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厂是干什么的:著文讲话贵在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0:33:49

著文讲话贵在简

王玉川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14日   02 版)

    新闻事件:

    文风说到底,不仅仅是文字风格,更反映着作者的思想作风、工作能力和精神状态。正因如此,全国新闻战线正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笔记观点:

    当代人急就篇章多,推敲美文少,更鲜有人把为文与为人一样,当做一种终生学习实践的追求了。

    《墨子·附录》中有这样一则寓言,说是学生向墨子请教:“话多好吗?”墨子答:“青蛙日夜鸣个不停,可仍然没有人听;报晓的公鸡一叫,天下为之振动。话不在多,关键在于合乎时宜。”

    明代刑部主事茹太素很有学问,只是喜作长文。他上了本17000余字的奏折,可直到16500字后,才接触正题,且语意艰涩,隐晦暗喻又多。朱元璋大怒,痛打了茹四十大板……

    话不在多,精短则灵;文不在长,合时则宜。精美的短文为人们所青睐,其根本原因在于:论点鲜明,思想深刻,短小精炼,雅俗共赏,朗朗上口,好思好记。

    古人云: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把文章写得又短又好,把话讲得又短又好,历来为人们所乐道。

    读伟人哲人的文章讲话,常使人感到,著文讲话贵在简,要把讲话、作文贵在简作为一种责任来担当,一种美德来弘扬,一种法则来遵循,一种弘扬境界来追求。如此,方能收到吐言贵如玉、讲话回风霜之效。

    事实上,被人记住的,总是那些精彩短文。比如,泰坦尼克号遇难事件,合众国际社的消息仅700来字,但对沉船原因、现场情景、背景材料、生还者自述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没有一句废话,不愧为百年新闻佳作。

    时下,都说文风有问题,长、空、假现象很突出,说明此种痼疾根治不易。分析起来,文章长往往是因为思路不清、不得要领,欲短而力不从心,但更多的是思想观念上的问题。

    具体说来,“语言的排场”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是贪长。认为只有长讲话、长文章才见水平,才有分量,于是硬是小题大做,短话长说,小孩戴大帽,“三个蚊子一盆菜”。

    二是贪大。讲话、著文不分场合时间,如决堤之水,恣意漫灌,又似风中沙尘,暴虐抛洒,动辄数千上万字,满篇大话、空话、套话。

    三是求全。不管题材大小,分量轻重,一律如同写八股文一般,千篇一律,从国际讲到国内,从宏观讲到微观,从历史讲到现实,从理论讲到实践,从群体讲到个体,从一般讲到个别,生怕漏掉什么。

    长空假的不良文风和作风盛行,说到底,更反映着思想作风、工作能力和精神状态。有人迎合上级喜好,写长文讲长话;有人无心正事,东拼西凑;有人卖弄学问,显摆渊博。这种长空假的讲话和文章,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离题万里,有数量无质量,有长度无力度,缺乏针对性、生动性,反映和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可以说,一切不良文风都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相背离。

    新闻记者写短文、讲短话,需要深入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以群众为师。采访不到位,文章就难以生动;理解不深入,文章就难以简约。正因如此,全国新闻战线正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华罗庚说:“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古今中外,善为文者,没有不重视积累,格物致知,才有厚积薄发。想要写出精美短文,必须反复推敲。在这方面,古人留给我们许多佳话。但是当代人急就篇章多,推敲美文少,更鲜有人把为文与为人一样,当做一种终生学习实践的追求了。

    作者简介

    王玉川,法学硕士,安徽省委《江淮》杂志社总编辑,高级编辑,多年从事理论宣传、政策研究、新闻宣传工作,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