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太极拳杂谈(四)/李紫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3:12:47

日志

上一篇:太极拳杂谈(一)...

下一篇:太极拳杂谈(三)/...

|返回日志列表

[转] 太极拳杂谈(四)/李紫剑

  • 分享
  • 转载
  • 复制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 转播到微博
  • ..赞取消赞

转载自 乔峰 2011年08月30日 12:28 阅读(4)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

  • 举报
  • 字体:中

问:先生,拳谱上的海底针是用手指尖点,先生您却用拳峰杵;扇通背拳谱上讲的似乎是横劲,您用的却是直劲;抱虎推山的抱势好像是肘弯用力吧?您的用法却是用肘尖摆打……如果有人因此说这样做已经不是太极技法了,先生怎样解释?
    答:知道什么叫内外有别吗?对于太极拳来说,套路演练是一回事,实用招式则是另一回事,二者存在很大的差异。套路是给人看的,实用招式是与人战的,如果拿练的模式应对实战,往往会失手吃亏的。例如海底针,对于身壮力猛的撩裆脚,如果你的指头不是练铁指功已很有成就的话,去定对方的脚是有折断的危险的。但是用拳就不一样了,即使是一般人,用拳峰去杵脚面都不存在问题。
    海底针是什么?是定海神针的意思,是传说中重十万八千斤的金箍棒,并不是绣花针!因此海底针一定是重手法,而不是四两拨千斤的轻手法,所以其实用方法,一定不是手指轻击。    再如扇通背,诸书写作三通背、山通背、闪通背、三甬背……五花八门不一而是。扇通背是什么?从形与力上讲,扇通背就是拉弓式!就是两只手双向用力!这里的扇,就是拉满了的弓;而通背,就是两只手的贯通力。作为摔法用时,扇通背的后手是拉力,前手是斜面挤按力;后手刁腕前粘肘做反关节时,扇通背的后手是定力,前手是横力;而作为打法用时,扇通背的后手就是横力而前手则是直力。如果不这样因时因势变化,是绝对不会有好效果的!
  再如指裆捶,如果严格按照拳谱上的低弓步架势,就很难用于实战,一是不得力,二是不安全。如果用于击裆,就必须加以变通。怎么变?要看手法,如果是用拳面击裆,那么就应该把低弓步变成后跪步,这样打起来就顺手得力多了;如果是用手掌击裆,那么指裆捶就应该变成撩裆手,后立圆发力的撩击比前立圆发力的直击打起来更轻松,得手的把握更大。
  再如搂膝拗步,拳谱动作是搂手推掌,而对于实战来说,推掌无论如何都不如冲拳杀伤力大,因此每天轻飘飘慢悠悠地练搂手推掌,其实战作用绝对比不上劲力实足放长击远的左右搂手冲拳,即以一只手的左搂或右搂支持另一只手冲拳。
    这样的例子,在太极拳中比比皆是。不对每一招每一式做出举一反三的变化,你想用太极拳制敌是困难的。恪守标准功架招式的人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做专业的套路表演员。
    问:太极拳的特色是圆运动,这一点太极各门派均无异议。但是在太极拳是否是螺旋运动这个问题上,一些太极拳练家持有异议。请问先生,螺旋运动是不是太极拳的通用模式?圆运动和螺旋运动是不是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根本区别?
  答:螺旋是什么?螺旋是圆的形变!通俗地说,螺旋就是拉宽和拉长的圆,就是半径长度变量或轴线长度变量的圆。单纯的半径长度的变量把圆变成了平面螺旋,单纯的轴线长度的变量把圆变成柱形螺旋,半径和轴线的长度同时变量把圆变成锥形螺旋。    在圆运动过程中,只要圆的半径或轴线的长度发生了变量,或者圆的局部没有改变但圆的支点产生了位移,那么这个圆运动就必然呈现螺旋状态。
    当一个人的手在画圆时,只要他的重心在移动、步法在转换,他画的圆就一定是螺旋状!当一个人画圆时,只
要他的手臂有所拧转、身体有所扭转,身架高低有所变化,那么他画的圆就一定是螺旋。
    只要一个人画的圆在行经360度之后不是在原地与起点对接,那么就表明他画的圆的半径和轴线存在变量,那么他画的圆就一定是螺旋。    鉴于太极拳所有的圆都不是手的单独运动,都是在重心的变化、虚体的位移、局部的转换中完成的,所以从理论上来讲,太极运动必然呈现螺旋状态,而不可能以单纯的圆的形式存在。因此可以肯定,螺旋运动是太极拳的共性。如果有人说某某太极拳没有螺旋运动一说,那无异于说那种拳不是圆运动拳。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圆就不叫太极拳了!
    尽管太极拳强调圆运动和螺旋运动,但圆运动和螺旋运动却并非太极拳专有,中国众多的传统武术流派,也都有圆和螺旋的内容和要求。人们谈起太极的妙处时就往往拿少林拳说事,其实太极拳的功架和劲力少林拳亦无所不有,少林拳的云顶是圆,虎扑是圆,跟头、车轮、抢背也都是圆,掏心捶、冲天炮都是一边推进一边拧转手臂,其形势与力道绝对是螺旋。
  严格地说,少林拳的圆和螺旋的表现形式比太极拳更丰富、更精彩。所以,圆和螺旋不是也绝不可能是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根本区别!
    长期以来,世人对拳种的认识一直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坚信一个拳种与另一个拳种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种说法在武术界有相当大的市场,然而从学科学术的角度上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因为按照严格的学科学术分类,全人类的武术统属于一个学科,在这个大前提下,不同的拳种都是武术这个学科的分属。由于任何拳种都无法背离和改变武术的定义和宗旨,而相同的生理构造在完成同一目的的动作时必然重复相同的形式,目的相同必将导致动作相同,因此任何拳种都不可能与其他拳种有本质上的区别!
  拳种是武术个性化的存在形式,个性无法否决共性。拳种的存在只不过是表示传承途径和传承内容与其他拳种有差异,并不是说它什么都与别人不一样!长期以来,风格曾被视为拳种的重要标志,然而熟悉太极拳历史的人都知道,风格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因为杨澄甫先生的太极风格,不仅与他的叔辈不一样,而且与他的兄弟也不一样,但是没一个人敢说他们家族上上下下练的不是太极拳!
    因此对于习武者来说,一个人可以偏爱一个拳种、一些技术、一种风格、一脉传承,但实不宜以此“唯我独尊”。毕竟任何一个拳种都以形式独到为荣,而与独到相伴的则一定是它的局限性。

问:太极推手难以与拳击散打抗衡,这一点已是不争之事实。太极推手比赛推不出精彩,是四十多年的推手比赛得出的结论。太极散手能否打出精彩来,估计很难,日前的以太极技术为主体的武术职业联赛大家都看到了,如果说这就是太极神功的话,那么我有理由怀疑此前关于太极拳的所有传奇的真实性,那打法、那水平,比拳击、散打等差远了,看了叫人伤心。据职业联赛的组织人说,鉴于纯粹的太极招数不出彩,下一步准备再从其他拳种中选些招数与太极招数结成招数联盟。打造一个新的技术框架以规范比赛。听到这个消息,我一下就想起了数百年前的《王征南先生墓志铭》上的话:“今人以内家无可炫耀,于是于以外家掺入之——此学行当衰矣!”抚今思昔,令人感伤啊!请问先生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如何才能得以改变?
    答:我可以肯定一点,那就是太极拳不但可以精彩,而且能够精彩。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太极拳绝对精彩过,如果它一直是近二三十年的德性,它不太可能延续到今天。因为在冷兵时代,一个拳种的存亡是与它的实战威力息息相关的,它只有胜出才有存在的资格!
    太极拳精彩的年代,大致是在1850年至l930年前后的时段,在这一时段太极拳一门可以说是人才辈出、名播武林。而此前太极拳尚鲜为人知,此后柔弱流派渐成主流,太极拳已经“耻为将种”了。
    那么,当年的太极拳出彩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练习者少,但练习者下工夫的多,有功夫的多。
    2.外界对其知之甚少,因此少有专题对策。
    3.重视实力和功力练习。
    4.在遵守共性的前提下重视个性的张扬和发挥。各人有各人的风格,各人有各人的绝招。
  5.重视拳打脚踢技术。
  6.经常参与无规则打斗,胜负以一方无力再战或自动认输为准。
    7.多数练习者在练太极拳之前即有一定的名门功夫的底子
综上所述,可知现在太极拳的打斗形象不养眼,有两方面的因素,外在因素是大家对太极拳技术已经不陌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免疫力,内在因素是太极拳一直致力于自我弱化,实力不足、功力不足、无氧运动能力不足,尤其是打斗体验近乎空白,是严重的不足!
要改变太极拳不能打不好看的形象,除了恢复太极拳的实力训练和开放式打斗传统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重视对竞赛规则的研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太极拳怎么打和用什么技术方法打,不仅仅取决于太极拳自身的技法招数,更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竞技规则,从深层意义上讲,是规则决定技术,而不是技术左右规则。
从很大程度上讲,有什么样的规则就有什么类型的技术,规则的学术水平左右比赛的风格并决定比赛的精彩程度。现在的太极拳赛事不作为不精彩无人叫好,一言以蔽之,就是因为缺少一套适合太极拳表现自我的比赛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按拳击规则还是按教打规则打,太极拳都处于削足适履的状态,它连步履正常都做不到,哪里还会有精彩表现呢?
    太极拳高手当然可以适应各种规则的比赛,就像太极拳前辈那样,这样的比赛太极拳一旦胜出,其感染力和号召力将是惊人的。遗憾的是在当今太极拳界,这样能带着脚镣跳舞并且舞出精彩来的真正的大师已经难觅其踪了,我们不能拿大师的水平要求一般人,只能退而求其次。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自我弱化和功能转型诱导之后,太极拳要想重塑实战拳法的形象,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改变学术观念,提高竞技意识,树立强者形象。
    2.改变训练体系、训练方法和训练内容,恢复实力练习、强化拳脚攻击技术和打斗训练。
    3.以客观务实的态度接受外界的规则、参与外界的竞斗,例如以太极拳的直击、挥击、抛击的拳法和前踢、侧踢、摆踢的腿法参与散打比赛,事实上并不存在技术问题。因为这样一来双方的攻击武器的型号和数量相同,无所谓不对称不公平。如果不能获胜,只证明在此方面自己技逊一筹,不能怪规则不适。
    4.制定自己的竞技规则,以适应太极技术的发挥和太极风格的表现。在太极圈内达成共识之后向外界推出赛事,欢迎各界参与。
    以上各条,最后一条最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争也君子,在力与技I抗中展现儒雅气度;难在让外人看得明白感到美妙和奇妙并产生向往;难
在与其他规则有明显的不同,使人一望而知这是太极规则!制定这样的规则很难,但是太极
拳要想振兴,这样的规则非有不可!这是太极拳改变形象的必由之路,除此之外绝无二法!
    问:看出问题的人,往往就是解决问题的人,先生既然看到了问题的所在,想必对太极拳的竞赛规则也有所考虑。先生是否可以对大家披露一点自己在这方面的思路?
  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不是专题经营太极拳的,本没有这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但既然大家有这方面的要求,我也不妨谈一谈我的粗浅看法。    我构思的太极拳比赛规则如下:    1.比赛场地设于大块宽敞平坦场地的中间,赛场长两步、宽一步,呈长方形。四边划出边线,中间划出中线。中线两侧长宽各一步的范围,即双方各自的活动范围。
    2.攻防的双方可以一只脚踩在中线上,但不许完全越过中线;可以在己方活动区任意运动,但不许出界。
    3.比斗允许使用太极拳学术框架内的所有手法和技术。
    4.比斗不允许插眼、击裆、破面、刺喉、有意击打后脑等危险且可造成永久性伤害后果的技术动作。
    5.比斗分缠斗(推手)和打斗两种形式进行。缠斗不许使用击打动作,但打斗可以使用缠斗技术。
    6.本规则允许连击和重击,同时提倡在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适当照顾和保护对手。
    7.缠斗比赛时双方前脚同时踩在中线上,按要求单手相贴或双手相贴,然后听口令开始比斗;打斗比赛时双方前脚同时踩在中线上,双方身体保持距离,听口令开始打斗。
    8.缠斗比赛得分、失分、加分和扣分的标准。
    9.打斗比赛得分、失分、加分和扣分的标准。
    10.胜负判定。凡比赛进行足时者,以积分多少判胜负;凡一方因技术原因、身体原因及其他原因不能继续参加比赛者,判对方胜。
    以上就是我个人初步设想的基本
规则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将双方活动幅度限制在两步之内,是一项关键性方案,没有这一点,太极规则和其他规则就没有区别!没有这一点,太极拳的特色和风格就无法体现。
    在这种场地中,比斗的双方之问仅隔一线,攻击距离仅半步之遥,拳法可以覆盖对方三分之二的防区,腿法可以扫荡对方整个地盘,主动攻击将是非常有效的。
    进攻方的作战区域是两步,而防守方的防御区域只有一步,这就对防御一方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只有在这种明显的易攻难防局势下,才能真正体现出太极拳的犯者应手即仆、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传统精神。从理论上讲,这是应该的,从社会影响上讲,这是必须的。
  太极拳能不能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和四两拨千斤、犯者应手即仆,这一步的距离足可以验证出来,既然太极拳以我为圆心,不以强凌弱、快欺慢、有力打无力为然,那么举手判定这一步的空间内应该足足有余。如果太极拳真能将快腿重拳收拾得伏伏贴贴,那么,还有谁敢说太极拳不是实战功夫不能打人?但是如果一步之内太极八法竟然无法化解重拳快腿的凌利攻势,并且是现在不能而且以后也不能,那么我们除了认定太极八法不能实战之外难道还有别的选择吗?
    在这样的场地中这样的规则下,打斗的场景将是非常激烈、紧凑、密集和壮观的。双方要么主动攻击、要么有效还击反制,否则就只有挨打失败。在这种规则下,几乎不存在投机取巧的可能,因此比赛的精彩程度,将远远高于其他规则的打法。
    同时,规则也兼顾了安全的考虑,毕竟弱者距安全线仅有半步之遥,他随时都可以选择放弃而脱离是非之地。他不必担心对方会追出圈外打他,因为规则不允许,规则尊重他战斗的权利的同时,也为他放弃这种权利提供了方便。   
    在规则试行的第一步,场地的大小是人均一步,约l平方米左右,不能再大,再大就难以体现“身形一动,放人于丈外”和“有感皆应,无点不弹”、“以静制动”的太极风格。当试验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场地均可以略加扩展,达到人均一步半,约2.25平方米的样子。对于太极拳比斗而言,这样大的场地已经足够了,纵横各一步的场地已经足够一个好手演绎精彩了!
    问:先生的设想,我觉得有点意思,看得出先生曾做过这方面的尝试,并非纸上谈兵。请先生对具体细节略加解释,最好举例说明。
  答:前后两步的距离,足够一个人施展拳脚了;长宽各一步的场地,足够一个太极高手反制对方了。在前边我曾举过几个以太极拳法反击踢打的例子,其活动范围均未超过一步半距离,这足以说明两步长一步宽的场子,足够两个人拳打脚踢表现了。
    那么推手呢?定步推手时,双方面对面纵步站立,各以右脚踩在中线上,右手背贴对方右手背。然后一声令下,双手夺腕施招,相互以太极八法牵制与反制。凡能使对方脚移离原位或身体失衡倾跌一次者得一分,凡自行移位或失衡倾跌者判对方得一分,局终以积分多少判定胜负。
    活动推手时,除脚步可以移动外,其余大致如前。暂定双脚可在己方的地盘内任意行动,但只许一只脚穿过中线进入对方地盘。
  推手禁止任何击打动作,除允许使用太极八法外,允许发放和控制性擒拿,提倡制人而不伤人。凡以技巧胜人者奖分,纯以力胜者减分,始终以力死拼毫无技艺可言者不得分。
    活步推手时,凡能使对方出界、倾跌或被固定一次者得一分,凡自行出界或失衡倾跌者判对方得一分,局终以积分多少判定胜负。
  在两步长一步宽的场地上采用这样的规则比赛推手,我相信是能推出精彩的,并且随着总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规则的完善,比赛会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