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波萝莉酱25秒视频:南师讲述:因缘际会三代情——忆张冲(珍贵回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1:24:28

1937年春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和国民党代表张冲(中)在西安七贤。
因缘际会三代情——忆张冲
【南怀瑾先生口述 练性乾记录】
我一生研究佛法、深信人生的际遇有时是很奇妙的,只能作佛法的因缘才能解释。我同张冲先生(淮南、怀南)只有过短短的几次接触,现在却成了三代的情谊。
今年(一九九三年)春天,乐清市政协委员黄真雄先生来电,说经中央批准,遵照张冲遗嘱,将他的棺木迁回故乡,墓地建设正在筹备中,黄真雄说:“听说张冲跟你很好,大家希望请你写一篇碑文。”我当时出于感情,满口答应,说“应该”。张冲的孙子张俭若接过电话,开口就叫我老前辈,说自己对祖父的事情实在搞不清楚,希望我写点回忆介绍文章,我也满口答应。我请他寄一些有关张冲的资料给我参考。
香港《文汇报》记者王大兆,也是温州人,一次来我家作客,也提起淮南先生,鼓励我写回忆文章。他说周恩来有一篇悼张冲的文章。问我看过没有;我说没有,很想读一读。王大兆很快给我送来。周恩来的这篇悼文写得很好,真有感情,没有党八股。
正在这时,又接到雁荡公司赵忠列的电话,说邱清华先生来港,一定要来看看我。邱清华的大名我已久闻久仰。我同他的哥哥只有一面之缘,邱清泉在淮海战役时任兵团司令,在中国战史上也算一个名人。他们兄弟,哥哥是国民党,弟弟是共产党,当年蒋老头子曾责问邱清泉,你弟弟怎么跑到共产党那里去?邱清泉说,我也管不了。这些事情都是很有名的。后来我也听说,温州的和平解决,邱清华是主要领导人之一。邱清华来时,见面一看,也是七旬老人了。但他非常谦虚,叫我老前辈。我说我比你大了几岁。一说起来,原来他是淮南先生的女婿,他的太太张雪梅是张冲原配夫人高氏所生。
这些事情发生在今年春天。后来,张俭若托人捎来了有关资料,我都看了。关于张冲的生平业绩我无法作全面的介绍,我同张冲的交流,是在抗战时的重庆,短短的两三个月时间,他那时忙得很,我也忙,见面七八次。作这篇短文,只是谈谈我同他的因缘,不足以作史料凭证。
大约在一九三九年秋天,那时我二十二岁,担任大小凉山垦殖公司总经理兼自卫团总指挥。这个垦殖公司是由四川一批前清遗少以及不得意的军官、失意政客和江湖上的豪侠之士发起的,这些人有志于国家天下,又很散漫不羁。当时中央(国民党政府)需要兵力、财力、人力共同抗日。但这些人跟中央有距离,格格不入。这个垦殖公司的范围包括川南、滇北和西康,名义上是准备开发这个地区,实际上是想搞一个独立王国,建立了自卫团,组织兵源,把当地的土匪也拉进来。我这个总经理兼总指挥,二十来岁,怕别人看不起,就留起了胡子,冒充四十多岁。
当时,我实际上是光杆一人,无亲无戚,下面是一班乌合之众。但是,四川军阀怀疑我是中央派来的。当时,国民党在四川有两个富于神秘性的活动,是很厉害的,一个是康泽的别动队,一个是军委会蒋委员长的参谋团。当地军阀怀疑我不是别动队,就是参谋团的人,而中央对我又搞不清楚。所以,当时我是身处孤危之地,环境复杂,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这时,有人向我建议,说:你的同乡张冲,现任军委顾问处处长,蒋委员长对他依畀很深,言听计从,你最好设法跟他联络。我一听,想起有这个人。张冲比我大十多岁,他在国民党里当官、荣耀乡里的时候,我还只有十二三岁。关于他的身世、经历,我那时都不懂,但他带俄罗斯太太回乡,我们乡人去看热闹,这些印象都有。还有,我十一岁进乐清第一高等小学读书,只读一年就背榜毕业。那时的高等小学所学的课程等于初中的一半,能进入高等小学并毕业,在当时是不简单的事。而我从小受私塾教育,数学、英语都不会。后来,听我父亲说,多亏了高性朴先生的鼎力举荐。这位高性朴先生就是张冲的岳父、张冲元配夫人高氏的父亲。
正在我的垦殖公司处境尴尬的情况下,为找一个凭藉,只好试试看,写了一封信给张冲。我也不知道他的地址,信封上只写上“重庆,军事委员会顾问办事处”。信发出后,我并不抱太多的希望。想不到一个礼拜后,就接到张冲的回信。他在信中很客气,希望我立刻到重庆谈谈。我真是喜出望外,灰暗的天幕终于露出了一线曙光。
我立即出发到重庆找张冲。重庆遭日机轰炸,断垣残壁。那天傍晚,我找到他的家。女佣人通报后,张冲马上出来迎接,他拉住我的手,用家乡的土话叫我“童子痨”,“童子痨”是温州人骂小孩的话,相当于北方的“小鬼”和上海话的“小赤佬”,初次风面,用这种称呼,相反的增加了亲近感。我们谈得很得意,他留我吃饭,鼓励我放胆去做。
后来,我到他家去过好几次。对我的大小凉山垦殖公司,张冲没有给我什么直接的支持或资助,他只是给我出过一些主意。当时,有人利用林森主席出面,正在筹建一个西南建设公司,总经理的职务准备由朱铎民担任,他是朱味渊先生的学生,与我有同门之谊。张冲叫我同他联手。我考虑了一下,觉得不好,因为西南建设公司有孔祥熙参与,有点不便。西南公司后来也是半途而废。另外,当我谈起中央对我的公司可能有所怀疑时,张冲叫我不必担心,说戴雨农(笠)同他很熟,“你去看戴雨农,我也会同他打招呼。
我为垦殖公司的事去找张冲,他对我后来的发展虽然没有多大的帮助,我搞了一两年就洁身而退。但张冲当年对我的鼓励和他告诉我的一些他个人的经历,却是永世难忘的。
他鼓励我说:“我看你这个人其志不小。放胆去做,你怕什么?我三十二岁当中央委员,上过三次断头台,(那是指他曾经坐过牢,青年时,担任中国国民党特派员,在东北被捕的事)。当今世界上四大领袖,我见过三位,苏联的斯大林,德国的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我们家乡出来的人,都是有大气派的。你我都是不平常。”
张冲当时担任的军委顾问处处长的工作,负责接待联络苏联的军事顾问,责任很重大,而且很忙。那时,日本飞机对中国狂轰滥炸,中国的空军根本对付不了。英国和美国都不理,通过张冲的努力,把苏联空军拉过来参战,使空战有了转机。张冲的功劳是很大的。所以,他在蒋介石身边的确是个红人。
有一次,在张冲家吃饭,我问起他的那位俄罗斯太太,他说:“童子痨。她早已回去了。”于是,张冲对我讲了一桩至今还鲜为人知的秘密。他说:一次,蒋委员长突然叫他到苏联做一件事,但要他先同俄罗斯太太娜达分手,把她送回去。蒋给了他五万块钱,张冲把这笔钱给了娜达,把她送走。蒋介石给他的任务是把蒋经国从苏联弄回来。张冲到了苏联,找机会向斯大林提出这个要求,斯大林说:“好,答应你。但是,你们把牛兰夫妻放了。”(这等于是变相的人质交换。牛兰夫妇是第三国际秘密派到中国的,抓牛兰夫妻的案子是国民党特工的杰作)。张冲提出要先见蒋经国。斯大林同意。张冲立即密电请示重庆,蒋老头子同意放牛兰夫妇。
过了两天,苏联方面把蒋经国带来,张冲告诉他,他爸爸要他回去。张冲再次找到斯大林,他知道斯大林是个权谋善变的人,请他马上下命令放人。斯大林这时表现出大度,用俗话说就是人情做到底,同意蒋经国把他的苏联太太和他们在苏联所生的儿子孝文一起带走。张冲顺利地完成了这个任务。所以蒋老头子对张冲更信任有加。
这些都是张冲亲口对我讲的故事。后来我到了台湾,与当年同张冲有交情的温州同乡姚琮(味辛)和叶会西先生聚会的时候,谈起张冲,他们也说听他讲过这件事。但是,关于张冲受命把蒋经国寻找回国的这一段内幕,据我所知,至今还未见之于公开发表的文字。
张冲只活了短短的三十七年,他生前为国家、为民族做的许多事情都具有高度的机密性,他自己没有留下文字资料就匆匆离去。对于他的死,当年也有许多猜测、谣传。现在,张冲生前的同事好友,大多已经作古,有关的历史档案恐也难以收集齐全。因此,整理张冲的生平业绩,只能从大处着眼,宜粗不宜细,让历史下的疑点静静地伴随他在青山长眠。
张冲去世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现在家乡父老要为他修墓,我遵嘱写去了一个墓志:
国士无双
张冲怀南先生宴息之处
乡弟南怀瑾敬志
最后查看资料,发现当年张冲去世,朱玉阶(德)总司令在挽联中也有“国士无双”四个字,这或许可以说明,张冲虽然是国民党党国重臣,但他是超党派的,他的短暂的一生,是为国家、为民族,碧血丹心,鞠躬尽瘁,奉献了他的青春年华。我这里不写“张冲之墓”,只写了“宴息之处”,张冲先生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我近来实在太忙,几次提笔写张冲先生,都没有完稿,虽然所记事迹不多,而且旧习难改,喜欢用古体文字,自己看了也不满意。正好练性乾从北京到来,他要为我写文章,又作讲课记录,我和他讲到怀南的事,他很在兴趣,而且彼此都是温州同乡,他从小也听说过张冲先生的一些故事。因此,我说:你也是温州后起之秀中的一支笔,况且又是《海外文摘》主笔政的人,就请你为我代劳了,了我对故人一悉心愿吧,并此致谢。
忆张冲,说现在,青山青史两凄迷。
一九九三年五月二十七日
张冲先生生平简介:
张冲,字淮南,又作怀南。浙江乐清人。1919年考入温州省立第十中学。在“五四”运动中,曾组织“醒华会”。
1923年考入北京交通大学,学俄文。后转入哈尔滨法政大学,并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哈尔滨市党部委员兼青年部长。曾被奉军逮捕入狱,东北易帜后获释。嗣后历任国民党哈尔滨市党部特派员、国民党天津市党部委员、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总干事、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电影事业处处长等职。
1935年在国民党四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从1935年下半年开始,奉命参与同中共代表进行秘密谈判,其间曾到陕北瓦窑堡与毛泽东、周恩来会晤,对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1936年12月随蒋介石到西安,12日西安事变爆发,被扣押。次年抗战爆发,任军事委员会第六部主任秘书。同年冬出访苏联,任实业考察团副团长。后调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厅顾问事务处中将处长。
1941年3月兼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理副部长。同年8月11日病逝。


回忆尊亲解密历史——
张冲女儿忆父亲
作者:傅通先
在杭州宝石山下一个大院里,生活着一对身份特殊的耄耋伴侣:一位是曾担任过浙南游击纵队副政委、括苍支队政委,解放后历任浙江省农业机械厅厅长、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的邱清华;一位是曾担任过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政治指导员,解放后历任《浙南大众报》总编辑、《浙江日报》副总编辑的张雪梅。  然而,这对革命伉俪却出身于敌对营垒里的显赫之家。邱清华生于名门望族,堂兄邱清泉是国民党王牌军二兵团司令;张雪梅的父亲张冲32岁就当上了国民党最年轻的中央执行委员,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由于夫妻俩身份特殊,尽管他们在大革命洪流中反叛家庭投身革命,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汗马功劳,但“文革”中他俩依然被假想为“打入革命队伍的内奸夫妻”,分别被关了三年半和四年的“牛棚”。而当人们客观审视历史之后,竟然发现他们的父辈张冲是位对国家民族有大功的历史人物。
今秋丹桂初香的一个夜晚,张雪梅热情地向记者回忆了她所知道的父亲张冲。
关心女儿的品行和婚姻
张冲字淮南,1904年生于浙江乐清琯头村。他少年机敏,5岁能诵《诗经》的一些篇章,念小学时即能旁征博引作长文。10岁那年慈母金老夫人为他定下“娃娃亲”,女方之父高性朴,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识渊博,见未来女婿“风采异人”,非常喜爱,亲自悉心授业。张冲17岁与同龄的高志骧完婚,次年生子张炎,一年后又生女张雪梅。20岁张冲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北京交通大学,后以官费生转入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次年又考入哈尔滨法政大学,毕业后官运亨通。
张雪梅说:父亲与母亲20岁就分居了。在我8岁那年,父亲带了个俄国夫人娜丹回来。他们在哈尔滨俄语圈子里结识,父亲因参与国民革命而被张作霖逮捕,娜丹为营救父亲奔走呼号,两人感情日深而结合。后来,娜丹无意中得知我母亲的存在,执意要来老家向母亲当面道歉。娜丹人很好,有良心,我们全家真诚接纳了她。可是蒋介石不放心这个苏联女子,他对父亲说:“你在我身边工作,难保不泄漏机密。”蒋介石给了娜丹很多钱,叫她同父亲离婚回苏联去了。
张雪梅说,父亲对我的品行和婚姻很关心。我念初中二年级时数学成绩不好,有次到女同学黄桂香家请教作业,留宿黄家,被夜间查铺的老师发现人去床空,受记过处分。哥哥写信把这事报告了父亲,父亲很快来信教诫:“记过事小,失节事大,以后千万注意。”后来又写信给我:“婚姻问题,你自己做主,经父同意即可。”在给我外公高性朴的信中也说:“雪梅婚事,似应注意。同乡中有体质强健、聪明、能刻苦读书者,不问家境,即贫苦者亦可以说合。如雪儿自己心中有羡慕之青年,也可提与冲商。”
张雪梅说,父亲不时有钱寄回来,但不多,不足以修缮祖居。有一年蒋介石了解我家房屋年久失修,特拨一笔钱叫父亲转给祖母。祖母品德很高,把这笔钱都分给了穷苦人家。蒋介石知道后批评父亲:“你怎么也赤化了!”
从反共骨干到联共联苏
张雪梅对父亲的真正了解,是在揭去岁月尘封的史料中获得的。采访时,她把历年来收集的资料悉数交给记者。
“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死后,张冲被张学良释放,1929年回到南京。因才华出众,他很快升任国民党组织部调查科(“中统”前身)总干事,主管情报事务。当年所谓“伍豪(周恩来化名)等脱离共党启事”和利用叛徒顾顺章追捕共产党要员周恩来、陈云、聂荣臻的阴谋行动,都是他策划与指挥实施的。
然而随着国内外政治气候的变化,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张冲的思想立场发生了重要变化。他说:“当前日寇侵略日亟,共产党也是有爱国心的,为什么不可以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呢?”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冲成为蒋介石同延安、莫斯科秘密联络的专使,并与顾祝同、贺衷寒一起代表国民党与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于1937年2月11日在西安举行了首次国共合作正式会谈。此后,张冲不但参与了周恩来与蒋介石在上海、杭州烟霞洞、德清莫干山的直接谈判,还与周恩来进行过几十次的会晤和正式会谈。
1937年5月下旬,张冲促成国民党考察团访问延安,让国民党大员深受教育,并在与毛泽东、周恩来四次长谈中营造出融洽友好的氛围。
1937年6月4日,张冲陪同周恩来上庐山续谈国共合作,不断来回转达蒋介石与周恩来的意见,并为保证周恩来的绝对人身安全作出了精心安排。
同年11月,通晓俄语的张冲率团访苏,单独与斯大林密谈了5个多小时,议定了苏联援华办法。事成归来,张冲被蒋介石任命为军事委员会顾问处中将处长,专门负责联共、联苏事务。
这位由国民党反共骨干转变为真诚联共、联苏主要成员的“无双国士”,为扫除重重障碍,最终实现二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1年1月,举世震惊的“皖南事变”发生,国民党《中央日报》歪曲事实,张冲义愤填膺,当众将造谣报纸摔在地上,气愤得饭都不吃。他痛心疾首地说:“民族生死存亡之时,还做这等兄弟相煎之事,可耻!可悲!”而当刊有周恩来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新华日报》被当局扣压之后,张冲亲自陪同周恩来赶到现场,交涉两个多小时,终于迫使当局退还了被扣压的报纸。当周恩来在重庆机场遭检查人员刁难时,张冲立即驱车蒋介石处取来手令,亲自将周恩来送上飞机,协助周恩来飞返延安。
张冲的举动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忌恨,有的甚至扬言要暗杀他。张冲立下遗嘱,准备为国家民族捐躯。
然而天妒英才,张冲未曾遭遇毒手,却没能躲过疾病的魔掌。1941年6月他染上恶性疟疾,一病不起,留下遗言:“有负国家,有负老母。”8月11日,张冲病逝于重庆郊外云龙旅馆山洞内,年仅38岁。追悼会上,蒋介石亲临祭奠,并撰哀挽:“赴义至勇,秉节有方;斯人不永,干将沉光。”毛泽东、董必武、林伯渠等联名致送的挽联是:“大计赖支持,内联共,外联苏,奔走不辞劳,七载辛勤如一日;斯人独憔悴,始病寒,继病疟,深沉竟莫起,数声哭泣已千秋。”朱德、彭德怀送挽:“国士无双,斯人不再;九原可作,万里相招。”周恩来在追悼会上十分哀痛,不但亲书挽联“安危谁与共,风雨忆同舟”,还发表了20分钟的悼念演讲,泪水盈眶,数次语不成声。第二天,《新华日报》把周恩来的讲话作为代社论在头版头条全文发表,周恩来亲书标题《悼张淮南先生》。
张冲成了国共两党共同沉痛悼念的屈指可数的风云人物。
数十年辛酸已释然
噩耗传来,正在读高中的张雪梅与胞兄张炎急往重庆奔丧,可是张雪梅途中染病,不得不半路返回。
对于父亲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作为,张雪梅并不了解,她真切感受到的是父亲给母亲造成的辛酸和痛苦。接触到进步书籍和先进思想的张雪梅,在1944年高中毕业、温州沦陷之后开始寻找共产党组织。一天她向小学时代的老师金强袒露心迹:“我想找共产党。”金强深信自己的学生,坦然相告:“我就是共产党员,我可以介绍你参加革命。”在老师家里,她第一次认识了中共乐清县委委员周丕振,第二次认识了县委书记邱清华,并很快被革命队伍接纳,后成为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的一名女游击队员。张雪梅身材苗条,脸庞秀丽,腰间佩一支手枪,显得英姿飒爽。
两年后张雪梅到乐清中心县委当秘书,与时任县委书记的邱清华得以朝夕相处,相知相恋。1947年初,两人在一个小山村举行俭朴婚礼,从此两位从敌对营垒反叛出来的革命者相濡以沫,一同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出生入死,鞠躬尽瘁。
1949年5月温州和平解放,邱清华担任温州地委常委、副专员、专员,后任浙江省农业机械厅厅长、省重工业厅副厅长、浙江大学副校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政协副主席。现在过着离休生活的邱清华,虽然患有冠心病,得过脑溢血,装了心脏起搏器,但87岁的邱老依然可以倚杖而行。
而年轻时身体强壮的张雪梅,由于长期在报社上夜班,昼夜颠倒,身体日渐衰弱。她记着父亲的教诲,“不读荒诞之小说,不作无谓之文章”,为办好报纸呕心沥血。1969年桐庐分水洪灾,她一次捐出相当于一个大学毕业生一年的工资给灾区。上世纪60年代初,行政14级的张雪梅本可提升进入“高干行列”,但她执意谦让给了别人。“文革”后她作为《浙江日报》分管人事的党委副书记、副总编,又一次把增加工资的机会让出,一时传为佳话。她手提小饭盒自带午饭、多年步行上班的身影,深深烙在人们心间。
张雪梅的哥哥张炎在参加父亲的追悼会后留在重庆工作,解放后在周恩来的亲自关怀下进入华东军政大学学习,后随王震部队入疆,逝于新疆。
暂厝重庆郊区的张冲灵柩,原本打算抗战胜利后迁回原籍安葬,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到半个多世纪后才得以魂归故里,被安葬在乐清琯头村狮子山上。一墓三穴,中为张冲,两侧为结发妻高志骧和第三位夫人余文之穴。高志骧83岁去世,身在台湾的余文得知中央统战部同意为张冲建墓立碑的消息,特寄款4万元,希望死后与至爱葬在一起,张家如其所愿。坟茔那高大墓碑上镌刻周恩来的墨迹“张淮南先生”和书法家冯增荣续补的“之墓”两字。1995年5月12日,张冲先生骨灰移葬仪式隆重举行,浙江省和温州市的领导及张家亲属友人500多人参加了仪式。
张雪梅和邱清华百感交集,双双在墓前鞠躬留影。这真是:同忆尊亲,千百声哭泣难诉尽;解密历史,数十载辛酸已释然。
(作者系浙江日报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