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盘管组成:《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比较阅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15:44

《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比较阅读

        陶渊明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支撑起历千年而不朽的文人风范,使有良知的中国文人在这里找到依托。王羲之以自己的慧眼明心道出了历千年不变的“千古同悲”。

教完《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后,无意间发现二者在文化上有许多共通之处。

         首先在景物上,王羲之营造了一种有气势高峻的崇山峻岭、幽深静谧的茂林修竹洁净明朗的溪流、飞花溅玉的激湍组成的一派清澈明朗、生机盎然的景象。陶渊明文中则是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长流不息、万物生机蓬勃。

         人在面对眼前优美风景时,很容易将自己融入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中,感悟有限的人生,从中领悟永恒的哲理,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柳宗元在生之绝境时移情于山,“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古代文人多在逆境中因自然万物欣欣向荣而喜,使精神超脱外物的羁绊,而在天地间获得永生!

          其次在天气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适宜吟酒作诗。“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借助风的力量,归舟轻快,归心似箭,是和煦的风吹动了诗人的情,是飘扬的风吹化了诗人的心。

          另外王羲之文中有“引以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陶潜文中亦有“引壶觞以自酌,临清流而赋诗”。有景物的感染,有天公作美,还要有美酒作伴。“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酒与诗,和中国历代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唐伯虎有“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苏轼有“酒酣胸胆尚开张”,李白更有“斗酒诗百篇”。斟满一杯酒,自饮自酌,那份悠然和沉醉,是令无数文人雅士追慕的个性释放,沉醉于酒中方能使人忘却世俗之累,挣脱人生羁绊。

         王文告诉我们“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陶文中亦有“眄庭柯以怡颜”、“园日涉以或趣”、“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的欣然与自足。人们在追求美丽而迷离的东西时,很容易沉醉于一时的快乐和暂时的满足中。可就在这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曾不知老之将至”,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美景也将逝去,“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由是诗人的感慨引向了更深远的层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复问“寄形宇内复几时”?

         人总是要面对死亡的,任何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不可抗拒,因而个体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渺小而脆弱。因此,谁都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林语堂说“能见到死亡的人也能见到人类喜剧的意识,于是他很迅速地变成诗人了”。王羲之和陶渊明都是这样的诗人。他们深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个“列叙时人,列其所述”,唯望“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一个“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耘”。忘生死,轻成败,是基于对生命本质和人生真谛的感悟。因而他们对有限的生命更是倍加珍惜。在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中书写出生命价值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