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麦浪钢琴数字简谱:长平:勿以语录评判经济学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20:27:38
长平:勿以语录评判经济学家2009年01月13日 08:23南方都市报【 】 【打印

■谁是谁非之长平专栏

近日网上盛传一文,名为《中国经济学家骇人语录大全》,辑录了厉以宁、张曙光、张维迎等十七位经济学家的语录。这些经济学家都很著名,这些语录听起来都很“雷”人,引发了网民对经济学家的又一轮冷嘲热讽。不过我认为,以语录来臧否经济学家,可以表达一种情绪,却并非是一个严肃的评判。

丁学良教授曾经问,中国有几个合格的经济学家?如果以理论建树为标准,他自己给出的不超过五个的答案,的确不算冤枉。不过,如果经济学家指是干着某一类活———分析经济现象,研究经济规律,提供决策参考———的人,那就不计其数了。对这一类人的成就该怎么评判,从来就有很多争议,但是在所有的争议中,语录都不足取。

语录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语言形式,它的好处是言简意赅,提纲挈领,好记好用,铿锵有力,便于发挥,利于动员,所以自古以来就广受欢迎,比如《论语》就是一本语录,《圣经》里也有不少语录。人类历史上语录最风光的时代,大概要算中国的“文革”了:人人都有“红宝书”,个个语录不离口,可谓一本语录治天下。语录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断章取义,夸大其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结论不见证明。语录可能适用于很多人,比如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最不适用的就是经济学家。

“为什么上帝创造了经济学家?为了让天气预报显得很准确。”像这种对经济学家的讽刺,从来就没有断过。有些聪明自知的经济学家还讲一些故事来自嘲。比如,哈佛经济学教授格里高利·曼昆,前不久在一个研讨会上介绍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调查了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顶尖经济学家,让他们假设自己生活在上世纪30年代,以当时的经济数据,能否预测经济大萧条?调查结果是他们都不能预测。然后,文章作者又让他们以当时的数据,使用现有最先进的经济理论、计算方法和工具,能否预测大萧条?结果还是不能。曼昆自嘲说:“即使读了这篇文章,你问我现在会不会有经济大萧条呢?我的回答是:不会,我预计不会有经济大萧条。”

网络上流传的一些讽刺经济学家的笑话,多半来自普通民众,他们更多地表达了一种不满情绪。有些笑话竭尽刻薄之能事,比如其中一个讲到,两个经济学家打赌,甲对乙说,你把这堆狗屎吃了,我给你100万。乙吃了,得100万。过一阵,乙觉得屈辱,以同样的话对甲说,甲照办,拿回了100万。甲说,你看我们两个人各吃了一堆狗屎,最终却什么都没有得到。乙说,非也,我们为国家创造了200万的GDP!从经济学原理看,这个笑话并没有挖苦到经济学家,因为GDP的确就是那样算的,而且这并不能否定GDP的价值。但是,一般民众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因为他们深受地方政府唯GDP论之苦,这就是“经济学家语录”产生的社会背景。

从学术背景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家流光溢彩,占据了主要的学术讲台。他们不仅解释经济,也解释政治、历史、社会、伦理,把所有问题都还原成经济问题,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甚至振聋发聩的作用;另一方面,却是其他领域学术空间的萎缩。这种经济学家的自大和学术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有些经济学家变成了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喜欢制造语录,追求轰动效应,不仅越界妄言,而且只给惊人结论而不加以论证。同时,他们面对的又是从来都习惯于语录思维的听众,彼此一拍即合,结果是经济学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那么网上传的这些语录到底“雷”人不“雷”人,经济学家说得对还是不对呢?我并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扔语录并不是经济学家该干的活,背语录也不是我们该从经济学家那里得到的教诲。曼昆教授讲的那个故事,是不是说明经济学家根本没用呢?我相信他在自嘲之后还要继续去分析和研究,因为他知道经济学家不是算命先生,预测不准确也不能否认其价值。在我看来,经济学家最重要的作用是提供经济学的思维和方法,这个研究过程的重要性远甚于结论。而这,恰恰是我们整个社会最缺乏的东西,包括讽刺经济学家的人在内。(作者系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