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三壮士 电影:碧水蓝天映水城(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3:40:57

碧水蓝天映水城

——水城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纪实——

 2008年以来,水城县委县政府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目标,超前决策,负重奋进,不断投入资金近10亿元,购设备、修街路、搞绿化,实现了一个新兴县城的凤凰涅磐,奏响了一曲国家级贫困县的创卫之歌。

推出片名:碧水蓝天映水城

——水城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纪实——

水城县地处贵州西部,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辖32个乡1个镇,307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总面积3584平方公里,汉、彝、苗、布依等26个民族78万人在这里辛勤地劳作,快乐地生活。如果一个县城的文明程度相对滞后,必将影响全县的对外形象和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中,水城县委、县政府顺应民心,抓住机遇,果断决策,于2008年作出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决定,开始了创建卫生城市的奋斗历程。一场以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文明素质为突破口的全民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攻坚战在水城拉开帷幕。

同期声(水城县县长,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    付国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不是为了一个荣誉、一块牌子,而是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全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位。近年来,水城县紧紧围绕创建省级卫生县城这一目标,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众志成城、扎实苦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创建格局。经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水城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全县人民的文明程度、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激情成就梦想,创新开启未来,水城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2008年以来,结合水城实际迎难而上,将卫生县城创建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规划,适时调整了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组建了县四大班子“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将爱卫办、文明办、整脏治乱办、满意办、双创双建办合署办公,把创卫工作与其他几项工作同步推进。

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集结号吹响后,全县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把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作为提升水城形象、扩大开放、搞好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抓手,县级领导带队,每周对创卫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各级各部门形成了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创卫工作格局。

目标明确,方能有的放矢;机制健全,才能卓有成效,在创卫工作中,水城县建立了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促块保的创卫机制,形成了县、社区、单位、乡镇四级联动的创卫体系和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始终保持了重点突出、扎实推进、全面达标的良好工作态势。出台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和农贸市场、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五小”行业、除四害等有关个专项整治方案,分解落实任务,倒排工期,有序推进。

2008年以来,水城县采取多种措施筹措资金,加大城区建设力度,大力改善城区环境卫生。先后建成4380米的双水城区四条主干道未建土地围墙封闭;新建人民路、凉都大道水城段;改造双水城区大威烟路1公里;建成双水城区排污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建成水冲式公厕4座、垃圾中转站4座、流动公厕9座;新建城区规范农贸市场3个;累计刷新和新划交通标志标线约12300平方米,在钟山大道、水城大道及凉都大道水城段设置防护栏1.8公里;更新钟山大道、水城大道和行政办公区果皮箱600个,增设主次干道垃圾收集箱30个,新建垃圾池8个;购置洒水车2辆,垃圾清运车11辆,垃圾清扫车2辆,综合执法车6辆,环卫管理车4辆,市政管理车3辆,环卫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全面改造了双水城区绿化,种植行道树5000余株,绿篱6000余平方米,完成水黄路两侧绿色屏障建设项目0.47万亩,扎实推进以实施林业工程建设为主的林业生态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6.63%。同时加快城区14个居民住宅小区建设步伐。2011年,投入1.76亿元扩建水黄路入城段3.2公里、实施电缆入地工程,建设景观长廊;投入1000万元为33个乡镇购置洒水车、垃圾清运车;拟投入6.83亿元开工建设两个公共厕所及垃圾中转站、3个入城口大货车停洗车场,迎宾大道;拟投入2000万元改造城区5条背街小巷;新建各乡镇集镇农贸市场和公厕;年底在双水城区开工建设客车站、六盘水市中医院和3各安置小区…计2011年投入资金将逾10亿元。

全民参与,才能理想成真,全县以医院、学校、社区及县直各单位为主阵地,各中小学开设了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100%;机关单位、大街小巷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100余个,并定期更新内容;卫生系统专业人员利用赶集天等进行健康知识咨询教育,并开展巡诊、义诊活动;积极开展控烟健康教育,开展了创建无烟单位、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控烟活动深入开展“水城是我家,创卫靠大家”万人签名、“美化水城城市环境,集中清除暴露垃圾”、“月末义务劳动”、“大手拉小手”、“健康教育知识竞赛”、“创卫评星荣誉榜”等系列活动,全民创卫热情高涨,主动参与创卫。

为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与县直相关部门、乡(镇)签订了责任书,制定了目标任务;对双水城区各企业、工商户划定区域实行“门前三包”挂牌管理;对77个责任单位责任区实行监督岗管理制度;制定《水城县环卫工作管理办法》和《水城县绿化人员管理办法》,对环卫人员保洁区域进行划定,定片、定区域负责清扫;对绿化人员责任区域实行定位、定点管理;成立创卫工作综合执法大队,劝阻乱穿马路行人,治理车辆乱停现象,查处裸露运输车辆和消除流动饮食摊点,取缔无证照经营餐饮业,拆除城区院落内“脏、乱、差”公厕2座,纠正占道及门面经营的违章行为,拆除城区不规范广告牌。

紧紧围绕目标落实减排责任。淘汰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浪费、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27家,对2家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废水进行生化处理,切实按年度完成目标任务;严格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使玉舍水库、白马洞水库的水质都达到国家II类标准及以上;对城区噪音扰民行为及时整改处理,保障群众环境权益;推进城区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取缔燃煤锅炉减少烟尘排放。生活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为了保障群众的饮水安全食品安全,实施城区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活动,同时加大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岗前培训力度,累计培训食品从业人员3000余人次。严格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对全县食品及餐饮业进行了定级挂牌,餐饮业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达96%以上,近年来未发生重大食源性疾患和群体性食物中毒。???年获得“首批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称号。

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成效显著,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认真实施结核病控制和国家免疫规划,完成年度结核病防治项目工作任务;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推动全县艾滋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在全市首家实行免疫规划黄牌警告制度,全县免疫规划“五苗”接种率均达98%以上。

病媒生物防制是创建卫生县城的入门关口和前置条件。每年制定《水城县除“四害”工作方案》,把握城区单位、社区、城中村、食品单位、垃圾点、公厕、休闲广场等重要区域,抓防治宣传,营造共管氛围;抓设施建设,完善防护措施,抓“四害”滋生地治理,防治工作深入推进。

把城乡结合部及单位社区的整治作为创卫工作的难点,放在和城区创卫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行分级负责,周检查,月评比,季通报。对307个村、5个社区采取“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社区和路段相结合,开展了城中村整治、单元楼院整治、居民小区整治。制定完善居民卫生公约和卫生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了农村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开展创建卫生乡(镇)、卫生村寨活动,着力改善乡(镇)、村环境卫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9年,全县综合分值80.91分;2010年第二季度,综合分值93.34分,跃居全省第三名,获进步最快奖;2011年第一季度综合分值92.22分,排名全省32名、六盘水市第1名,第二季度综合分值99.1分,排六盘水市第1名。

今天的双水,放眼望去,一排排楼房整齐靓丽,街道绿树成荫,沿街门面整洁干净。果皮箱、垃圾箱对街而立;路平了,树绿了,清香溢满了县城的各个角落。迈步单位小区院里院外,绿树葱茏,走进集贸市场,规范有序;步入城区大街小巷,路平灯明,生机盎然。

人间万事出艰辛,历尽天华成此景。78万水城人民用智慧和汗水,构筑了他们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理想家园;用热情和激情描绘出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描绘出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