复制,遗传信息便可从亲代传给子代,子代即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若在复制过程中DNA的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生物则出现变异,这种变异又会遗传给下一代或转移到其它生物个体,从而促成了生物的不断进化,形成了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生物种类和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