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新城规划:名师汇聚 引领着一代代执著自强的南医人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06:59

名师汇聚

引领着一代代执著自强的南医人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16日   06 版)

    “教师是立校之基、兴校之本、强校之源”。南方医科大学毫不松懈地致力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近20位共和国将军曾在学校掌舵,重才、用才、聚才是他们共有和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著名医学教育家黄家驷教授、林兆耆教授、钱惪教授等,都曾在学校执教。2009年,学校自己培养的学生侯凡凡教授当选中科院院士,填补了广东省在职女院士的空白。

    目前学校拥有两院院士3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骨干教师14名,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6名,“长江学者”4名,国家杰青5名,“何梁何利奖”获得者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2人,广东省教学名师6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6人,有1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有博导334名、硕导853名。201名专家在国家和地方各类学术机构担任副理事长、副主委以上职务,30人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担任主编、副主编职务,3人获得“全国百名中青年医药科技之星”称号。有28名教授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9人被评为军队科学技术一代名师、伯乐奖,17人被评为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金星、银星、新星,有35人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71人获得军队“育才奖”。

    “耐得住寂寞做学问、甘当配角愿为人梯”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教授,是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建立了旨在推动临床外科学持续发展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体系,编著了世界首部《显微外科解剖学》,为我国显微外科长期跻身国际学术前列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我国数字人研究的大力倡导者和积极推动者,使我国数字医学研究跃居世界先进水平,2003年底公布“数字化虚拟中国人数据集”,使我国成为继美国、韩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虚拟可视人技术的国家,该成果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开创的临床解剖生物力学研究新领域,为航天医学等高精尖应用研究提供了先进技术平台,承担着神州载人飞船航天员着陆保障系统、宇航员太空行走中宇宙辐射的伤害与防护等重要研究任务。创办人体标本陈列馆享誉全球,成为体现我国解剖水平、开展国际交流的重要学术窗口。主编上千万字的《现代临床解剖学丛书》和《钟世镇临床解剖学图谱全集》,成为现代临床解剖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中科院院士姚开泰教授是国内著名肿瘤病理学专家,我国鼻咽癌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亚硝胺类化学致癌物可以导致人类鼻咽癌,首次建立了人胚鼻咽上皮细胞培养方法,首次建成了有EB病毒潜伏感染的人鼻咽癌上皮细胞株,首次建立了人胚鼻咽、成人鼻咽和鼻咽癌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和确定了六个有代表性的与鼻咽癌相关基因;在国内外首次开展鼻咽癌一万多个人类基因cDNA表达阵列谱分析,并筛选出一个新的与鼻咽癌相关的新基因,在鼻咽癌分子机制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凡凡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临床医学科学家。她揭示了慢性肾脏病及其主要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发现了氧化蛋白质产物等促进肾脏病变和导致心血管并发症的新致病分子,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靶标;她阐明了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发病的分子基础,为这种50年来困扰肾脏病学界的透析致残性并发症提出了新干预途径,为防治慢性肾脏病这一对公共健康有重大影响的慢性疾病群提供了新策略。她在世界上首次证实了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能降低晚期慢性肾脏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风险,改变了对这种疾病的传统治疗理念,使患者发生肾衰竭的风险降低了43%。该成果发表在医学类国际期刊《N EnglJ Med》,填补了“中国大陆医学单位在这个期刊上发表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均为大陆学者”两个空白;该成果被载入内科学经典教科书“希氏内科学(Cecil Medicine)”,并被内科学权威期刊《内科学年鉴》列为“近年对内科学和肾脏病学临床实践最重要的研究之一”,被教育部评为2006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组织、完成的我国慢性肾脏病心血管病变等主要致死、致残性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为针对我国患者特点进行防治提供了证据;为结核、菌血症等透析患者的主要感染并发症建立了防治新方法,使上述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了50%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已在全国上百家医院应用。

    舒斯云教授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人脑内与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新区域,国际学术界将这一区域以她的姓氏命名,称之为“舒氏区”,被评为“2000年度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2001年度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尹炳生教授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头胸心电导联理论,被誉为心电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称为“尹氏导联”。张汉承教授在国际率先开展泪液学的系统研究,被誉为“泪液学之父”,“泪液学”英文单词Dacryology亦为其所创造。李树祥教授于1996年成功研制首台国产X刀,使我国成为继美、德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生产X刀的国家。陈武凡教授连续两次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973"项目,开展的基于模糊随机建模医学成像与图像分析新技术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国内首次提出符合中国医院工作流程的功能化PACS系统,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骆抗先教授明确了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的基本特征,为国家标准提供了基本数据,率先建立乙肝病毒基因变异病毒活性、定量、复制水平等系列检测方法。周殿元教授开辟了消化内镜临床应用新领域,创立了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多种筛检新方法,在慢性胃肠疾病病因学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0年获得广东省领军人才项目、200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夫拉姆·赫什科教授在学校基因研究所任教和创建科研团队,俞梦孙、陈可冀院士为学校的双聘院士,一批学术界大家名师和社会杰出人士成为学校的名誉教授、客座教授,现有来自美、德等7个国家30多名外籍教师在学校任教,哈佛、牛津等国际名校和医疗机构200多名著名专家学者成为学校研究生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