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速写教学视频:丁东:难题不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17:43

    异地高考的难题,不断被媒体提及。目前的消息是:破解异地高考难题尚无时间表。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今年“两会”期间曾表态,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但事过多月,仍不见新进展。今年6月份,教育部学生司负责人在回应信访家长时曾表示,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高考事情复杂,矛盾近几年逐渐显现,但牵扯到户籍管理等各方面的事,教育部一个部门难以解决,教育部门会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有关内容逐渐落实。教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袁振国表态,“异地学生的高考,这个问题总是要解决的”,“中央要有指导性意见,地方再出具体办法,不会‘一刀切’。”


  如果说,1977年恢复高考是一次重大的教育改革和社会改革,那么,开放异地高考就是第二次重大的教育改革和社会改革,要不要有一个只争朝夕的时间表,不妨从上一次改革中寻找启示。


  自中国有现代大学以来,一直实行考试择优录取,但文革中废除了高考,改为推荐。1977年7月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闭幕,邓小平恢复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职,8月初就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来自武汉大学的教师查全性8月6日放了一炮,他说:“招生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第一关键。目前这种招生办法,使大学生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中小学质量不高,二是招生制度有问题。主要还是招生制度。现行招生制度有四大严重弊病:一,埋没人才。二,工农子弟很难上大学。三,败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了不正之风,而且越演越烈。据我所知,今年招生还没有开始,但已经有人在请客送礼,走后门。四,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现在,甚至连小学生都知道,上大学,不需文凭文化,只要有个好爸爸。现行招生制度必须大改,必须真正保证择优录取,打破现在的框框,不拘一格选人才……今年至少要采取一些过渡措施,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报考招生制度,应当体现以下精神:一,招生名额不要下到基层单位,至多分配到省市一级掌握。二,要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统一考试,并要严防泄露试题。考试要从实际出发,重点考语文和数学,其次是物理,化学和外文可以暂时要求低一点。三,真正做到广大青年有机会报考和自愿选择专业。只要我们采取果断措施,大学新生质量就会大为改观,收到显著效果。要当机立断,只争朝夕,今年能办的就不要拖到明年去办。”


  当时的教育部长刘西尧说:“原来想今年文化程度要求达到高中毕业,名额分配到县。自由报考问题,我赞成南翔同志的意见,但马上要做,还要具体化。”


  邓小平说:“领导批准应改为全国统一的招生,委员会定,该委员会由教师组成。”


  沈克琦说:“完全同意查全性同志的意见,如今年不解决,81年学生的质量无法保证。”


  邓小平说:“改嘛!既然今年还有时间改,就坚决改嘛!把太原招生会议的报告收回来,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这涉及到几百万人的问题,要拿出一个办法来,既可以把优秀人才拿上来,又要不致引起波动。你们研究一下,这个方法应当找出来,要求质量。重点学校要统一招生。允许报三个志愿,到校后再分专业。今年开始就改,不要等了。招生十六字方针可以改一改嘛!”


  温元凯说:“十六字可否改为‘自愿报考,单位同意,统一考试,择优录取’?”


  邓小平说:“你的十六字比较好,但你的第二句话有点问题,比如他很好,要报考,队里不同意,或者脾气怪些,领导不同意怎么办?我取你的四分之三,第二句不要。今年要下决心按要求招生,招的生要基本符合提高的要求。”


  一项兴利除弊的改革决策,就是这样快刀斩乱麻般地确定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否决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时间表,确定了新的时间表。其实,当年恢复高考不是没有困难,连印考卷的纸张都有缺口,临时把印“毛选”的纸张调来弥补的。邓小平果断决策,大大提升了他在公众中的影响力。一年多以后,中共中央的领导核心从华国锋向邓小平转移,此举也是一个颇具分量的政治法码。


  1977年恢复高考,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还是由各省统一,当时并不明确。因为仓促举行,当年只好各省分别命题。到了1978年就改为全国统一命题。但在1978年的招生会议上,陕西省教委一个女干部提出,如果全国统一招生,西北教育落后地区学生考大学很吃亏,要求按省录取。会议接受了她的意见,从此,确定了分省录取的体制格局。这就给第二次高考改革留下了伏笔。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口流动规模越来越大,不在户籍所在地工作生活的中国人超过两亿。现行的按户籍所在地高考的制度弊端越来越突出。特别是那些进城打工的家庭,不得不让子女回到家中无人的原籍升高中,考大学,不但多花了冤枉钱,还伤害了亲情。连年两会,开放异地高考都是民间呼声最强烈的议题之一。所谓异地高考,实际上是本地高考,也就是让考生在哪里生活就在哪里参加高考。这个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并不难解决。迟早要改,迟改不如早改。当然,破解这一难题,的确不是教育部一家的事。如果地位相当于邓小平的决策者,将此事提升到执政合法性和政府公信力的高度来对待,时间表不难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