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网传奇霸业vip价格:雪域高原的“白衣天使”——记西藏那曲军分区门诊所护师、共产党员彭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23:58:32
雪域高原的“白衣天使” ——记西藏那曲军分区门诊所护师、共产党员彭燕 本报记者 何东宪 通讯员 陈伟平 黄 嵩 左图 西藏那曲军分区护师彭燕在巡诊路上(4月22日摄)。 赵海波摄(新华社发)

初夏的青藏高原,遍开着多彩的格桑花。别看它花小茎细,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沿山峦扎根。在西藏那曲军分区官兵和藏北羌塘高原农牧民心中,军分区门诊所护师、共产党员彭燕就是雪域高原上最美的一朵格桑花。

32岁的彭燕12年来在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风雪高原上,翻雪山、趟冰河、过沼泽……为守防官兵和当地农牧民送去关爱与健康。在被她救助过的官兵和群众心中,她就是雪域高原守护健康的“白衣天使”。

(一)

在西藏,人们都知道“远在阿里,苦在那曲”。这里紫外线照射强烈,空气中氧含量低,全年冰冻期在250天以上。根据医学测试,人在那曲即便是躺着睡觉,心脏负荷也相当于在平原负重20公斤行走。1999年8月,从成都军区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后,彭燕毅然走上了这片“生命禁区”。

一段时间,战友们不厌其烦地跟她念叨,“这儿不是女人待的地方,赶紧走吧……”

那段日子,彭燕犹豫过。然而,当她看到身边的战友数年、十数年甚至数十年无怨无悔地在高原上默默奉献,想到那么多身患高原疾病的战友需要去救治,想到那么多藏族群众渴望得到医生的帮助,她留了下来。

那曲的苦,不仅在于海拔高、气候冷、狂风烈、暴雪猛,还有随时可能致人于死地的险:高耸的雪峰,陡峭的深谷,不测的沼泽、冰河,以及常常发生的雪崩、塌方、泥石流……那曲军分区所辖部队,就分布在这片42万平方公里的雪域高原上,最远的基层单位距离军分区机关700多公里。

一个风雪弥漫的冬日,彭燕前往索县巡诊。去索县的路全是S形的,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冰雪覆盖的路面,汽车难以前行,彭燕背着个硕大药箱,下车步行。一阵风雪袭来,她一个跟头摔在地上,失去平衡的身子,沿着斜坡滑到了悬崖边。

半个身体悬空了!彭燕紧紧抱住悬崖边上凸起的一根冰柱,在同事们的拉扯下才爬回了路面。人上来了,可彭燕的10根手指却与冰柱冻在一起,挣不脱,扯不开,最后卫生员杨海捡来石头,一点点把冰柱敲碎,彭燕的手被冰碴儿刺得鲜血淋漓。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还是坚持巡诊完最后一个哨点。

第一次下基层巡诊的卫生员马安帮被深深震撼了:“面对如此的险情,彭燕居然一点儿不惧怕。”他哪里知道,这样的生死经历只是彭燕12年巡诊途中一个小小的插曲。

按军分区规定,每月必须有4名医护人员深入农牧区为群众义诊。门诊所医护人员平均每两个半月轮值一次,可彭燕除休假、出差、学习不在单位外,次次都主动参加。翻开门诊所的巡诊日志,彭燕112次巡诊、700余天义诊的足迹,历历在目。而彭燕写在身上的特殊“日志”却鲜有人知:全身上下23处摔伤,那是她用生命守护生命的记录。

2008年11月,彭燕和门诊所医生到那曲东三县部队巡诊,她感染风寒并伴发急性肺水肿,连续输液10多天才痊愈,但人已瘦得脱了形,身高1.64米的她体重只剩41公斤。军分区领导又一次瞒着她,把调离报告呈送西藏军区党委。彭燕知道后,马上找到领导,请他们收回报告,“我现在还年轻,身体还行,还顶得住。”彭燕的同事告诉记者,彭燕先后14次放弃了调离那曲的机会。

岁岁年年的风雪让彭燕懂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拥有坚强的心。彭燕说,“那曲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风雪12载,5万里巡诊路被彭燕踩在脚下。她为2万人次官兵、2.5万人次群众带去了健康,聆听了43名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挽救了42名危重患者的生命……

(二)

今年春节前夕,彭燕赴京参加全国妇联十届三次执委会。原本打算春节期间来给她拜年的藏族群众,提前捧着洁白的哈达从四面八方来了。

达萨乡55岁的布加阿妈将哈达挂在彭燕的脖子上,又从怀中掏出还带着体温的鸡蛋塞给彭燕。为了给彭燕送上诚挚的新春祝福,布加阿妈在雪夜里走了40多里路。布加阿妈记得,是眼前这位“金珠玛米”带来党的恩情,温暖了雪山脚下她的家。

那是一个飞雪漫天的傍晚,患肺结核的布加阿妈和3个年幼的孩子,蜷缩在自家房里。突然,耳边传来亲切的呼唤:“阿妈,阿妈!”抬头一看,彭燕和两名战友进了门。彭燕快步上前脱下棉大衣盖在布加阿妈的身上,又掏出一沓钱交给随行的战友,“快骑马到县城买两床棉被和一些酥油、米、面。”说罢,彭燕赶紧给布加阿妈把脉看病。第二天,彭燕又送来了很多药品……

冬去春来,布加阿妈的病好了。彭燕还给她家买来了2头小牛犊、4只小羊羔,还和战友一起给布加阿妈家搭建了温室大棚,手把手教她如何种植蔬菜。后来,布加阿妈家的土坯房换成了如今漂亮的新居。在新居落成那晚,布加阿妈在坝子里点起一堆篝火,与前来贺喜的乡亲们载歌载舞,深情地向他们讲述共产党的恩情。

在那曲,彭燕救助过的何止布加阿妈一家。

安多县牧民边巴的妻子唯色难产,命悬一线。正在牧区巡诊的彭燕闻讯后,不顾深夜风雪交加,背上药箱一路骑马赶去。她忍着12处摔伤的疼痛,从死神手中救回了唯色母子。

2008年11月的一个夜晚,突降的暴雪覆盖了那曲高原,刺骨的寒风在山谷中呼啸。深夜一点多,手机铃声将彭燕从梦中惊醒。一名藏族男子的声音带着哭腔说,“我是玛索日村的旦增,我阿妈快不行了……”没有一丝迟疑,彭燕立即起身出发。途中,她3次被狂风掀下马背……她告诉记者,“那次要是再晚去一会儿,阿妈就没救了。”

“我是共产党员,有困难就找我。”彭燕巡诊到哪里,总会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那里的群众。如今,在藏北高原能通信的地方,70%以上的群众都有彭燕的手机号码。

彭燕还是那曲镇敬老院24名藏族孤寡老人的“贴心女儿”。1999年,刚上高原的彭燕了解到那曲镇敬老院由于缺乏医生,24位老人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她主动当起了编外护理人员,12年如一日照顾这些老人。扎西阿爸记得,他有生以来吃的第一个生日蛋糕是彭燕买的;次仁吉老阿妈记得,她穿的第一件毛衣是彭燕从成都买来的;患心脏病的卓玛阿妈记得,每次生病住院都是彭燕为她忙前跑后……

彭燕也是那曲地区福利院35名藏族孤儿的“妈妈”。她和孩子们约定每周六上午一起度过。彭燕带孩子们做游戏,给他们上课,给他们讲理想,讲人生,讲真善美。她先后资助6万余元给孩子们购买衣物。在她的辅导下,还有7个孩子考上了内地中学藏族班。

(三)

征得彭燕同意,记者翻阅了她的日记。在1999年11月的一篇日记中,彭燕写道,“纵然我无法改变那曲恶劣的自然环境,但我可以为藏族群众的脱贫致富尽一份绵薄之力。”

彭燕告诉记者,生出如此感慨,是因为那天她第一次走进距驻地50里外的那曲县罗玛镇加贡村。当时的加贡村还很贫困,游牧为主的村民没有固定居所,一顶帐篷里挤着全家七八口人。

那一夜,彭燕失眠了。从小跟随父母在西藏军营长大,彭燕深知藏族群众是通过解放军认识共产党的,是解放军砸碎了他们身上的枷锁,让他们由农奴翻身做了主人。几十年来,让藏族群众过上好日子,是共产党和解放军的不懈追求。从此,彭燕在为藏族群众送去健康的同时,也努力寻找帮助藏族群众致富的方法。

走村串户中,彭燕发现,信息闭塞使偏远乡村的群众几乎与世隔绝。为了给群众送去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彭燕花了10个月的工资,购买了摄录机和笔记本电脑,录制了很多藏语信息节目。巡诊一路,彭燕就把致富信息和技术传送一路。她先后通过“电脑讲座”的方式宣讲党的惠农政策和经济信息217场次,给很多群众送去了致富的“金钥匙”……渐渐地不少群众的腰包鼓了,笑意浓了。在他们看来,彭燕就是一个“幸福使者”。

那曲县仁毛乡藏族民兵扎西,2002年前家境贫困。彭燕帮他买来拖拉机,让他干上了拖运沙石的活儿。几年时间,勤劳的扎西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盖上了新房,把拖拉机换成了汽车,还送孩子们去学校上学。

这天,彭燕巡诊又来到加贡村。给乡亲们体检完毕,彭燕取出笔记本电脑,把一张碟片放入光驱。瞬间,电脑里传出声音:“各位牧民朋友,今天讲授的内容是绒山羊养殖……”村民们个个听得津津有味,有的生怕记不住,还掏出笔认真记。彭燕会心地笑了。

采访中,那曲地委书记边巴说,“彭燕做的事虽然细小,但件件做到了人民群众的心坎里。她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你是一朵格桑花,把艳丽献给草原;你是一只辛劳的燕子,飞翔在那冰峰雪谷……”这是高原军民送给彭燕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