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2017天气雨水多吗:绘图乞赈 济难四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32:29
日期:2008-03-02 作者:陈祖恩 来源:新民晚报

筹赈黄河水灾游艺会在大世界举行

1937年,上海孤儿院收养孤儿达700余人

1921年,王一亭和唐露园创办上海中国红十字会时疫医院,免费为贫民施种牛痘,图为时疫医院救护车

王一亭

王一亭1937年作品:达摩
旧档新读  救灾恤邻见精神
1983年,在王一亭位于苏州东山的墓地上,日本友人、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常务理事西滨二男筹款树立了一座纪念石碑,上面刻有由日本参议院议员、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宇都宫德马题写的:“王一亭先生,恩义永远不忘记”12个大字。宇都宫德马是公认的“日中友好事业掘井人”之一,1991年曾被中国人民对外友协授予“人民友好使者”的荣誉称号。这座纪念碑是对王一亭在日本关东大地震中救灾恤邻义举的颂扬,也见证了作为日本善邻的中国民众的博爱精神和力行仁义的崇高品质。
1923年9月1日发生的关东大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奇灾”。当天中午11时58分44秒,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关东地区发生9.7级的强烈地震,随后,发生火灾和海啸。从千叶起,经东京、横滨、横须贺、镰昌、箱根、伊豆,直到静冈,关东地区约2万平方公里的地面遭到灾殃。据统计,整个东京死于地震灾害的达91344人,失踪者13275人,房屋全倒塌128266户,半损坏者447128户。经济上损失55.68亿日元,而当年日本国家预算为14.7亿日元,大地震损失超过其全年国家预算将近3倍。
惨烈的关东大地震,震撼了中国,唤起中国民众救灾赈济的仁爱之心。9月3日,中国北洋政府尽管财政拮据,还是决定援助日本灾民20万元,免除运往日本的粮食等物品的税金。上海各慈善机构也迅速成立“中国救济日灾义赈会”,公推朱葆三为主席,盛竹书、王一亭为副会长,由王一亭负责具体事务。为救援日本灾民的燃眉之急,他立即组织各慈善团体及公私法团等垫募白米6000担、面粉2000余包以及木炭、药品等生活急需品,由轮船招商局“新铭轮”运日赈济。“新铭轮”8日上午10时从上海启航,12日抵达神户港,救济物资随即运往灾区。船上悬挂白十字蓝旗(中国救济日灾义赈会会旗),并于左船侧挂“中国救济日灾义赈会”之横幅。船到神户后,受到日本民众的热烈欢迎。日本各报均纷纷报道中国政府与商民之救济日灾船到境的消息。“新铭轮”是日本关东大地震发生后,来自国外赠送救援物资的第一号。9月13日,《大阪朝日新闻》刊登社论,感谢善邻中国民众的同情心:“中国人会出此热心来救日人的灾难,是日人梦想不到之事。大惊叹中国人此次行动之敏捷,而感谢中国人的高义。”
今天,在东京复兴纪念堂中,还挂着当年王一亭赠送的四幅绢画,说明牌上写道:“王一亭是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时,以上海为中心的援助活动的先锋。以米、麦开始,多次将许多救助物资送到日本。王一亭还在组织中国佛教徒对地震罹难者进行慰灵吊祭活动的同时,还竭力寄赠‘吊祭梵钟’。此外,为调集钟楼的建设基金,寄赠很多的书画作品,在赈灾时表现出全部的热情。”
过眼烟云  近代上海慈善家的义举
近代上海,活跃着许多慈善事业家,他们在经商致富后,遵循“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古训,除个人行善,带头认捐巨款外,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其中最著名的是主持上海慈善团等10多家慈善机构的王一亭先生。吴昌硕说,王一亭“以慈善事业引为己任,绘图乞赈,夙夜彷徨,不辞劳瘁,于是四方之灾黎得以存活者无算”。王个簃也评价:“凡国内种种善举组织关于养老、植孤、赈灾、放生,以致周恤贫病无告之伦,非创其始,即总其成”。
壹  一张聘书显关怀
1928年11月28日,《申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专题报道王一亭热心创办养老院的事迹:“最近王君鉴于海上慈善事业,独缺养老一项。乃于上月份保安堂董事会席上,提出添办养老院议案,结果全体赞成通过。该院地址,刻已租定普益习艺所之余地,年纳租金三百元。不日兴工建筑,大约明春可以完工。王君又鉴于际此朔风凛冽,天气严寒,彼风烛残年之贫苦老人,行且冻馁而毙,乃商于某慈善机关,于养老院未落成前,暂由该慈善机关代为收容,所有给养费用,盖由保安堂担任,每月规定四百金,以每人膳食按月六元计算,此四百金者,至少可养六十余个老人。王君一语之功,能使六十余个老人于此隆冬天气中免却饥寒交迫之苦,王君洵今之善人哉。”
兴办养老院,仅是王一亭多方位慈善活动的一部分;热心社会公益,由个人行善积德,逐渐趋向救济日益增多的城市贫民,则是王一亭进一步发展上海慈善事业的主要内容。上海慈善团在民国初年重组时,即向贫苦的寡妇和孤老提供生活补助。寡妇、孤老、残疾者每月发0.5元,孤儿每月0.4元。年末,每人再发白米8升,每两年每人发一件棉衣。此外,慈善团体还向无力自炊的流民施粥,1928年底至1929年初,平均每天向2920人施粥。
收容教化贫民、游民、妓女、孤儿等,也是慈善活动的重要内容。游民习勤所从1929年开始收容游民和乞丐,被收容者在所一年以上,掌握了某种职业技能,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保证不再成为乞丐和游民,便可离开收容所。上海孤儿院初专门收养6~20岁的男女孤儿,让他们在附属小学学习,还传授纺织、木工、藤工、裁缝、刺绣等技能。天厨味精厂老板吴蕴初请王一亭绘制天厨味精的“佛手”商标,请人询问润笔如何?王一亭笑答:润笔不要,只要吴先生接受我一张聘书。吴蕴初不解,也只好表示请人送来。后来到手一看,原来是王一亭亲笔写的聘他为上海孤儿院董事的聘书。吴蕴初晓得,这一张聘书非得要出1000元以上的捐助款。他想这也是好事,便一笑收下了。
贰  赈灾济难泽四方
一旦战乱、灾害、灾荒等发生后,上海的慈善团立即组织力量募款赈济。
1931年夏,江苏、浙江、河南、安徽、湖北等十九个省发生大水灾,灾民达五千万人以上。王一亭等人组成“筹募各省水灾急赈会”,募得捐款260多万元,及时送到各地灾区。
当时,赈灾的最大难处是经费不足,上海慈善界为此也是煞费苦心。1931年9月11日至15日,在江湾叶家花园,王一亭与上海绅商王晓籁、闻兰亭等发起“上海筹赈各省水灾游艺大会”。他们在启事中说明:“鉴于年来人民浩劫频遭,灾区广大,救济殊难着手,蒿目时艰,终违夙愿,兼之外侮孔亟,商业凋疲,捐款良非容易,爰采社会人士娱乐兴趣之心理,邀集同志,发起游艺大会。”其门票收入及园内商品销售所得均作为赈款。1933年3月11日,王一亭、王晓籁等又一次在叶家花园发起慈善游艺大会,为期一个月。“其游艺种类,皆为沪人所罕见,最有兴趣者,厥为推陈出新之菱湖高抬搁,高逾数丈,仿宁波4月半会,与姜山礼拜会,三北式样。其扮演男女童,均由中国救济妇孺会中幼童任之,每日更换,一次有一次精彩。此外,龙船锣鼓,各种玩具游艺,及设场表演之各种天然艺术者,指不胜屈”。
在王一亭言传身教的熏陶下,他的孩子不仅具有关心民间疾苦的人道精神,也以实际行动参与慈善活动。1910年“六七月间,皖北凤颍滁泗等各府州所属及与皖毗连之淮徐各邑,淫雨数昼夜不绝,决堤圩毁田庐无算,平地泽国,人叹其鱼。”同年11月11日,上海各界人士“华洋义赈会”上募捐赈灾,此后不久,王一亭长子王孟南带着照相机亲自到凤阳、怀远等灾情严重的农村实地考察,拍摄了大量照片,并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五十五幅,送呈“华洋义赈会”议长福开森和沈仲礼,后刊印成《皖北灾民图说序》、《皖北灾民图说》随《新闻报》、《民立报》等广为散发。这些照片把灾民受饥挨饿、奄奄一息、坐以待毙的惨状形象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给读者特有的视觉冲击力。上海民众看了照片后,为灾情如此严重而震撼,纷纷慷慨解囊。
叁  以画赈灾济国难
在近代中国,以书画润资助赈灾,是画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1931年8月,王一亭为赈灾作《流民图》,一为屏条,上绘汪洋一片,被溺者或仅露头顶,尚在呼援者,或业已气绝,浮于水面者。高处直立一人,俯视水中惨状,双眉紧锁,束手无策,题有七绝一首:“一幅流民郑侠图,庚癸到处为民吁。试观困苦颠连状,已溺已饿由也夫。”并注“救命救命”四个大字。附跋曰:“今年各省水灾奇重,流离失所,不知凡几,恳求有力者发心捐助,广种福田。二十年八月白龙山人写。”二为立轴,约长四尺,上绘溺于泽国者数十人,均已气绝。远望水中,露出大树之顶,上栖七八人,均鸠形鹄面,并抱有孩子。孩作啼哭状,题有绝句两首:“雨雨风风蓦地来,霎时水涨没楼台。无衣无食兼无仕,鬻女与男啼哭哀。”“大陆胥沉民命悬,何人有力能回天。而今种福收成易,试买千金续命田。”下书“辛未新秋,各省水灾,为写流民图,白龙山人。”
在日本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面前,王一亭用画笔表现了强烈的爱国心。1932年11月,上海发起举办全国美术家捐助东北抗日义勇军书画作品展览会,后售出展品得款达八千余元。12月13日,救济国难书画展向上海书画名家征集作品,王一亭和商笙伯、阎甘园、张聿光等五十余人到会,当场认捐书画一千数百幅。1933年2月5日,现代名家小品国画展览会在南京路冠生园食品店楼上开幕。展出何香凝、王一亭等小品国画四十余幅。所得款项救济东北日军占领区难胞。1937年10月22日,中国画会与中国女子书画会联合举办慰劳前线将士书画展览会,王一亭、商笙伯、郑午昌、吴青霞等均有佳作展出,展品出售所得款悉数慰劳前方抗日将士。为沪上舆论界所称颂。
相关链接  老上海最具影响力的慈善机构
仁济善堂  创办于1880年,施医药,施材,恤嫠、开办义校,施衣米。
上海孤儿院  1906年创办,1916年得到商务印书馆资助后扩建,成为上海最大的孤儿院。
上海联义善会  创办于1907年,施医药,施衣米,开办义校、抚儿院,兼办赈济、收容妇孺。
上海慈善团  1912年成立,统辖同仁辅元堂等六团体,救济灾荒,资助难民,开办义校。
普善山庄  创办于1914年,施材,掩埋,施衣米,开办义校,施西药,分设中西医院。
中国济生会  创办于1916年,其慈善范围极其广泛,既有施医赠药、发粟授衣、给棺助殓等普通慈善活动,也有设立贫民学校、夜校等施行义务教育的教育慈善事业。
沪南慈善会  设立于1919年,初是应对霍乱流行而发起的施材会,后发展成常年进行施医药、施衣米、施种牛痘、经营义校、临时赈灾以及收容、施棺等活动的综合性慈善团体。
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  1927年由上海各慈善团体联合组成,以相互精神改善,维持慈善事业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