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智慧李东健现在关系:为何老百姓总没有收入增长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04:09
 

 

为何老百姓总没有收入增长感?

------虽然自谋职业的中国老百姓总往收入水平高的地方赶,

结果在运动中就业的收入为运动成本买单了;

再加上老百姓的收入不受政府控制,所以多年不变的收入依然是老百姓的特色;

最后因为我国的物价上涨过快,所以老百姓普遍缺少实际增长感!

文/汪华斌

今天有个在外地打工的老乡回家过中秋,在武汉市转车就顺便来看我;我问他今年的收入水平增加了多少,他说虽然增加了百分之十五;可回来的成本上升,连在路上吃饭的成本都翻番了。再加上今年普遍物价上涨,整体感觉今年的生活水平下降了;因为现在到自己身上的钱越来越少了,所以自己根本就没有实际增长感。

是啊!我们社会现在的老百姓就是哪里收入水平高就到哪里去,于是老百姓流动就业成为了我们社会的普遍规律。然而老百姓最后计算自己的实际收入,发现其收入的三分之一全部是给运输部门做了贡献;有的全家人流动的成本更高,结果实际收入水平反而下降了。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老百姓宁愿两地分居也不探亲;因为这运输成本实在太高了。为什么改革开放后我们社会的运输能力总是不足,就因为老百姓全部是流动就业的原因。因而有专家学者说老百姓流动就业带活了中国的道路建设,相当于老百姓拿三分之一的收入为运输业作贡献。正是老百姓这巨大的贡献,所以我们社会的GDP凭空增加三分之一;因为这流通领域的增量的确是增加了。

说这个问题如果放在改革开放前还很难说,因为那时老百姓全部是就近就业;有的就是住在单位附近。而现在连城里的老百姓也没有就近就业了,全部是流动就业;因而住房与就业单位没有关系,从而任何就业者都需要额外负担自己的运输成本;结果普遍的老百姓都有一部分的收入要奉献给运输业。随着就业老百姓的增加,这运输业的效益更加显著;如果我们社会的老百姓全部是就近就业,我们社会的运输业能有如此红火吗?正因为如此运输业的红火,所以政府大量投资道路建设;结果运输成本上升,老百姓的负担更加过重;即使增加的收入,实际全部被运输成本消化了。

除了流动就业而带来的就业成本上升外,剩下有目共睹的就是我们社会的物价上涨;因为成本上升就物价上涨,而工资增加却取决于单位。由于我们社会最直接控制的是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所以随同物价上涨的工资增加的也就是这些部门;因为自谋职业的老百姓刚好远离这些单位,结果自谋职业者永远不属于政府保证增速的范畴。所以说如果政府控制物价了,那么这些自谋职业的人还是受益者;而如果政府只控制工资增长,则这些人全部在政府控制的范围外;它们能是受益者吗?这就是为什么政府房价不控制没有人有意见,而猪肉涨价老百姓就愤怒的原因。

现在我们的专家学者只知道玩数字游戏,却不知道这流动就业者的收入如何保证;如最低工资年均增长13%以上、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5%、“十二五”期间职工工资翻番人。可是这对自谋出路者的保证是什么,谁保证他们的“钱袋子”增长目标;就以我们现在的销售摊点来说,几乎达到了十三亿人有十三亿个摊位的目标;结果不是引发收入水平增加,而是造成收入水平大幅度下降;这就是我们社会的实际情况汇报。再谈民营与个体经营者,它们现在一方面是国内的生产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市场的不景气。试想这些单位自己的经营目标都不增收,还能顺应社会要求使员工的个人收入“增收”吗?如果不能增收,那么就只能“减负”;结果是不是又造成大部分人失业。正因为如此,我们社会的自谋职业者的确很少有人能有“增长感”;因为他们就在内外交困下艰难生存。

在物价上涨的时刻,老百姓也知道政府补贴;然而这些补贴并不能平抑物价,反而成为一些人的致富途径。如我们现在的养猪补贴对猪肉涨价没有任何作用,我们现在的种粮补贴同样对粮食涨价没有任何作用;就连我们的绿色通道补贴,同样也不能保证价格的稳定。正因为如此,这些补贴都被人作为致富的途径了;它除了培养少数人致富外,还真的对我们现在的物价上涨没有任何作用。正是这双重压力,才使得老百姓感觉自己永远被“CPI领跑”;“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最后吃亏的肯定都是自谋出路的老百姓,这些人的收入没有任何时候‘跑赢’CPI的;这应该也是我们的国情。

为什么老百姓没有收入增长感,这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国的改革蛋糕永远与老百姓无关;这就是老百姓只能品尝物价上涨的苦果,而工资增长的甜饼却到不了老百姓手中的原因。在这样的机制下,老百姓能有收入增长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