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欣怡港巷迷失无圣光:世界观的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6:07:33
  

  世界观是人们认识宇宙、认识社会、认识人体自身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是人们在反思中逐渐形成的精神产品,是人类认识世界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应该承认,世界观在人们思想、行为、结果的互动环节中,最具实际的指导意义,确实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关键作用;这也是“思路就是财路”、“理念就是前途”的缘由。因此,历史上不少的政党、团体、派别,尤其是当权的阶级与阶层,在思想理论领域里,往往会把世界观这样的先进武器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写进自己的章程,变成自己的旗帜。当一个学术范畴的思维工具,变成一面政治旗帜的时候,它就像原始部落的图腾一样,很容易成为人们崇拜的偶象,甚至被神化成圣物。于是,按照“物极必反”的逻辑,旧世界观的衰微、没落,新世界观的创造与更新,如同人生的“生、老、病、死”一样,都将成为不可改变的大趋势。换言之,世界观的创新应该是历史车轮的方向,事物发展的逻辑。

  (一)DDSZZ的前提

  世界观作为思维工具,很难十全十美。因为,人们的认识总是要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制约;所以,中国特色的世界观、西方文明的世界观、以及各种宗教的世界观都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局限性。看来,绝对肯定一种世界观与绝对否定一种世界观,都是很错误的行为;因为,任何一件事情的成败,都是很多因素(包括运气)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看似最主要的东西,未必真的是最主要,更不可能永远地、绝对地最主要。

  世界观的价值通常总是与人生观联系在一起。一般而论,理论的东西总是容易变成空谈,实用的东西往往会换来一场空忙。从文化大革命浩劫到改革开放的回归,中国人的价值观,从理想主义很快倒向了拜金主义;其实,天真的理想主义与过分的拜金主义,都是一种痛苦,它们的总根子还是世界观。道家的回归自然,佛家的立地成佛,基督教的赎罪,社会主义的思想改造等等,这都是人们解脱痛苦的实际途径。

  世界观与信仰难分难解。归根结蒂,世界观与信仰最终都是对世界本原的一种设定,这种设定在理论上根本不具备任何实证性。所以,无论是东方文明或者西方文明,无论是宗教、哲学、玄学、科学或艺术,统统不可能通过某种证明或铁一般的证据,来证明自己奉信的世界观是完全正确的。换言之,上帝的存在既不可能被证实,同样也不可能被证伪;《圣经》的故事、佛教的规劝、道家的传说,都不是人类理性的必然逻辑。信仰永远是信仰!所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来说,世界观中的“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同样也不可能被证实或证伪。动用庞大的国家力量,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长期作为年青人的必修教科书,其危害如同“八股文”,实在是一个无法估量的变数。

  通过外力灌输,强加他人的世界观,往往都出于某种实际的需要。其实,曾经是正确的或有用的世界观,根本不可能保证它在未来永远正确,世界观必须跟随时代与社会需求“与时俱进”。再说,神学时代与科学时代的烙印普遍地存在,真实的世界观通常都是多种世界观在互动中的随机整合与随机展开;这就是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这样的领袖人物与社会上各类精英们,也会偶而去请人看相、算命、抽签、烧头香、甚至当尼姑的真实缘由。

  根据世界观本身的种种“秉性”,我们不难发现,世界观创新的前提,既是学术氛围有所宽松的进步,更是国家崛起、民族振兴的需要。正因为这种进步与需要的共同存在,人们才更容易发现传统的、主流世界观的不足与谬误。我们创新世界观的冲动,正是受到了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启迪与鼓舞;但愿热心于世界观创新的人会越来越多。

  (二)DDSZZ的渊源

  我们推出“多元互动随机整合与随机展开”这一崭新的世界观,并用拼音DDSZZ这一缩写,来代表未来第三时代最具生命力的新思想、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的诞生,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对人类的一份厚礼,一个可以与哥白尼日心说永垂青史的奉献。

  一、人类对“世界本原”认识的现状。

  关于“世界本原”的认识,从来就有分歧。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总是在分歧的交流与争论中前进的。所以,世界观的垄断行为,确实不利于世界观的进步与发展,也有违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

  事实证明,无论是神学、玄学、哲学、科学,只要涉及到世界起点或世界本原问题,实际上依然处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纷不休、谁都说不服谁的状态。

  众所周知,世界上17亿多的基督教徒们,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相信世界是上帝的,上帝是万能的。中国境内的基督信徒们,也是这么认为的。

  有着五千多年辉煌历史的易学传人们,他们至今依然坚持“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白话易经全译本》白话易经编译组,1989年4月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P371);换言之,整个世界是从大极(又称太极)变出来的;而且遵循“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天理亦即人道”的规则。

  以原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所有的执政党都提倡并长期教育自己的人民:世界是物质的;这个物质世界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史蒂芬·W·霍金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如果有人问他,上帝为什么选中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宇宙?霍金的回答非常明确:“宇宙初始态的选择纯粹是随机的”(《时间简史》1999年12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P115);尽管霍金在量子引力理论方面已经取得世界瞩目的成果,但我们对“虚时间”、“超弦”、“11维”、“膜理论”等等,也只能抱着权且听之、拭目以待的态度。事实上,自然科学家对世界起点或本原的回答,至今尚都停留在假设、模型、想象和猜测的水准上。

  看来,在真知与真理面前,权威与多数,永远不是主宰。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政治终于走上了多元化的新时代;随着国门打开、改革深化,所有制的多元化结构早已被全国上下普遍接受,中西文化的交流撞击终于获得全方位的展开。总之,由于时代的巨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确实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活跃;人们从身边发生的种种变化中,对多元、互动、随机、整合与展开的认识都不陌生。然而,把身边悄悄发生的这些变化,如何从世界观与思维方式的角度,给予重新思考和重新审视,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值得鼓励和提倡的大胆探索。简言之,新世界观的诞生,不仅有它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群众基础,而且也是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时代的强烈呼唤。

  二、世界是随机的,规律只是人类拐杖。

  应该承认,人们对随机性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全体人类真正承认随机性、认识随机性、研究随机性、把握随机性的时代尚未开始。

  1、什么是随机性?

  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并因此而获得过诺贝尔奖;可惜,他一直强烈地反对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上帝不玩弄骰子”就是爱因斯坦归纳这一认识的名言。显然,人们对确定性、规律性的认识,具有强大的惯性力量,爱因斯坦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

  以霍金为代表的现代理论物理最前沿的科学家,他们用最确凿的语言告诉我们:所有证据表明,上帝完全是一名赌徒。建立在“不确定性原理”基础上的整个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以不可辩驳的大量实践证明:人类必须接受随机性,世界确实是随机的!

  当你举手打的时,你坐上哪一辆出租车,这是不确定的,这就是随机性。

  当你到售票窗口买票时,你买到哪个座号的车票,这是随机性。

  当你玩扑克牌的时候,能分到一付什么样的牌,这也是随机性。

  晚上睡觉会不会做梦,会做什么样的梦,这是不确定的,这更是随机性。

  漫步沙滩,海水与陆地的交界线,每分每秒都在不停地变化,这是不确定的,这都是随机性。

  台风的生成,暴雨的降临,地震的发生,火山的喷发,泥石流、雪崩、海啸等等的出现,这都是不确定的,这是随机性。

  生产设备、体育器械、交通工具、电力电网等等,什么时候出现故障,出现什么样的故障,这是不确定的,这统统都是随机性。

  其实,人的聚散,婚姻离合,邻里相处,同窗共事,都离不开缘份,这是不确定的,这也是随机性。

  随机性的事例在各个领域、所有时段几乎是绝对地普遍存在,凡是有事物、有矛盾、有思想的任何场合,都存在着随机性,而且贯彻始终。

  2、随机性是每个人的真正主宰!

  现代分子生物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来自随机性。因为,男性的一次射精,究竟是哪一个精子能成为进入卵子的佼佼者?不知道。还有,男性精子与成熟卵子的减数分裂,都能“减”出800万种新花样;一交配,“就可能产生640亿以上种染色体分配不同的受精卵”(《人生发展心理学》华红琴等编著,2000年12月上海大学出版社,P28)。事实上,在受精的瞬间,受精卵究竟是640亿种型号中的哪一种?这完全取决于随机性。还有,减数分裂、染色体重新配对、基因交换都可能出现差错;什么时候出现差错?出现什么样的差错?这些差错在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天啊,老天爷也不知道!这统统都是随机性!

  再说,在这个地球上有几十亿对男男女女,能成为你父亲的男子,能成为你母亲的女子,他们的配对、分合与变数,又有谁能数得过来呢?所以,你父母的结合,母亲怀胎的具体历程及你的出生时间,这一切都不取决于哪一条自然规律,也不听从于上帝、菩萨、真主、老天爷的安排,这都是任何神仙同样都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随机整合”!决定人们命运的真正主宰,在神学时代是“神”,在科学时代是“规律”,在未来第三时代就是随机性!

  3、对“规律”的三种理解。

  关于“规律”的本质,很少有人独立思考。在市面上最常见到的一种理解是: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辞海》上海辞书出版杜1980年8月,P1440)其实,这种理解特别经不起推敲。

  如果,有人能关注第一流的科普读物,完全不同于教科书哲学的另一种声音告诉我们:“被冻结的偶然事件的累积,在严格的时空区域就变成了规律性。”(【美】M·盖尔曼《夸克与美洲豹》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1月,P225);换言之,在科学家的眼里,规律是一种很特殊的情况,绝对不是事物的普遍存在。

  有没有第三种或更多种的答案呢?让我们共同来思考下述现象:

  1966年,大串联的第一印象是,各大城市文革运动的种种表现大同小异!

  现在,你到处转转,城市现代化的步伐与景观,也是大同小异!

  如果,从地球村的视角,社会进步与国家演变,同样也是大同小异!

  人生呢?从呀呀学语开始,读书、成家、生老病死,不也是大同小异吗?

  对规律的第三种理解正是建立在大同小异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认为:规律就是一种大机率现象!

  “大机率”本身,就是大同小异;

  “大机率”本身,只代表众多可能性中,该事件胜出的概率占有相对优势或绝对优势而已;

  “大机率”现象也就是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

  在旧哲学范畴内,规律是死的,是确定的,一定如此,百分之一百如此!

  在新哲学范畴内,规律是活的,不一定如此,可能是70%、80%、90%或者是99%、99.9%、99.99%……。于是,生命进化,社会进步,国家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等等问题,终于给自己留出了一片极其珍贵的机动余地。

  (三)DDSZZ的概述

  综合我们现有的知识,可以断言:我们的宇宙、我们的人类社会及人类本身,统统都是多元互动的随机整合与随机展开!这不是规律,这是最实事求是的如实描述。

  1、世界本来就是多元的,而且是多重、多面和多变意义上的大多元。

  多元的本意就是多个完全独立的自变量,这些自变量至少应该包括:

  【1】实体——即由基本粒子构成的天体、生物、人造物等等;不包括哲学教科书反复宣传的抽象概念——物质。物理学在实体意义上的物质例外。

  【2】真空能量——“这种真空能量具有质量”(霍金,《果壳中的宇宙》2002年8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P96),但它的引力效应恰恰与实物的引力效应完全相反,能使宇宙膨胀加速,甚至暴胀。

  【3】信息——诺伯特·维纳说过: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4】时间与空间——“广义相对论使空间和时间弯曲,把它们从被动的事件发生的背景改变成为发生的事件的动力参与者”(霍金,《果壳中的宇宙》2002年8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P35)。

  【5】人类的精神意识——人类文明、现代科技的全部创造都离不开人类的精神意识;包括子乌虚有的神仙、鬼怪、绝对理念、最根本规律等等。

  【6】结构与功能——整个实物世界,包括夸克或黑洞,从来就不存在没有结构的东西;有结构就有功能。

  还有暗能量,引力,及其他可能的独立元:熵、11维、超弦、膜等等。

  总而言之,整个世界的多元性应该是确凿无疑的基本事实。根据我们对人类社会的考察,完全可以把多元性的认识直接引伸并扩大到多重、多面和多变的意义上的“大多元”。比如,一个人可以具有多重身份,一头大象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考察,一片云彩每时每刻都在变换;由此,我们不难联想:整个世界本来就是具有多重、多面、多变本性的大多元。

  2、世界本来就是互动的,而且是大互动。

  宇宙演化的整个过程就是所有独立自变量的主动参与,大互动就是由此而引起的所有变化、所有运动、所有相互作用的总和。

  现代宇宙学告诉我们,宇宙大爆炸起源于真空能量的借贷,宇宙在大爆炸1秒后的温度约为100亿度,在这个温度下,构成一切实体的基本粒子都不存在。所以,人们现在看到的“天、地、人”统统都是宇宙演化的结果,都是宇宙大互动的结果。换言之,初生元的大互动,能不断地演化出后生元;看来,这都是混沌变化、随机变化、规律变化整合的结果。当然,大互动的具体形式应该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社会的、意识形态等等的运动形式,大互动的相互作用方式应该包括实体碰撞、粒子交换、信息沟通、意念呼应等等。

  一言以蔽之,《易经》的“易”应该是大互动中的“易”,决不是“一分为二”的单一形式的“易”。

  3、世界本来就是随机的,而且是大随机。

  (1)、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伊利亚·普利高津告诉我们,“自然法则的意义发生了根本变化”,因为“在我们的世界里,我们在所有层次上都发现了涨落、分岔和不稳定性”(《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新自然法则》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版,P3、P43);这就是他得出“确定性的终结”的主要依据。众所周知,没有“确定性”,就没有传统的“规律”。

  (2)、1980年美国数学家M·克莱因指出:数学是人为的,只是对现实世界的近似描述,数学“并不是真理,因而不必是相容的”(《数学:确定性的丧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版,P190);实际上,1931年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的提出,对数学确定性真的是毁灭性打击。数学不确定性的存在早就是数学界公认的事实。

  (3)、2002年5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国际著名学者约翰·齐曼再三强调“科学的不确定性以同样的精度覆盖和这个范围紧密相联的观察、工具、实验、推导、建模、理论化、修饰及评判(等等)实践的全部范围。”(《真科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版,P395-396);总之,约翰·齐曼一直在为科学本身的不确定性大声疾呼。

  (4)、霍金说过:“广义相对论在大爆炸邻近失效的原因是,它没有和不确定性原理相合并。爱因斯坦基于上帝不玩弄骰子的论断反对量子理论中的这个随机元素。然而所有证据表明,上帝完全是一名赌徒。”(霍金,《果壳中的宇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8月版,P79);根据理查德·费因曼“宇宙具有多重历史”的观念,世界起点本来就具有巨大数量的可能的宇宙历史,这些“可能的宇宙历史”中绝大多数都不适合智慧生命的发展,适合人类居住的宇宙的最初选择——人择宇宙,肯定是一种纯粹的随机性。

  什么是“大随机”?事实上,世界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时段,都存在不同的随机性;我们当然可以把这一切,包括世界起点的随机性,即所有随机性的总和,看成是“大随机”。还是黛博拉·J·本内特说得好:“在一个足够大的样本里,任何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都可能发生”(《随机性》2001年1月吉林人民出版社,P58);在足够大、足够长、足够多的宇宙样本样里,它可以竭尽人类的全部想象!在如此浩瀚无垠样本中的随机性,难道不是最最大的“大随机”吗?

  4、世界本来就是整合的,而且是大整合。

  在历史长河中,我们总是用“现在”来考察并界定“过去”和“未来”。可以认为,现今的整个世界都是整合世界;如果,我们把初始整合、尔后展开、最后结束全都囊括在整合之内;那么,在这个意义上的整合,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大整合。

  从逻辑上来讲,多元互动究竟会有哪些结果?至今,谁也说不清楚;也许,多元互动随机整合与随机展开本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从理论上来讲,最大的整合就是我们生活在其中、已有近150亿年历史的宇宙。整个人类、地球、太阳系、银河系都是浩瀚宇宙中很渺小的存在。如果,当你把人类与动物、植物、真菌、原初生物进行比较时;显然,世界现存的一切,包括宇宙,统统离不开人类文明——人们靠着一步步、一点一滴的积累才具有的一种知识体系。事实上,在整个宇宙中,确确实实不存在纯粹的客观世界或纯粹的主观世界。所以,主观与客观的分野、唯心与唯物的分野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阴与阳的分野、善与恶的分野一样,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同属于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的大同小异。人类认识王国中的一元论或二元论,最终都是匆匆的过客;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也将成为美好的回忆。人类认识的新篇章,将从新世界观的创新开始,把“必然到自由”的人类自信,重新回归到“随机与无奈”的未来。人类迈向继“神学时代”、“科学时代”之后的新时代——“未来第三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一个承认随机性、认识随机性、研究随机性、把握随机性的历史重担已经压向全体人类的双肩。

  (四)DDSZZ的进一步思考

  有关DDSZZ的进一步发展,绝对不是几个人所能完成的理论体系,也许需要几代人的积淀。下列几点思考仅仅是最粗略的一些建议。

  一、DDSZZ的定量思考

  【1】随机整合的级别与多元互动的级别具有相关性。比如,在狗眼里或鹅眼里的世界,及相应的随机整合级别,显然比古细菌的共生现象要高得多,但比人类却要低许多。

  【2】随机整合的级别与人类自主能力具有相关性。比如,麻将、朴克等凡是有人直接参与其中的游戏,显然比纯粹由机器开奖的彩球型的随机整合要复杂许多。因为,彩球是死物,不具备人类的自主性。

  【3】随机性的级别同样可以按“阶”分级。模仿1阶无限(21)、2阶无限(22),同样可以找出0阶随机、1阶随机……;比如,掷硬币与掷双骰子。

  【4】未来的可能性在概率上绝对不是均等的。比如,人的受精卵在640多亿种可能选择的型号里,经常出现的型号,应该相对集中在非常有限的几千种、或几百种型号上。这就是未来第三时代很有价值的攻关科题——大机率中的高概率现象。

  二、DDSZZ的时间思考

  时间是一个很古老的哲学概念,但它的真正内涵依然神秘。

  【1】时间——是具体事物从虚拟向实在的一种转换。在霍金的理论中,虚时间向实时间的转换只存在时间的起始点,目的是解决时间开端的困惑。在DDSZZ的观念里,未来总是不确定的、虚拟的;相反,过去是确定的、实在的。时间就是具体的随机整合从不确定向确定的一种转换,从虚拟向实在的一种转换。

  【2】时间总是具体的。人类为了保证钟表时间的稳定与准确,终于找到了石英振荡器、铯原子钟等,并通过GPS手段不间断的校正,才达到了今天的水平。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之一。但是,传统的钟表时间,确实不是真正的时间,它只是用来计算的一种手段或工具。想想宇宙大爆炸最初的时间都要用10-43秒、10-35秒、10-10秒、进行分割与描述,它的时间能与人类时间保持同一意义上的公正吗?看来,人们真的应该把精力集中到具体时间的确定与研究上,放弃对抽象时间或绝对时间的冥思苦想。

  三、DDSZZ的空间思考

  习惯的空间概念很抽象,有些类似容器的感觉,这是一个比时间更难说清楚的东西。

  【1】空间的本质。我国的教科书哲学把空间定义为“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育部组编,1999年6月高等教育出版社,P38)。实际上,空间除了伸张性与广延性以外,还有不少其他的属性:比如,空间与生死无关、与重量无关、与质地无关,比如,空间可以不具备叠加性;空间可以与运动形式无关等等。其实,空间与时间一样,都是具体的,不存在抽象空间或绝对空间。所以,新世界观认为:空间的本质应该是具体事物稳定性的重要表现形式。诸如,光子啊、灵感啊、关系啊、信息啊……它们究竟有没有空间?这些都是人民哲学应该大众议论的热门。

  【2】空间与时间关系:配套与关联。

  物理的空间与时间总是与质量联系在一起,在方程中都是独立参变量,时间t的正值与负值都能用。质量的空间通常用三维度量,加上时间这一维,宇宙的天体运动总是以四维时空中的轨迹来实施种种测算。毫无疑义,物理时空只是科学家运算的符号与工具。

  真实的空间与时间实际上必须与具体事物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如果,我们把2003年SAS病毒的时空,与大西洋海龟的时空进行比较的话,人们不难发现:海龟的空间及其配套的时间,肯定比SAS病毒更长寿、更海阔、更有乐趣。其实,任何具体事物的空间与时间从来就是配套的;太阳有太阳的空间及配套的时间,地球有地球的空间及配套的时间,张三、李四也各有张三、李四的空间及配套的时间……。空间与时间的配套与关联,就像正电荷与负电荷、男人与女人、太阳引力与地球逃逸等等一样;事实已经证明,配套与关联的空间与时间,也可以作为新的独立元,就像人类的精神意识一样,参与后续的DDSZZ。

  四、DDSZZ对把握随机性的设想

  【1】随机性不存在规律。人们不能用习惯的规律思维去把握随机性;这是不言而喻的基本事实。

  【2】以不确定性原理为借鉴,学会放弃。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在位置与动量,时间与能量之间,不能要求同时达到精确,必须放弃一个;看来,在客观与主观之间也存在类似情况,尤其表现在对未来的预见。

  【3】根据过去把握未来。根据特定条件下的规律现象,比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于是,人们可以断言,太阳一定会在明天升起。但不等于明天的太阳永远是确定的,尤其当太阳衰老或接近死亡的时候。

  【4】根据人类特有的高级整合能力把握随机性。比如,唐代推命之祖李虚中“百不失一二”的命运预测(《中国相术与命学探源》黄建良编著,新华出版社1993年4月,P24);比如,2007年11月,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位彩民总计获奖1.138亿元,创中国彩票历史上单人中奖最高纪录,除了偶然与运气以外,不能不承认他确实有一种特殊的高级整合能力。

  当今社会,人们对运气、机遇的认识,就像远古人类刚刚看到雷鸣、电闪时一样,无奈与无知同在!可以相信,只有当人们承认随机性,并认真面对它的时候,对随机性的把握才会真正有所收获。

  (五)DDSZZ的实现意义

  新世界观的现实意义是持续的、全方位的;今列举三点简述如下:

  1、只有用思想的武器,才能最终结束错误思想的垄断统治。

  历史证明:马列主义思想与马列主义运动确实给人类制造了不少的麻烦与灾难,留给人们许多痛定思痛的历史教训。1966年6月毛泽东在滴水洞就写信告诫过江青:“全世界一百多个党(引者注:此处指共产党),大多数的党不信马、列主义了,马克思、列宁也被人们打得粉碎了,何况我们呢?”(《江青姚文元传》叶永烈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11月,P276-277)。据谢韬透露,邓小平在1987年也说过“讲什么马列主义,我们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老百姓拥护了,讲什么主义都可以。”(2007年底,成都座谈会讲话记录)。由此可见,面对一个本来就被严重误解、曲解、谬解及人为扭曲的理论,我们又有什么理由硬要让13亿中国人民继续为它顶礼膜拜呢?

  其实,中国理论界长期沿袭黑格尔“对立统一”理论体系,这与西方著名学者崇尚《易经》的阴阳五行一样,这对人类的科技进步又有什么实际贡献呢?一个不能与时俱进的老古董,除了欣赏与借鉴之外,它还能继续引领时代的不断前进?中国的科学界至今依然与诺贝尔奖的无缘,难道没有思想长期禁锢的原因存在?

  随着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中国国门的继续打开,哲学思维的垄断、主流媒体的垄断,已经成为阻碍民族振兴与大国崛起最严重的思想障碍。在旧世界观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世界观创新的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正如“批判的武器离不开武器的批判”一样,错误的思想只能用思想的武器来终结。

  2、只有换个思路,才能让命运事业走上金光大道。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天有不测风云”已经达到基本满足的程度,这与国家对气象事业的巨额投入是分不开的。可惜,人们对婚姻预期、职业预期、健康预期、风险预测等等,凡是涉及命运预测的种种内容,包括“旦夕祸福”,依然停留在传统术数的水准上。改革开放以来,看相、算命、求卜的市场虽有见长,易学界的学术活动也很活跃;然而,这一切依然是民间的自发行为。国家既没有把“命运预测”看成是人类的永恒需求,也没有把命运事业提高到应有的地位。在命运事业与气象事业的比较中,前者几乎仍然处于空白与启蒙阶段。

  首先,这是旧世界观的禁锢。人们在否认神灵的同时,不分青红皂白地否定一切神奇现象,长期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当作封建迷信、伪科学实施全民大批判。所以,命运研究的长期停滞,也就见怪不怪了。

  其次,命运事业应该是科学与玄学的结合。真正的玄学是专门研究神奇现象的学问,是“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的学问,也是人类最早研究随机性、挑战随机性的学问。比如,八卦的卜算、中医的针灸、四柱的推断、佛家的坐禅、气功与武术的境界等等。可惜,百花齐放、百家齐鸣的时代尚未到来;如果能把DDSZZ的思路导入玄学研究,只有当人们确实换了一个思路,能够真正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高瞻远瞩的时候,中国的命运事业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金光大道。

  3、只有下决心大力研究随机性,才能真正地把握人类的未来。

  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已经经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第一个是神学时代,长达五千多年,人们普遍地奉信“神”的威力,一直延续到今天。第二个是科学时代,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人们对“规律”的崇拜取代了对“神”的崇拜,人们对“自由王国”(即“把握规律”)的追求,取代了对“天堂”的想往。

  正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宣告了科学时代确定性的终结。科学时代的科学精神不是对规律的不断发现,而是科学本身发展的不可抗拒性!正如普利高津的发现那样:整个世界已经被不稳定性、涨落、非线性系统、混沌等等的不确定性所包围,“确定性的终结”就是宣告随机时代的开始,这是一个全人类承认随机性、认识随机性、研究随机性、把握随机性的崭新时代。

  就像哥白尼的日心说,很快就取代了统治人类长达1400多年的地心说一样,科学技术本身的继续发展,包括人类对神奇、神秘、神奇现象的包容与耐心,人类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对随机现象短暂的迷茫与无奈,这不是我们放弃前进的理由;相反,人们只有下决心向随机性发起最猛烈的进取,人类的未来才能有真正的保障。

  结束语 综上可知,多元互动随机整合与随机展开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高度浓缩,作为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的序幕,作为改革开放沃土上的一朵鲜艳奇葩,她将接受新时代的风雨和全体人民的洗礼。但愿她的出现,真的能够终结习惯的规律思维及必然的因果联系,真的能够成为未来世界上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

  2009年3月26日

  【主要参考文献】:

  01、《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1999年5月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02、《确定性的终结》伊利亚·普利高津,1998年12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03、《时间简史》【英】史蒂芬·霍金著,1999年12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04、《果壳中的宇宙》【英】史蒂芬·霍金著,2002年8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05、《夸克与美洲豹》【美】M·盖尔曼著,2001年1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06、《生物共生的行星》林恩·马古利斯著,1999年12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07、《随机性》【美】黛博拉·J·本内特著,2001年1月吉林人民出版社;

  08、《人生发展心理学》华红琴等编著,2000年12月上海大学出版社,

  09、《DNA和命运》【美】格兰特·斯蒂恩著,2001年6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0、《白话易经全译本》白话易经编译组,1989年4月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1、《中国相术与命学探源》黄建良编著,新华出版社1993年4月;

  12、《当代天主教》傅乐安主编,1996年6月东方出版社;

  13、《唯物辩证法大纲》李达主编,1978年6月人民出版社;

  14、《逻辑学》【德】黑格尔著,1966年2月商务印书馆;

  15、《猜想与反驳》【英】卡尔·波普尔著,1986年8月上海译文出版社;

  16、“关于‘无限宇宙’的新探讨”吴鹏《新华文摘》1987年第8期;

  17、“哲学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高清海《新华文摘》1998年第9期;

  18、“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谢韬《炎黄春秋》200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