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mv在线观看:台湾泰雅族黥面老妇(一九二七年五月摄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8:00:44


 

  这是由日本记者在台湾拍摄的老照片,时间是1927年5月。被拍对象是高山族中第二个大族群泰雅族中的乌来蕃社的老妇。高山族又被称为“土蕃”、“蕃族”,并根据归附纳饷与否有所谓“野蕃”、“生蕃”、“熟蕃”之称,日本侵占台湾期间,侮称为“蕃族”、“高砂族”。蕃社就是高山族的部落。

  1873年10月21日起日军开始全面侵占台湾。

  被摄体是一个民族性剽悍而闻名的泰雅族老妇,从老妇低垂着眼睛,无奈又无助的眼神中可以看到她对手持照相机强迫老妇站在镜头前的日本侵略摄影者的无比怨恨。紧抿着嘴唇微微地上翘,正面光反射在额上形成了一个白色的半球,眼框下部和鼻子上的白光却无意地形成了一个飞鸟,使人感到她有一种令人敬畏的神秘!老妇缠着黑色头布,她半畅开了平坦的胸部却无意的预示着她胸中熊熊燃烧的怒火! 这是一幅令人震惊更又让人思考的摄影作品。

   以后大家经常关心这里的话就可以看到我们会员的许多更精彩珍贵而又有趣的藏品了

 ******************************************************************************************

 照片上的日文原文提名为:【刺墨的蕃妇】 (台湾)

(一九二七年五月摄影)(禁止复制照相)

日语解说文由中国历史影像收藏沙龙主任冯忠宝翻译如下:

 

泰雅族乌来蕃社之老妇。从其额与口起施以刺墨。

昔曾有妇人多死之时,神现梦枕教给她们只要刺墨皆能免除灾厄。

据传从此蕃社妇人开始了连续刺墨。

至今这已成了妇女的一种装饰,也是妇女成熟的表象。

******************************************************************************************** 

以下引自百度百科《泰雅族
泰雅族的由来
大约在七千年前,古南岛语系民族开始进行横跨大洋的大迁徙,而台湾很可能是迁徙的第一站。到了大约於五千至两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期间,高山族在不同年代里各自从南太平洋飘海过来,而北台湾的泰雅族与赛夏族可能是最早来台的。根据学者的考证,在雪霸园区周围的泰雅族人从未定居於雪山山脉的高山,他们只散居於海拔2000公尺以下、气候凉爽、适於耕种与狩猎的山麓阶与河阶地,其中以海拔1000至1500公尺最多;泰雅族分布地西麓住有赛夏族,分布高度为海拔500至1000公尺。居住於新竹县五峰乡的泰雅族与赛夏族、尖石乡的一部份泰雅族,以及苗栗县泰安乡的泰雅族都奉大霸尖山为祖先发祥之地。族人坚信太古时候,大霸尖山有一个布满苔藓的巨岩,自然裂开而生出一男一女,结为夫妻,成为人类的始□。因为地方狭小,后来分居於山下各地,繁衍子孙。

泰雅族村落泰雅人是高山族的族群之一。人口6.4万多,占高山族全部人口的23.5%,是高山族中第二个大族群。居住于120个村落。原先居住在台湾西部平原,后因环境压力,逐步移居山区,主要分布于台湾北半部,如台北县的乌来乡,桃园县的复兴乡,新竹县的尖石乡、五锋乡、苗栗县的泰安乡,台中县的和平乡、南投县的仁爱乡、信义乡、花莲县的秀林乡,宜兰县大同乡、南澳乡等。该族群下分泰雅和赛德克两个亚族群。泰雅亚族又分西住堡群、大(山+科)(山+坎)群、大湖群、西开利克群;赛德克亚族也分东、西两个群落。该族群有鲸面、纹身的风俗。男善狩猎、女善纺织,行从夫居。  

亦译泰耶尔族。泰雅族  台湾原住民族,为台湾第二大原住民族,仅次于阿美族。分布于台湾中、北部山区。属马来语系印尼语族,传统上分为两个亚族,一是泰雅亚族(Tayal),一是赛德克亚族(Sedeq),但两族的生活习俗和语言差异很大,这种画分仍有争议。而赛德克亚族的一支往东部迁移到今花莲一带,自称为「太鲁阁族」。泰雅族以民族性剽悍闻名,在日本人统治台湾期间常爆发激烈的抗争事件,其中以雾社事件(1930)最为猛烈。  泰雅族的社会组织,通常由10户左右聚集而成一同族系的部落;其制度以核心家庭为主体,采一夫一妻制(女从夫居);将同一家系分户另立之血族团体名为「Ga Ga」,并推举同族中声望最大的族长为头目。Ga Ga成员俱为男性,系一具共同祭祀、狩猎及牺牲分配的宗教性农业祭团;其宗教信仰即以此为基础,而形成一种崇拜祖灵的超自然信仰。巫医为泰雅族传统特色,且多系女性世袭(母女或婆媳相传)。较重要的祭典有播种祭、收获祭及祖灵祭三种。传统上采行山田烧垦及狩猎维生,间亦从事溪河捕鱼家畜养殖,少数部落则实施水田稻作。一般种植水稻、旱稻及粟、花生、甘藷、烟草等作物,并生产蔬菜、水果、槟榔。泰雅族还以黥面及精湛的织布技术闻名。人口约89,693(2003)。

泰雅族传统编织在台湾原住民中,在脸上刺青(人类学家称之为“黥面”或“纹面”)的民族是泰雅族与赛夏族,其中又以泰雅族最普遍。据说“黥面”有四种意义:  

1). 驱除邪魔的作用;   

2). 美丽雅观的效果;   

3). 族系的识别;   

4). 荣耀的象征。   

黥面对于男子而言,是成年的标志也是勇武的象征。对于女子,则是善于织布——泰雅族正以其精致的织布闻名于世——的标记。事实上,除了美观、避邪,代表了女子的善织、男子的勇武以外,黥面也是泰雅族死后认祖归宗的标志。  

传统上,泰雅族女子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妈妈学习织布的技巧,也开始为自己准备出嫁时的衣裳。这一点和我国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风俗相似。当少女的织艺精进,也就是准许在脸上刺青的时候了。然而,黥面的风俗在日本侵台时期已经逐渐被禁止,目前仍保有黥面的泰雅人,都是七、八十岁以上的族人了。  

历史上,由于泰雅族剽悍善战、坚韧耿直,因此在日本侵台时期,曾多次爆发激烈的抗日斗争,其中以又雾社事件最为猛烈。也因为这样,泰雅族人的传统仪式和文化,被日本人破坏和禁止的项目特别多,也强力受到日本“皇民化运动”的改造。在国民党接收台湾以后,泰雅族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大,成为台湾原住民中流失习俗最严重的一个族群之一。

泰雅族人婚前必须文面的习俗,据说就是传自涂脸的遗风。文面一事,在泰雅传统中有着成年礼的意味,也是生命荣耀的象征。泰雅族素以男性骁悍、女性善织闻名,文面习俗正与这两大特质攸关。泰雅少年需经过馘首的洗礼,证明其勇敢强壮后,才能在下巴处刺上“颐纹”;而泰雅少女则要学会织布技巧,且在保有处女之身的情况下,才能在嘴耳之间刺上“颊纹”。经过完整文面的泰雅族男女方有资格婚嫁,生时受到族人的认可、敬重,死后则可顺利通过“彩虹桥”,到达祖灵承诺的安息之乡。  尽管文面过程中必须忍受针刺血肉的痛楚,甚至冒着伤口感染的危险,然泰雅族人均视之为成年的考验,勇于承担。泰雅族人相信,一个人若是德行有亏,会遭到文面失败的惩罚,终生以丑恶面目示人,因此在替人文面之前,文面师一定再三告诫。  

文面曾是泰雅族的光荣印记,政府虽未明禁文面,但在社会变迁与异族人异样眼光的逼视下,这项行之千年的习俗终于划上句点。“文面”也即将在台湾化为消逝的传说。

泰雅族的纹面文化
泰雅族生活中最具有特色的服饰应该就是纹面了。纹面文化其来已久,只能由神话传说来推测纹面的起源。

其一,兄妹通婚:很久以前,一兄妹从裂缝的大石头中爬出来,长大后也要传宗接代,但妹妹担心哥哥不肯与她成婚,于是用煤炭将脸涂黑,哥哥见后不知道是妹妹,终于结成夫妻。此后,泰雅族的女性婚前必定在脸上刺青。当然,泰雅族的婚姻与其它文明国家一样,男女关系已非原始自由的状态,而是处于完整的婚姻状态。

其二,避灾祸:以前泰雅族的年轻女子无故接连死亡,某日一女子梦见祖先告示她:纹面则可避祸。但无人知道什么是纹面,就将衣服上的图纹刺在脸上,果然不再有人死于不明原因,而且泰雅族人变得很长寿。现在泰雅族认为纹面乃祖先的训示,可以避免灾祸,延长寿命。纹面次数越多,颜色越深,花纹越美,死后能越早见到祖先。相传在死后会经过彩虹桥,通过此桥就能到另一个世界,若没有纹面或是生前功绩太少,就只能走桥下,要花较多的时间才能到,若有纹面者,就走桥上,不仅能较快到另一个世界,而且祖先会在桥的另一头等,陪伴你到另一个世界。纹面也是一种纪录泰雅族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的方式。族中的男子必须学会打猎及猎到人头,才能纹面。而女孩子纹面后,方能学习织布。由此可知纹面代表了泰雅族人的心智成熟及经济自主。泰雅族认为纹面颜色越深,色彩越黑,越显美丽,可见纹面对泰雅族的审美观影响甚大。纹面所需的费用一般无法负担,因此纹面也为财富的象征。

泰雅族的衣饰文化
泰雅族的纹面是特殊而美丽的,它承载着泰雅族的历史,也为泰雅族的衣饰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因为地域的不同,泰雅族的服饰也与别的族饰有所不同。  

1、泰雅族的衣服分为长衣,短衣,裙子,披风,胸兜,绑腿,遮阴布等七种。其中兜档的款式男女完全不同,护脚布只有女子使用。此外头部则男子戴帽,妇女用头巾。男女脚上都不穿鞋。泰雅族的衣服,无论在结构上或衣服的种类上,男女的限制都很少,有很多衣服都是男女共享。除了妇女不穿无袖短上衣,遮阴布外,其它似乎都可以和男子共享。裙子本来以女性为主,但男性却又可以穿珠裙。童装形式和成人相同,但尺寸较小,花纹较简单。衣服分夏天和冬天的,但结构上相同,厚薄也一样,只有不同件数的分别,夏季穿较少件,冬季穿较多件。泰雅族的衣着也是随着场合而变化的,工作时,为保护皮肤与保暖,便于工作,男子上身穿无袖的工作服,下围遮阴布。女子下穿粗布白裙。庆典,交际及约会时,为了美观、正式,男女都穿礼服,只是女子穿的裙子以绒线织成的条状花纹为主,男女皆需穿肚兜。出征时,为了行动方便,鼓励士气,男子都穿战服及披肩,头戴熊皮帽。泰雅族人用他们久远的历史造就了他们灿烂的文化,以及他们美丽的衣饰、丰富多彩的生活。  

2、除衣服之外,泰雅族还有各种佩戴在身上的装饰品,有头环、耳饰、颈饰、胸饰、臂饰、手环、指环、脚饰等等。泰雅族的饰品有男女共享的,男性或女性专用的,特殊资格才能使用的和任何人都可以佩戴的。男人们佩戴的有男压发箍,菌形耳饰,贝钱颈饰,野猪牙臂饰,臂铃贝珠串腰和腿饰。女人戴金属手镯,贝片颈饰,扇形耳饰,梯形耳饰和女压发箍。男女可同用的有:贝珠串发绳,贝珠串腕饰和裸饰。泰雅族的饰品也有深远的历史及文化意义。泰雅族是以狩猎及猎首来衡量男人在社会上的价值,因此许多男人的饰品是以猎物的器官来制成,如兽牙,毛皮,拥有此类的饰品除了代表功绩,也显示对社会的贡献。据说,泰雅族的一种耳饰,也和传说中耕作的起源有关。古时粮食之携带极为方便。将数粒小米装入穿耳作为装饰的细竹管中携带即可。某处某头目于耳上穿洞,戴上竹管,且常将小米数粒放入空管内携带。大家起而效行,在耳朵上戴竹管,并将小米放入其中。后来,将小米粒放入竹管之风虽已绝,但却变为耳饰传至今日。即现在的耳管。  

泰雅族没有具体的钱币制度的,他们采用物物交换的方式,以贝壳制成的衣服饰品,被视为是最贵重的东西,聘金就时常以若干件珠衣,珠裙来计算,如想成为巫医,拜师前也须付给师父一件珠衣。

 请点击照片可以看到高清晰原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