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皮肤病医院皮肤科:女员工曝华商会内幕:深夜造访客户下榻酒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38:32

女员工曝华商会内幕:深夜造访客户下榻酒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3日 10:32  荆楚网-楚天金报
图为:卢俊卿

  楚天金报讯 近日,两名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下称华商会)工作人员相继向记者曝光该协会内幕。据她们透露,华商会是一个唯利是图的机构,公司只管向员工要“业绩”,即拉会员、理事,催要会员费,而不管员工使用什么手段。甚至要求女员工深夜造访客户下榻的酒店“谈业务”。

  “俯视营销”

  摄像头催逼业务员

  小慕(化名)曾是华商会员工,工作三个月即已离职。

  她对记者说,2007年,她经朋友介绍,进入天九伟业集团工作。由于工作经验丰富,她还当上经理,带着一个十多人的团队。

  “天九伟业、天九儒商及华商会是同一组人马,搞的是‘俯视营销’。”她说,总公司下面有几个分公司,有的分公司有三四个总监团队,总监团队下面又设四五个经理团队,层层管理。

  业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打电话。从网上和报纸上找大量客户资料,然后以各种名义和理由找客户单位的“一把手”,找到后就发文件,次日回访,重点跟踪。业务员完不成的,转给经理,经理搞不定的,就由总监、总经理出面;像几百万的单子,就得卢俊卿本人出面了。

  “我们的头顶还安了摄像头,随时监控。不打电话,看到了就罚款。”小慕说,一个经理团队的任务差不多有二十万左右,人均一到两万;完不成任务的,少一万扣一百,还要找担保人。

  她说,业务员每天至少要完成二三十份传真,而且是有效传真。所谓“有效传真”,就是和客户单位“一把手”本人通过话的,对方能看到的文件资料。业务员回访客户时,要介绍协会的高端性,然后让客户准备材料,“客户不做,就训他,或者死缠滥打,客户累了烦了也就做了。”

  不择手段

  女业务员夜探酒店

  小慕说,这家公司只管向员工要业绩,而不管用什么手段。有的业务员为了拉业绩,还会冒充某个领导的亲戚,或某部门主管领导。例如,为了拉企业家入会,他们会以投资部主任的身份出现。“一旦客户交了钱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他们承诺客户能见到某领导,客户来了发现不是,他们就说领导有事,让谁谁来了。一般客户也不会因为几千元或者几万元跟他们计较。”

  小慕说,她在公司工作期间,“公司居然鼓励女业务员在开大会期间,半夜造访客户下榻的酒店,说是清静好谈业务。”她说,自己因为不能像女业务员们那样见客户,没几个月就不干了。

  小慕说,2007年公司员工底薪是800元,经理是1500元,总监可能是2500元,总经理可能是6000元。“如果不要底薪,提成能达到23%-28%;业绩越高,提成和各种奖励越多。”

  “接见”真相

  拿到合影回去忽悠

  小慕认为,华商会就是一个桥梁:企业交费后成为会员,互相认识,甚至可以见到某些领导。会员和领导合影后,拿到当地去可以忽悠当地政府、消费者和老百姓。有人交了几十万或几百万元,就能成为分会会长,也可以在当地独立运作一些项目。

  小慕证实,华商会所说的“能见到领导人”属实。“我还作为礼仪小姐上台协助颁奖,领导人就在我旁边。但是都是退下来的领导人,说是接见,其实是颁奖,颁奖完就走了。有些领导来了都不知道是什么会。”

  重奖政策

  拉到100万奖励2万

  8月19日下午,记者联系到正在华商会工作的小美(化名)。她的说法基本与小慕一致。

  小美说,她今年本来是抱着做慈善的心态来到这个协会,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发现与自己想像的差距很大。

  小美目前的工作,主要是收发快件以及与客户电话沟通,属于协会内部最基层的员工。

  她坦言,一个公司若想成为协会会员,首要条件是“必须有钱”。员工会给每一个申请加入的企业做资质审核,但是,据小美观察,很多员工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她所认识的一个员工是学广播学的,竟被拉去审核金融企业。

  小美说,协会上层领导强调最多的是要求企业多交钱,“即使你有资质,但要是没钱,也入不了会。”小美对协会的这种做法很不以为然,“有些小公司刚刚起步,正需要钱,需要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时候,协会却因为他们没钱而不接受他们。”小美说。

  “我来的时间不长,没做成功几个,”小美说,她们与一般业务员一样,会有提成和业绩排名。“我见过一个做得最多的业务员,拉来了100万元,公司马上奖励了她2万元。”至于这一百万元究竟是会员费,还是用作慈善,小美并不知道。

  对于近段时间传得沸沸扬扬的“中非希望工程”项目,小美表示,内部员工都很关注此事。小美还告诉记者,“卢星宇事件”对协会产生了一些冲击,“8月18日开华商大会,很多人在吃饭休息的时候把这个事当成笑话在谈。”为此,小美心里很不舒服。她的一些同事已经动了离职的念头。

  专家声音

  若想不被质疑有两条路可走

  “中非希望工程”项目主席卢俊卿曾表示,“中非希望工程”是百分之百纯公益项目。为此,记者采访了山东大学哲社学院高鉴国教授。高教授认为,由于国内在如何区分慈善基金的性质方面缺乏明确规定,“中非希望工程”在“公”“私”两端之间打擦边球,让人无可奈何。

  高鉴国说,国外先进的慈善基金项目,能够做到公私分明,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有明显界定。以英国为例,即使是企业下设慈善社团,也要分别注册,各有各的注册号。公司与社团严格区分,公司以盈利为目的,社团则多为纯公益性质。这样一来,政府和公众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公司”或“社团”进行监督。

  高鉴国指出,“中非希望工程”若想不被质疑,其实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它的负责人把钱直接捐给慈善基金或慈善服务机构,这样就是纯公益项目;要么自己成立独立运作的基金会,这样也不会受到人们质疑。”

  高鉴国认为,目前国内慈善机构虽然也有监管,但监管形式比较单一、落后。“在公布财务状况时,高调公布收入,低调处理支出,似乎成为目前慈善行业的通病。”(综合《齐鲁晚报》《京华时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