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红的天亮了歌曲:不变的虔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32:14
不变的虔诚
阿宇
前几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浏览到第二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的评选结果,顿时眼前一亮:原来一个同行的名字赫然位列其中,居然获得了二等奖。慨叹之余,拿起手机发短信以示祝贺,几秒钟后收到回复:老哥,你的心还在“新闻”上!
其实,我与“新闻”的结缘由来已久。高中毕业后,有一段时间闲在家里。有一天晚上正在邻居家的烤烟炉前闲聊,突然大喇叭里传来了乡政府招聘新闻报道员的消息,条件无非是年龄在25周岁以下,不违反计划生育等等。话音刚落,有“美髯公”之称的叔伯大哥就眨巴眨巴眼,捋着他的一把长胡须说:“别人不用争,这个差事就是老三(我在家排行第三)的!”我笑了笑,算做回答。
第二天,我便骑着自行车沿着西埠顶上的小道去乡政府报名,恰巧被一个小学同学看到了,他立即从烟地里站起来,冲着我喊:“报道员,报道员!”本来想着不让别人知道,结果还是暴露了“行踪”。
接下来,考场就设在我们村:一位乡政府的宣传委员带着我们几十个报名参考的,现场采访村里的养牛专业户,写成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新闻调查。然后,专门请市委党报的记者评判打分,我的考卷最终因思路清晰、分析透彻、书写美观而脱颖而出。莫名其妙的是,一个星期后,我被告知去乡政府下属的毛巾厂干推销员。报到之后才知晓事情的来龙去脉:乡党委书记从我的行文风格上判断,能写就能说,索性让我改做耍嘴皮子的推销工作。
厂子效益很不好,待了没几天,母校又来要我去教学,考虑再三,还是去当了老师。
虽然,报道员没干成,但我却从此喜欢上了“新闻”。
军校毕业的第二年,机关想调我去搞新闻,考虑到自己初出茅庐,以不熟悉部队工作为由拒绝了。虽身在基层,业余时间零零星星地也写过几篇稿件,但都是“泥牛入海”。那还是10年前的一个傍晚,我去资料室拿东西,顺便去老连队坐了坐。无意中,指导员谈到连队老文书已经在地方一家报社干了2年编辑。回来后,我便连夜写成一篇消息投到报社。不料想,时隔一个月稿子在报纸的左下角发表了。这篇百余字的“处女作”让我激动了好一阵子。
然而,从事新闻报道的路却一波三折。但我心中那盏希望的灯却始终未曾熄灭。就在我37岁那年,一个电话让我从山沟里走出来,正式踏上了新闻之路。本身“出道”晚,岁数又大,我怀着一颗虔诚之心,潜心钻研新闻写作,从最初的写稿“不着调”迅速蜕变为公认的“笔杆子”。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发表了100多篇稿件,并因新闻报道成绩突出立了三等功。
由于年龄原因,去年我退出了工作岗位。尽管这样,每当部队有大的活动,我还是有点“蠢蠢欲动”,想一想假如自己还在岗位上,会如何筹划组织稿件。时不时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老部队的上稿情况,有时只能无奈地付之一声叹息。最近,又重拾自己的“烂笔杆子”,半夜爬起来改稿是常事。自己改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再放在QQ空间里,请广大网友点评斧正,再作修改,忙得不亦乐乎。
今天早上,电视上闪出一条标题:“赶鸭子上山以后”,我赶紧在小本上记下来,并连声说:“这个标题好!”妻子不无讥诮地说:“都不干‘新闻’了,还研究它干啥?”我朗声回答:“这恐怕是俺永远不变的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