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开发报告:《汉典》用了我的两条引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0:35:22
       中国规模最大的汉语工具书《汉典》,竟然用了我拙作里的两条引文。

      “引文”也叫“词例”,就是在【词语解释】中,对某词的某种意思引来某篇文章中的某一句或几句话作为例子,我们时常提到的“举例说明”就是这层意思。大凡《词典》或《辞典》的引文都是比较严谨和规范的,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年版的《小说词语汇释》,也属于辞书之类,其引文只限定在64种中国古典小说之中。《汉典》限定了多少种?不得而知。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我的一篇短文也被纳入“多少种”之列了,而且,居然还为两个词语——“泼皮”和“小意思”——作了词例。

       看看,就是这两条——

 

泼皮(潑皮) pō pí ㄆㄛㄆㄧˊ

       (1).流氓,无赖。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我穷则穷是秀才的妻室,你穷则穷是府尹的门楣,那些儿输与这两个泼皮?”《水浒传》第六回:“且説菜园左近有二三十个赌博不成材破落户泼皮,泛常在园内偷盗菜蔬,靠着养身。” 鲁迅 《华盖集·通讯》:“摇身一变,化为泼皮。”

       (2).活泼;调皮。 陈传瑜 《自忖》:“那年他四十二岁,还泼皮得很,还像小伙子一样轻狂,一样顶摔打。”

       (3).指生命力旺盛。曹靖华《飞花集·顽猴探头树枝间,蟠桃哪有灵枣鲜》:“它泼皮、倔强、耐旱、耐涝、耐寒、耐碱。”

 

小意思 xiǎo yì sī  ㄒㄧㄠˇ ㄧˋ ㄙㄧ

       (1).称所赠送礼物的谦词。亦直指微薄的心意。《官场现形记》第一回:“ 王乡绅就説:‘我们带来的点小意思,交代了没有?’”《中国歌谣资料二集·我家哥哥上战场》:“布底鞋,壮又壮,送给哥哥上前方,虽然这是小意思,表表弟弟的热心肠。”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译文>复刊词》:“文字之外多加图画,也有和文字有关系的,意在助趣;也有和文字没关系的,那就算是我们贡献给读者的一点小意思。”

       (2).喻不值一提的事物。 赵树理 《三里湾》十六:“丢了什么没有,等玉生晌午回去一查就知道了。依我说,都是些小意思!算了吧,娘!” 陈传瑜 《自忖》:“小意思,对于守本老汉,受这点儿罪,象老槐树蹭去一点儿粗皮。”

 

       这是《汉典》里的原文,我照样搬了下来。

       “泼皮”和“小意思”出自我的同一篇小说——《自忖》。《自忖》写于1981年底我回老家的时候,只用了一个晚上,是点着煤油灯扒在土炕上草就的,第二天一早就从当地邮电局寄了出去。想不到,1982年的《人民文学》第二期就给发表了,节奏够快的了。更想不到,《汉典》会从我这篇草就的小说中选用了两条词例,而且还跟《举案齐眉》、《水浒传》、鲁迅的《华盖集》、曹靖华的《飞花集》、《官场现形记》、《中国歌谣资料》、鲁迅的《且介亭杂文末编》和赵树理的《三里湾》这些名著、名家摆在一起了。真得感谢哪位文字学家、《汉典》的编者这么瞧得起我,让我在这些名著、名家之间插了个小楔子。

       “泼皮”和“小意思”都是我们家乡的土俗的话,这些用法在普通老百姓嘴里极为普通,我不过就是运用群众语言写在小说里而已,并没刻意去创造这两个词汇的一种新的用法。结果,意料不到却被选为引文,用以证明这词还有这么一种使用方法。一位作家朋友祝贺我说:“老兄可以啊!一个作家,写一辈子东西,不见得在大型工具书里留下一丝痕迹。你,一篇文章,一下子就俩……”

       他说得不错。刘勰的《文心雕龙》里有这么一句话:“义典则弘……”文章写出“典”来才值得存世而流传。可是,我的这两个“典”分明是从家乡话里借来的,由此看来,写文章还是少“拽”为好,还是多向老百姓学习,平平实实地说话,朴朴实实地作文,实实在在地做人,着着实实地干事儿……总之,离不开一个“实”字。对吗?(陈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