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舟优学派下载专区:学会对孩子说话:训诫的艺术——最该说的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1:59:22

学会对孩子说话:训诫的艺术——最该说的话

作者:  左岸读书

1、你自己来做决定吧。

   培养孩子的整个目的,都在于使孩子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灵、聪颖的智慧。因此整个孩子的培养计划,都是面向未来的。在预期孩子的未来个性方面,有两种实现途径。一种是对孩子已经犯下的小错误加以纠正,责备或管教孩子。另一种就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不良倾向,加以提前的预警。这时,做父母的就必须对孩子的一些日常行为加以规训。但是,训诫孩子并不是有些父母所理解的,动辄教训孩子,给他讲一通一通的大道理,告诉他你这么发展下去的可能性前景等。训诫孩子同样有着它的技巧或原则。这些原则的首要一点,就是有意识地给予孩子选择的自由,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父母常常训诫孩子,大多原因都是孩子不明白自己的日常行为的责任范围。这一点责任不在孩子,责任在于父母本身。比如,做父母的常常会为吃穿住行方面的一些小细节训诫孩子,但是父母们事先并没有告诉孩子,这些行为的界限在哪里。举一个吃饭方面的例子,父母们常常为孩子喝不完一杯牛奶,吃不完一个鸡蛋而生孩子的气,并且通常会告诉他一些粮食来之不易,应该节约的大道理。然而这样的父母是否在给孩子提供早餐之前,给孩子划定了明确的行动范围呢?“你是要半杯牛奶,还是一杯牛奶?”、“你是要半只鸡蛋,还是一只鸡蛋?”如果父母给予了孩子选择的机会,也就给孩子划定了明确的行动界限,同时也给了孩子以责任,这样,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是对自己的生活形态作决定的人,因此对于早餐究竟该喝多少牛奶,能喝多少牛奶,也就有了起码的责任心,时间长了,他就不至于总是浪费。当然,由于是孩子自己作的选择,即使这样的选择错了,做父母的也好纠正。   

总之,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们建议你这样说:“这件事   你自己来做决定。”。这么说可以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举个例子吧,你可以对你的女儿和她的小伙伴说:“你们来做决定,是想留在这里安静地玩儿,还是到外面去?”5分钟之后,孩子们依旧大声喧哗,你就可以再告诉他们:“我知道了,看来你们是决定到外面去了。”很简单的两句话,你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前因和后果的关系,你也不会被女儿看做是个“坏警察”――她能很清楚地了解:是她自己做的决定,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结果。   如果你的孩子做了什么事情让你生气,比如吃饭的时候不停地哼唱幼儿园学的新歌谣,或者试图用手里的青菜画一幅画,你就可以这样说:“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这样说好像问题出在你自己这边,然后请你的孩子帮你想一个解决办法。比如,这个办法就是等吃完饭,你开始洗碗的时候,他再唱歌给你听。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让他可以不把你看做是他的对立面。如果令你满意的惟一的解决办法是让孩子完全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么,你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让孩子能记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是遭到限制的。

2、上学时,记住你所需带的必须物品。

许多做父母的,总喜欢在餐桌上对孩子讲授人生哲学,这样,孩子的一天不是在被训诫中开始,就是在被训诫中结束。这种父母好像有特别多的人生智慧,一定要在进餐时进行传授,把他们叫做饭桌哲学家是挺恰当的。

事实上,进餐的时候,不是跟孩子讲授人生哲学、道德条例或礼貌言行的最佳时候。这时最适合的就是使孩子们知道家里有厨房和餐厅,有好吃的东西和令人愉快的气氛。

 吃早饭的时候最不适宜长谈,原因在于,这时候父母或孩子不是还没睡够,就是心里在烦着又要开始一天的辛苦学习或工作,稍稍有一点争辩,就可能使整天的心情糟糕起来的。而在吃晚饭的时候,由于忙了一整天,大家都累了,需要休息,这时最适宜的是闲话一些家常,使大家轻松快乐。

在有些家庭里,早饭的训诫过后,指责孩子的穿着不到位,样子邋里邋遢,做事丢三拉四,也是经常的一幕。有一位父亲就抱怨说:“我看到我儿子没把鞋带系好,就会生气。我真不知道究竟该强迫他把鞋带系好,还是就让他拖拖拉拉地走路。他这样做可能会觉得自己很自由,很随心所欲。但是我们就不能叫他负点责任吗?”

这位父亲的抱怨完全是比必要的。首先,训导孩子要负责任与孩子是否系好鞋带基本上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做父母的没必要为这些细节与孩子发生争执。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给他买没有鞋带的鞋,或干脆帮他把鞋带系好。他早晚会注意到这一点的。其次,孩子去上学,也没必要一定要打扮成一位“公主”或“王子”。如果是那样,那是会让孩子为了保持衣服的整洁而整天烦恼不已的。应该考虑到孩子跑、玩、跳的充分自由,而不应该把衣服的整洁放在首位。对孩子说他脏、说他邋里邋遢解决不了多少问题。真正的解决办法是保证孩子把游戏放在第一位,而把保持衣服的整洁放在其次。因此,买一打洗了就可以穿的便宜衬衫,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帮助,要比说若干该保持清洁的教训有用得多。  

在早晨的忙乱过后,孩子有时还会忘记拿课本、眼镜、文具盒等等,做父母的也不必为这些事大为生气,而应早把它看成是意料之中的。这时,最好的办法是把他忘的东西递给他,而不要加以训诫,说他忘性大,办事不认真。对孩子说“这是你的眼镜”要比向他说“我希望你不至于在眼睛瞎了之后,才记得带眼镜”好得多。对孩子说“你真没记性。要不是你的头还长在你的脑袋上,恐怕你连你的头也会忘了带”显然不如“记住你所需带的必须物品”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事实的陈述要比责备式的问话有帮助得多。在一切都准备妥当,孩子就要离家出门的时候,更不应该给孩子一连串的训诫和警告。这时,说“祝你今天快乐”是一句最好的离别话,它对孩子的影响肯定要比一般父母常说的“到了学校后要乖啊!”更为有用。而如果希望孩子放学后就马上回家,跟他说“五点钟见”也肯定比“放学后可别在半路上拐弯啊”清楚得多。   

3、别人的东西就是别人的……  

几乎在每一个家庭里,发现孩子把不属于他的东西带回家来时,都会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这种重视的态度是很好的,但是接下来的应对措施,往往就不得要领。  

发现孩子把别人家的东西带回家后,做父母的应该用激发自尊心的方式,引导他走上正途;而不应该来一通道德训诫或演一出“刑讯逼供”的好戏。这时,父母最好镇定而坚决地对他说:“这辆小汽车是人家的。还给人家去!”“这支枪不是你的,送回去。”假如发现孩子在逛超市时“偷”了店里的糖果,这时,最好面对面,毫不动感情地对孩子说:“你衣服里边口袋里的棒棒糖是糖果店的,放回去。”如果孩子否认口袋里有糖,我们就指给他看,并重复说:“这个棒棒糖是店里的,把它放回货架上去。”如果他不肯,我们就应从他的口袋里掏出来,并向他指明:“这是店里的东西,应该放在这儿。”如果发现孩子从自己的皮夹里偷了钱,这时你最好也别问他:“你是不是从我的皮夹里偷了钱?”,而应直接指出事实说:“你从我的皮夹里拿了十块钱,还给我。”当孩子把钱还回来以后,你可以严厉地说:“如果你需要钱用的话,你可以问我要。我们可以商量一下。你不能私自就决定了。”如果孩子否认这回事情,我们用不着跟他辩论,也不必要求他表白,只需坚定地对他说“你拿了钱,把它还给我”就可以了。如果孩子已经将钱花光,那么,接下来的讨论就不应该集中在他的品行如何这一点上,而应集中在他如何还款这个问题上。可以要求他做短工,也可以减少他的零花钱。总之千万别对孩子评价说:你是个贼,你这个骗子;或预言他这样做下去的下场;否则的话,他将来的前途就可能真如你所言那样。当然,追问孩子“为什么要怎样做”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他可能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如果你一定要他回答“为什么”,你所能得到的,就可能是另一个谎。此时,最好的办法是表示你愿意跟他讨论他需要用钱这件事:“我很失望,你连需要十块钱都不跟我讲。”“你需要钱的时候,一定要跟我说。事情总是可以商量。”   

总之,在发现孩子的“不轨”行为的时候,父母千万别逼迫孩子撒谎。这样,无疑就会对我们已经受伤的感情再划上一道伤。在训诫孩子的时候,我们应掌握的艺术是:“凡是我们已经知道了答案的,我们就绝不再提出问题来问”,我们只做公开的声明就可以了。这样的声明所产生的结果将是恰到好处的:给孩子的是他自己给自己带来的不快,以及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承担责任的处罚。   

4、你跟小玲两人都把衣服脱了,这是不准许的。   

在现代社会,如何告诫孩子“男女有别”,是非常让父母们伤脑筋的。因为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孩子们对与“性”相关的问题的兴趣会越来越浓烈。

父母应该坦然地面对孩子对“性”所表现出的浓烈兴趣。因为婴儿对自己身体的探索、对“异性”的探究,都是出于一种求知的好奇心理。生理构造上的不同,常常会使孩子产生出不可捉摸的感觉,逗引得他们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要弄清他自己的“装备”有没有出问题。   但是,男孩和女孩之间的这种好奇心理很难有得到满足的机会。因为父母即使是把生理构造上的男女差别跟孩子说明白了,他们仍然会继续互相探索,互相刺激对方,以求进一步弄明白。他们会发明一些游戏,比如玩医生看病、过家家等,以使他们的“探险工作”变得合理。他们也可能大胆地采取更进一步的实验,在彼此同意的情况下直接玩弄生殖器。诸如此类令人窘迫的事件,父母们往往无能为力。他们不是危言耸听地说这么做有什么恶果,就是担心孩子产生变态心理。即使是思想最开通的父母,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也不可能完全的不动声色。他们可能控制得住自己的情绪,不打孩子的屁股,不羞辱孩子,但是对孩子的这样一种探索行为究竟该如何处理,却也拿不定主意。以我们的年龄和时代来看,这的确是一件尴尬的事。跟性有关的探索行为有什么坏处?坏处就在于一方面使孩子感到自己有罪,另一方面又不能满足他的渴求。比如,两三岁的小女孩会好奇地看着男孩子撒尿,同样年龄段的男孩也喜欢偷看女孩上厕所,这一阶段的行为都可以看作是研究生理构造的男女差别的正常行为。但是,一旦孩子上了小学,这类行为便受到绝对的禁止。这时,孩子的内心就会产生焦虑,他回希望能延续这些行为。然而,即使是这些行为得到了延续,孩子们内心的需要也是绝对没办法通过看和触摸就能解决的。因此,面对孩子的这种冲动,做父母的不能娇纵,只能是限制。

父母如果发现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把裤子脱下来了,不可以问“你们在干什么?”也不可羞辱或申斥孩子。但是,我们也不能轻易就原谅孩子的这类行为,使他们找到藉口和理由等。正确的做法是叫他们把裤子穿好,另外找东西去玩。等到客人走了,就要坦白地跟孩子讨论这次“意外”事件。不要威胁,也不要说教,应该用明明白白的语气说:“你跟小玲两人都把衣服脱了,这是不准许的。如果你对男孩和女孩的差别感兴趣,就来问我们,我们会设法帮你把这些事弄清楚。但是绝对不许脱裤子。”以镇定而不含责备的语气来处理本该训诫孩子的一些事情,是训诫艺术的真正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