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播放器天天:美丽侗寨背后不得不说的遗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7:41:02

在去小黄时就曾经路过岜扒,当时着急去小黄,因为小黄的名气更大,而岜扒根本就没听说过。等我回到北京有时间认真翻看《从江风物志》的时候才知道,岜扒其实也是著名侗寨之一,当地的侗族保留了非常完好的民族服饰和生活习惯,民族风情十分浓郁。由于在小黄只停留了二十分钟,我们的时间突然富裕了很多,因此,在回程路上特意在岜扒停留了一会儿。不知道为什么,在其他网友的博克中也从来没有提到过这个侗寨,所以岜扒完全不在我的计划之列。岜扒正好在一个山坳里,从一个弯道转过去,岜扒便赫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这个侗寨还真不错。

可能是因为角度的关系,觉得岜扒很漂亮,很整齐,与侗族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可以一览无余。晾架、禾仓、吊脚楼、鼓楼,当时雨还不小,我们只是在一个最佳拍照点拍了一些外景,没有真正走进这个侗寨,如果早知道是在高增吃午餐,我一定会进去慢慢看看。后悔啊!

远眺岜扒,比很多侗寨看着整齐,漂亮。


禾晾与禾仓。当地的村民告诉我说禾仓离地面很高是为了防粮食被偷,现在粮食吃不完,已经没有人偷粮了。


错落有致的民居。



孤独的禾仓。

从岜扒到高增很近,只有九公里。高增是乡政府所在地,小黄和岜扒都属于高增乡。高增侗寨也是非常出名的,据说已经有600多年历史。寨子环境优美,一条小溪从寨边缓缓流过,鼓楼、风雨桥、古榕树、吊脚楼一应俱全,像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我们原本打算在高增转一圈后赶回从江县城吃午餐,但小文的朋友正好到高增乡巡视,而且他们又是多年未见,所以一定要在高增见个面,同时请我们品尝高增的美食。理由好像很充分,我不好坚持要回到县城。

出门在外最怕的是与进出口相关的事情, 突然改变计划在高增午餐,最感到不方便的是上厕所。走在混乱的街上,我开始在心里盘算,应该到哪里去找厕所呢?高增地盘不大,很快就走到了头,突然发现乡政府就在路边上。虽然乡政府看上去不算很干净,但在这镇上应该算是最好的了。

乡政府是一座两层的砖结构楼房,楼道泥糊糊的。一走进办公楼四下张望,大部分办公室都大门紧闭,仅有一个办公室开着门,里面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儿。我对她说,我是北京来的,想借你们的厕所用一下。我之所以开宗明义告诉她我是北京来的,主要是众所周知的原因,因为政府的门通常是比较难进的,假如我一开口就被拒绝了,再说什么可能就没那么好商量了。如果我先告诉她我是北京的,借北京的光,也许会拉近我们的距离,不好意思拒绝我。其实我想多了,这是一个性格非常好说话的漂亮女孩,一听我的要求后就很爽快地说,没问题,并顺手一指,告诉我厕所的方向。这乡政府的厕所实在不敢恭维,真不知道这些乡政府官员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他们不觉得下脚都有问题吗?

有了充足的时间,我们准备好好逛逛这个侗寨。经那个漂亮女孩的指点,我们决定沿着小溪进寨子。

这座风雨桥上的每个栏杆柱上都有一个木雕,是各种动物,梁上还画有画。

这清澈的小溪边,竖立着一个个很像禾仓的东东。但没有禾仓大,而且木板之间的缝有巴掌宽。

这芋头郁郁葱葱的,据说这里的一道名菜就是芋头烧鸭子(或许是鹅)。

这水牛在小溪里够惬意的。



小溪对面是一个凉亭,刮风下雨可以在里面避雨。




一下车就看见这个菜摊,其中三种从来没见过,挺诱人的。

我们穿过风雨桥往回走的时候,小溪边很多形似禾仓的小木板房比较扎眼。刚才沿着小溪过去的时候我就已经注意到,这清澈的小溪边,竖立着一个个很像禾仓的东东。但没有禾仓大,而且木板之间的缝有巴掌宽。这个比禾仓小很多,靠四根木桩架在小溪上面的、带着宽缝的小木屋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我有一种直觉,这很有可能是村民们解决问题的地方。很想问身边的陪同,但又怕他们不愿意告诉我。

心里正琢磨着,突然发现其中一个里面好像蹲了个人,我很想看个仔细,但又有些犹豫。如果真是像我预测的一样,那我不是犯了个大忌?正在犹豫不定的时候,里面的人突然站了起来,推开门后在那儿提裤子,然后用手撑住一米多高的坎跃上了溪边小路。他的动作吓了我一跳,这时候才发现,他们上下的地方根本没有台阶,全靠腿脚利索。等真正证实了我的猜测后,突然感到无比的恶心。放眼望去,那清澈小溪边,一溜排过去有多少个那样的地方?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排泄物,就以这样的方式直接进入了溪水,我们喝的水,吃的菜都是用这样的水。一想到这里,胃里直翻腾,真想吐。

回到我们准备午餐的餐馆,我问老板做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是泉水还是溪水?他说是溪水。我问是不是前面那条小溪的,他说是。听到这儿,我已经对中午的美食完全绝望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和当地的官员聊得最多的是关于发展旅游业的问题。从他们的谈话中了解到,当地政府对发展旅游业是很重视的,他们认为黔东南比较原生态的民族风情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卖点,但从1999年就开始力推的岜沙、小黄、高增这样的村寨,效果非常不理想。比如,他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愿意看侗族大歌表演,而实际上直到现在每个月都没有几场固定演出,所以没人敢投资。在谈话中可以感觉到,他们认为旅游发展不上去,主要还是缺乏资金,不能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与他们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制约旅游发展的原因根本就不是寨子的改造,而是有些民族陋习直接影响了游人的感觉,比如如厕的问题。从我已经去过的几个苗寨和侗寨而言,游人确实不多,可谓是零零星星,如果不是我坚持,像我老公那样的是绝对不会去的。我最喜欢的是它的原汁原味,最不喜欢的是刺鼻的人畜排泄物的刺鼻臭味。像直接往小溪里直排的陋习为什么不能改改呢?

在贵州的时候,每当一谈到旅游发展,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大投资,建设一些类似迪斯尼一样的项目,可他们没有人想过,如果在侗寨和苗寨建一些像迪斯尼一样的游乐场,那还叫民俗游吗?真要是那样,我在北京就足够了,干吗大老远的到贵州?

如果政府在加快交通建设的同时,对少数民族进行必要的一些引导,改变一些不符合卫生的生活习惯,可以让更多的人走进少数民族村寨。

那天的中午饭,尽管都是当地的美味佳肴,但我实在是咽不下去,脑子里总会浮现直排的场景。那不是一般的倒胃口,而是相当的倒胃口。如果换成你,能吃下去吗?如果能,算服了。

 

PS:在黎平堂安侗寨的鼓楼柱子上有修建公共厕所的公示,援建方、数额多少、工期、承建方,包括图纸,都很清楚,这让人振奋,希望侗寨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