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教师2黄强:从粟裕将军用兵想到围棋对弈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04:50
从粟裕将军用兵想到围棋对弈之道  精华 推荐
楼主:弈戴天娇 积分:104 人气:1021 送礼物  发留言
    08-05-04 09:50:48 回复此帖  举报

    围棋是战争的模仿与演绎,自古用兵与弈棋就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谢安、曾国藩、陈毅等古今名人都创造了对弈之间指挥若定破敌军的美谈。围甲第四轮上海山东之战安排在孟良崮战场遗址是个绝好的创意,把战场与棋场、用兵与对弈之间的神通之处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赛前棋手们向烈士敬献花圈,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重温那一场经典战役的壮阔酷烈,是否也能在棋道上有所领悟呢?

    作为孟良崮战役的构想和指挥者,粟裕将军是我党将帅中我最崇拜的一位,他是无冕之元帅,他的军事指挥才干,我党无人出其右。回顾60年前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役,粟裕将军用兵之道至少有以下几点,而这些用兵之道无一不与围棋之道相通。

    一、随时投入战斗的准备。粟裕是非常讲求实战的将军,他统率的军队,要么在战斗之中,要么在作战斗的准备,从苏中七战七捷到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到建国后作为总参谋长对军队的管理,无一不体现着战斗之魂。

    同样,战斗也是围棋之魂,古棋自不必说,从中国的当湖十局、血泪篇到日本的吐血之局,每一对局,双方莫不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地投入战斗。近代以降,围棋理论的完善,贴目制的兴起,战斗的追求开始让位于对目数的计算,每一手都计算着目下棋成为新的时尚,正如石田芳夫所说:“我不会凭气合发起战斗,只会根据目数的计算而行棋”。在这种理论指引下,一方面固然是无谓的战斗减少了,战斗的效率更高,但另一方面战斗的精神也退化了,高手讲求的是引而不发、含而不露、不战而屈人之兵。小林光一和李昌镐将这种战略发挥到了极致。后学者群起效法,大有龟甲流一统天下之势。然物极必反,在棋手水平日益接近,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凭功力修炼稳稳当当地赢棋越来越困难,战斗流重新兴起。唯有战斗,才能给交战双方创造更多的机会,唯有战斗,才是检验棋手棋艺运用、心理调节等综合素质的最好标准。

    二、巧妙调动敌人的运筹。战争之道,莫非奇正两字,正道就是以多打少,然多与少总是相对的、变化的,指挥员的水平高低体现在如何创造局部以多打少的奇道上。孟良崮战役前期,国民党军集中了45万精锐,在顾祝同的统率下分进合围,妄图以铁桶阵剿灭华野在山东的15万主力,如张灵甫叫嚣的“要将陈毅、粟裕赶进海里喂鱼”。面对面对兵力三倍于我、装备精良得多的强敌步步逼进,陈粟大军犹如厚势围攻下的孤棋,但粟裕的策略并非简单做活,而是指挥部队大范围地穿插迂回,以此调动敌人的部署,积极主动地创造局部以多打少的进攻机会。

    围棋之道,也在奇正二字,以多打少的正道无非考验棋手基本技术的运用和直线计算的算度,高手之间应无多少差别,真正体现思想与才华的是如何在行棋中调动对方,提高自己棋子配置效率,降低对方棋子配置效率,孤棋在对方厚势中腾挪躲闪时,不是简单做活,而要积极谋求将对方的棋卷入对攻之中,甚至创造出以多打少的有利局面。吴清源的棋,被本格的日本人评为稍快稍薄,其实大师行棋,并非步步为营地与对手打阵地战,而是以轻快的步调在全局范围内的穿插迂回,巧妙调动对方的部署,积极创造作战的良机。

    三、随时捕捉战机的敏锐。1947511日晚上,粟裕将军接到情报处长朱诚基破获的密电,得知汤恩伯兵团将采取中央突破的战略,进攻华野指挥部所在地坦埠的情报,粟裕立即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战机――作为前锋的整编74师因装备优良,推进速度将突出于大部队。粟裕将军一番审视运筹后构想了一个非常大胆的黑虎掏心的作战计划--从国民党军战斗队形的中央揳人,切断七十四师与其友邻的联系,将其歼灭。

    其实,当时华野的处境非常险恶,国民党军吃尽了我军游击战的苦头后,采取集中兵力,稳步推进的策略,其战法犹如藤泽朋斋之攻击,如坦克般厚重推进,不给对手腾挪的丝毫余地。作为指挥员,粟裕如果不能在对手厚重得有些重复的阵形中寻找到蛛丝马迹的薄味以发动战斗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全军覆没的可能相当大。在对手似乎稳操胜券的气氛中,张灵甫依托厚势仅仅走了一步应该是很稳妥的单关跳,粟裕马上捕捉了这个难得的战机,将74师凌空挖断,收气吃掉这块有3.2万颗棋子的棋筋,战场形势顿时逆转。而这个机会不过是瞬时之间出现,可能在转瞬之间就消失,但对于一个对战机极为敏锐的将军而言,瞬时的机会足以决定双方几十万人的命运。

    棋谚云:争棋无名局。在棋逢对手的围棋比赛中,完胜或完败总是很少,大多对局总是在反反复复的形势变化中收枰,胜利最终花落谁家,用小林光一的说法是比谁犯错少、后犯错,但换一个角度,也可说是看谁捕捉战机的意识更敏锐、能力更强。中日韩三国棋手的比赛,为何好局痛失的总是中日棋手,逆转获胜的总是韩国棋手?从老曹、老赵、老徐到大小李、大小朴,让中日棋手品尝了多少胜利在望时被无情刺倒的痛楚!仅以丰田杯为例,孔杰在胜券在握时打了一将,常昊在优势很大时多拆了一路,马上被李世石抓住机会逆转翻盘。痛定思痛,关键在于总结双方胜败的玄机。如满足于“(对手)不太会下棋、只会掏茅坑”的说法,固然嘴上痛快,但不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韩国棋手捕捉战机的敏锐感更强于中日棋手。如果再将原因追究下去,分歧在于:日本围棋是理论围棋,更注重价值判断,强调着手要符合既有理论认可的分寸和美感;韩国围棋是实战围棋,更注重实战判断,强调着手要围绕创造、捕捉战机而思考。韩国棋手多如丛林猎豹,对猎物的嗅觉异常敏锐。中国围棋介于日韩围棋之间,分寸美感比韩国人强,战机敏感比日本人强,常逆转日本棋手,也常被韩国棋手逆转。

    四、临机调整战略的果敢。作为战役最初的设想,粟裕将军原计划攻击汤恩伯兵团第7军和整编第48师。5月10日下午,两军先头部队进至河阳、苗家曲、界湖一带,逼近沂水城。粟裕将军作出了攻打第7军和第48师的设想,他对陈毅说道:“在第7军和48师发动真正进攻之前,出其不意地调集华野主力,一举敲掉这路敌人,打折汤恩伯兵团的右翅翼,挫败其既定部署,不仅能缓解我军于正面战场所承受的压力,而且还有可能打乱敌人的整个进攻计划,逼使其调整部署,改变意图,并能在被动的应付中为我带来新的战机。” 5月11日晚,粟裕将军一声令下,集结于蒙阴坦埠周围地带的华野2、7、8和1、4、9六个纵队,十几万人马,分成数路,以强行军的速度,对第7军和第48师疾奔而去形成合围之势。就在粟裕将军在最后审视战役构想,准备迁移指挥部就近指挥作战时,一封及时送到的情报让粟裕将军重新构想战役计划,并进行了果断的调整,立即命令各纵队撤回并重新部署。据说许世友在接到回撤命令时,已率部行进了80里,一时气急还摔了粟裕将军的电话。

    棋手临枰运子,犹如将军沙场点兵,有时临机果断调整战略,往往能收取意想不到的奇效。近日重温了2005年常昊应氏杯夺冠的棋谱,深感常昊夺冠也正是大胆调整战略的收获。常昊的棋,本是功夫棋的代表,棋风无好坏,本来以他擅长的套路与小崔对阵,完全凭他的功力也是胜算较大,奈何一月前刚在丰田杯刚受挫于与小崔风格相似的李世石,继续用功夫棋的战略似乎心理上处于下风,事实上应氏杯第一局也因此好局痛失。但第二局起,常昊风格大变,每一局都是从布局开始就主动地、不断地挑起战斗,完全是用小崔等擅长的那种不顾自身死活,舍命搏杀的路数。平心而论,常昊是攻击的力量弱于防守的力量,这种套路也非他所长,所以就棋的质量而言,有不少还可推敲的地方。但无论如何,常昊赢了,并且从过程到结果都酣畅淋漓。相似的事情林海峰也经历过,1973年名人战面对苦手石田芳夫的挑战,林海峰三连败被逼上悬崖,至此他对石田芳夫已经九连败,这在同级别棋手中是不可想象的事,甚至低一等级的棋手也不会输得这么惨。林海峰面对的不仅是冠军的得失,更是棋士生命的荣辱。万众瞩目的第四局开战后,林海峰一改均衡的棋风,起手就布下大模样阵形,虽然这并非他所擅长也非石田所畏惧的套路。然而战略的调整毕竟效果不错,林海峰执白和棋胜,为完成史上第一次三连败后的四连胜赢得了喘息这机。

    五、打破思维定式的胆识。第7军和第48师作为国民党军阵形侧翼,攻击他们,符合先打弱敌与侧翼的兵法常理,也是我军擅长的作战套路,即便攻击不利,要撤出转移也较容易。而整编74师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是蒋介石指定的典范部队,国民党内部称:若有1074师则足以统一中国,该师全系美械装备,为甲种装备师,虽是师的番号,其武器装备与战斗力远比一个军强。且74师处于国民党军阵形中央,与左右翼部队才十余华里的间距,一旦攻击不利,很可能攻守易位,被对方首尾夹击。因此,按照思维习惯,粟裕将军应该执行原定作战方针。但天才的超常之处就在于能随时打破定式思维的桎梏。汤恩伯看到的是可凭籍74师的优良装备和强大火力强行从中央突破,粟裕将军却看到的是74师的优良装备造成的突出之势给我方的打击之机,以及强歼对方最强队伍给对手在阵形上和精神上的最大打击效果。粟裕将军这种敢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胆识,确乎超出了对手的设想。后来国民党军的战史在评述这一战役是说“共军在我军云集区内,竟能大胆集中兵力,围攻我74师,此诚一般始料所不及,亦造成奇袭之基本原因”。

    围棋有很多定式定型,它们在实战中经过很多次检验固定下来常识。定式定型既是棋手的基本功,也可能成为束缚思维的枷锁。吴清源讲要忘记定式,并不是要否定定式,否定基本功训练,而是提倡棋手要破除思维枷锁,根据棋局和对围棋的理解下出有创意、有灵感的自由围棋。老先生是这么倡导的,也是这么践行的,是他创造了新布局,强调将棋下在四线以上和小目之外,是他在与秀哉的对局中敢于下出天元、星位、三三的离经叛道的布局。同样的事例还有罗洗河,在与小崔的三星杯半决赛决胜局中,一度形势危急,一番妙手折冲,当所有人都认为已形成三劫循环的官和时,罗洗河却主动放弃劫争,送死大龙,让小崔含着眼泪提死子,创造了神话一般的经典战例。

    弈戴天娇( djk0207)发表于 08-05-04 09: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