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大宗师免费阅读:中国为何罕有科学家高产政治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42:23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顶尖人才)?为什么中国总拿不到诺贝尔奖?钱学森之问,或诺贝尔之憾,说白了,是中国为什么很难产生与世界科学发展同步,与国力迅速增长相当的自然科学大师?

沉思反省当代中国之“天问”,人们无不从科技投入、行政体制、教育制度等方面分析探究,总的方向不无道理。但是否想过,为什么我们国家却不乏批量盛产革命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还有一些理论家、军事家?数风流人物,古代故且不说,近代和当代社科类的家们,虽说并没有某个国际组织确认,但确有政治伟人革命巨擘令世人惊叹和敬仰。有意思的是,这些人的成长成功与他们所处的教育制度和政治制度,包括经济投入并无正向联系。出生于晚清和民国的人,当初并没有以培养后来被称为红色政治家的学校,像毛泽东、粟袷等堪称大军事家的人,甚至连军校也没上过。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虽然会有各自特殊的规律,但都离不开两类科学依赖的思想文化基因,什么样的基因就会繁衍什么样的生命。古代西方哲人最感兴趣的是宇宙观和自然观,这种思想文化引领他们的后人在自然科学界成果斐然,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等科学家的产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自然科学人才如群星灿烂。

是什么原因让许多中国人从奴隶到将军,从乞丐到皇帝呢?除了时势造英雄之外,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浸染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思想,这种文化在几千年特别是近代一百年多的时空隧道中弥漫。即使是19世纪末和上世纪初,洋务运动的西化,马克思主义的洗礼,极左“文革“的颠覆,中国传统文化因子仍然根植于中华民族的骨髓和血液里。这种文化的鲜明特色,是以”人”为中心,以社会为重点。对比起欧美,中国思想文化与自然界与宇宙总保持着一种恒距。

从远古的《六经》,到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国哲学思想的发端就是以“人”为主,立足现实社会,即使是研究自然,也是为了更深刻地说明“人”。百家争鸣的焦点不在自然观和宇宙观上,而是在人生观、人性观、社会观、历史观、伦理观、价值观等方面,一切都是围绕着“人”展开的。

在中国古代,有的哲学家索性不研究自然,就更不会提出宇宙观方面的理论了。孔子是中国最早的大哲之一,但他基本上不谈天道,他所说的道通常指人道。孔子对西方哲人最感兴趣的宇宙观、自然观方面的问题,往往只有一种态度倾向,并无明确的见解。道家开创者老子和集大成者庄子很重视天道,但他们所说的天道归根结底是人道。《老子》一书中的天道,几乎完全是理想化的人道,是为人处事安邦治国的最高标准。

当然,中国哲学不是绝对不谈宇宙,因为中国先民在生存中也需要观“天”察“地”,只是中国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形成得很晚,而且充满人事气息,总是从为人处事的角度论天道,从社会应用的角度论自然。“天”不是纯粹自然的天,中国哲学中的自然界,往往有浓郁的“人味”。

包括法家在内的中国思想文化三大主峰,无一不是以社会为起点,以“人”为中心,这种哲学思路影响中国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先哲们呕心沥血教导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人与社会本身,从逻辑起点上讲,都是研究立人之道、处事之道、治国之道、忠恕仁我之道。几千年来,“人学式的哲学”汇聚成了中国人文学派的思想海洋,也积累了沉重的文化积弊和人性的弱点,以致酿成了一次次改朝换代,人文科学异化成了独具特色的“整人哲学”,频繁的政权兴亡周期率虽然从总趋势上代表了社会的进步,也折射出中国人文思想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阴影,这样的社会生活与历史道路,当然是社会科学大师的舞台,而自然科学大师当然少有立足之地和成长之基。

中国哲学最初的“五行说”,并不是宇宙观,五行崇拜的对象,并不是纯客观的自然物,五行说而是一种重视物质生产的社会观。人们学习运用“五行说”,最大的成功反而是用它诠释了朝代的更替,人间的相容相克关系。让国人津津乐道的“四大发明”,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只是技术发明,它没有改变中国古代呈现技术领先科学落后的状态,比起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进化论”,明显有着技术与科学之别。再说,几千年间发生的“四大发明”,比起一代代帝王将相或被后事称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巨星群来说,几乎是沧海一粟。

改革开放以来,重视人道忽视天道的文化传统虽然有很大的改变,但传统文化的力量仍然潜移默化地左右着人们的选择和取向。劳心劳力的理念,急功近利的追求,应试教育、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问题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特别是自然科学发展难以突破的瓶颈。中国传统文化除了价值观的差距,它可能严重约束自然科学发展,根本不能催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能让创新之花盛开、创新之树常绿。

而社会科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自我成长力,也很容易自我拔高自娱自乐。所以,改革开放以来,自然科学界很难产生顶尖人才,而社会科学界总有被人诟病的“大师辈出”,“被拍砖教授”如雨后春笋,展现了真正的自然科学家罕见而社会科学家易出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