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电池收购:贪官忏悔书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心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8:16:02
 潜规则优于明规则

  很多网民认为官员忏悔书都是“鬼话”,是为了减刑而“打一个漂亮幌子”。

  金锋的作品里很少直接呈现批判,而是将之社会化,把问题摆到大家眼前。

  事实上,不管是真心认罪,还是言不由衷,还是春秋笔法,忏悔在司法上是严肃的。

  司法实践中的贪官忏悔书并不是艺术或者文学创作,而是作为悔罪认罪的一种表现,属于量刑的一个酌定情节。“忏悔书往往是事后的个人行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郑旭说:“它不属于必要的司法程序,如果官员是在法院审判阶段自愿认罪,可能从轻判处,但这个环节不是向社会认罪,而是向法院认罪。”

  “相反,如果没有主动投案,如实陈述,当问题被查清了,已经宣判过了,再悔过检讨,对减少量刑是没有帮助的。”他介绍说,量刑主要考虑三点:首先看你犯罪的严重程度,贪污和受贿看数额,玩忽职守和滥用职权看造成损失有多大;其次看你是否自首或者立功;第三看你是否在审理中自愿认罪。

  庭审环节认罪对官员能否减轻刑罚很关键。许兰亭介绍,这里面涉及到法官自由裁量的问题,但是由于不好量化,所以目前也有一些争议。

  不仅是忏悔书可以套三段论,许兰亭介绍,庭审陈述阶段的悔罪认罪也有起承转合,有套路可遵循:首先是对不起谁,比如党、组织和家人。其次是分析原因,比如放弃了世界观改造,放弃了严格要求自己,贪念作怪,等等。第三是表达悔过自新的决心。最后希望法院客观公正从轻处理。“不过,一般来说对悔罪认罪的官员,我还是愿意相信他们的忏悔是出自本意。”

  潜规则优于明规则,是导致一些官员在制度环境中身不由己的原因,郑旭说:“客观来说,这里面没有好人坏人的简单判断。”许兰亭例举去年有位落马的重庆官员,在忏悔书里说自己是“温水煮青蛙,大难临头才发现已经跳不出来了”。

  “即使是罪犯,司法上还是要给予平等的尊重。”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新环向《法治周末》透露,最近3年,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查处官员犯罪案件达600多起,认罪的占80%以上。“他们大多数不是什么很坏的人。很多人在一定时期内为国家做过贡献。”

  “一方面我们坚决反对贪污腐化,一方面又要从人性角度去看这些落马的官员。”竹立家从人格养成的角度看社会化,分析官员堕落心理的养成:“制度是人的行为导向,可以决定人的行为方式。心理机制的形成不全靠教育。”

  “实际上,我国对官员的思想教育从未松懈过,但这些很难影响到人格。”他说,中组部在三所院校搞干部自助选学,不少官员选择了宗教、道教和传统文化,这是官员们整体文化素质的体现,同时也能看出他们的一些价值观和心态。“他们都在或多或少地逃避这个社会。”

  何家弘曾例举重庆法院张涛的事例,“像黄松有和张涛这样的人,本来都是业内的精英,就个人人生道路上来看,都很有才气,如果不在官位,或者不置身在这样身不由己的环境中,也许是很好的学者”。

  当然,对金锋来说,不管忏悔书背后承载了多少东西,他更为关注的是变化着的事实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