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杂文集:任脉:关元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16:49

关元穴
3 M/ y1 A6 Y" ?1 {6 @  r$ m      Guān yuán- }: \" _0 x% Y7 H
      任脉' v% i0 s3 n( ]+ q; H2 f- ]


) |' h; b. W) L1 @$ `
. C& y# y2 G! k- \; }- P  v       取穴方法:
% i3 J: b! F. M- K; d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
0 G1 f2 d6 a% \2 @4 W4 J% N. c; U! Z/ {; i1 W; ~. Y
       关元穴(下纪穴,次门穴,三结交穴,丹田穴[道家术语],大中极穴,关原穴,中大穴,大海穴,溺水穴,大涃穴,持枢穴,五城穴,产门穴,脖秧穴,子处穴,血室穴,下肓穴,精露穴,利机穴,子户穴,胞门穴,子肠穴,肓之原穴)解析:" R1 P/ ?$ R1 V: E0 @! E- J
  (1)关元。关,关卡也。元,元首也。关元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关卡不得上行。
' @* ~$ R" z% X) n3 d本穴物质为中极穴吸热上行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水湿被冷降于地,只有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上行,本穴如同天部水湿的关卡一般,故名关元。关原名意与关元同。
8 I: E9 N% U) z, K! z6 B/ ~  (2)下纪。下,指任脉的下部气血。纪,为头绪、整理之意。下纪名意指任脉上传的气血物质在此得到整顿。本穴为任脉水湿之气的降浊升清之地,任脉气血如同在此得到整顿一般,故名下纪。
& X( y# p' k# \! o  (3)次门。次门,此是与石门穴相对而言。石门穴是任脉上行的水湿之气中滞重水湿的主要关卡,本穴相对于石门穴来说其关卡滞重水湿的功用则处于次要位置,故名次门。
2 t! m7 g  l* }1 Z. \  (4)三结交。本穴位处腹正中线的隆起部位,在以脊骨为人体重力场中心的横剖面中其位最高,腹股沟处足三阴经及胃经热胀后的高温态湿热水气都会向本穴的方向聚集(热往上部、高处走),足三阴经及胃经有气血物质交于本穴,故名三结交。  w) `9 @' `- q! z" W+ Y9 d6 x7 W: L, N
  (5)大中极。参看膀胱募中极穴之名解,本穴气血所处的天部层次比中极穴要高,故名大中极穴。
- o$ S2 t0 }7 F  (6)大海穴。大,巨大也。海,大水也。大海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部大范围的水湿之气。6 m' R! K- {; l( C0 p  y
  (7)溺水穴。溺水,处于水的围困之中也。本穴气血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其范围巨大,身处其中如溺水之状,故名溺水。大(水困)名意与溺水同,(水困)指被困于水中之状。
. m3 ~0 a4 K$ b# N* S  (8)持枢穴。持,把持也。枢,门户的转轴也。持枢名意指任脉气血由此输向人体各部。
6 U- L' T: e/ N4 {- D( E2 E  (9)五城穴。五,数量词,此指五脏六腑。城,城市也。五城名意指本穴气血包含了五脏六腑的各部物质。7 h3 i6 B& D* ?* v3 X  c
  (10)产门穴。产,生产也。门,门户也。产门名意指任脉本穴的气血旺盛女子才可受孕生产。' ]7 H- |$ Y8 P: @4 U0 k
子处、子户、胞门、子宫、子肠名意与产门同。' W# n1 b  r; E) T" Y* T
  (11)脖胦穴。脖,脖子。胦,中央。脖胦名意指任脉气血循人体前正中线而上行。
. e. e9 r- u8 \  (12)下肓穴。下,下部也。肓,心下膈膜中的膏脂之物。下肓名意指腹内的膏脂之物由本穴外输体表。肓之原名意与下肓同。$ Z1 @# `0 g, \% ]
  (13)精露穴。精,气也。露,暴露也。精露名意指任脉上行水气外露于滞重水湿之上。1 [% s7 p) B8 i* L
  (14)利机穴。利,便利也。机,巧也。利机名意指本穴气血为阴柔的水气,有通利、濡润人体全身关节的作用。
1 g2 f3 k9 Y8 h2 ]       附注:小肠募,足三阴足阳明任脉之会。. d. h6 v" w# R# z: D" h- O
       关元穴意义: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被关卡不得上行。
4 l/ o; h$ Y: l# d  {, N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性温热。
/ S% i. b& m  M* L       运行规律:大部分外走小肠经所处的天部层次,小部分循任脉上行。
. W  l+ G/ M( L- `5 l; |" M       功能作用: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1 \# R$ d0 y" |( Y$ h
2 q- E2 S/ P/ b- A  I
       主治病症:3 D6 a9 e0 Q9 Z' j) Z. ]
  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不利、尿闭、白浊、早泄、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崩漏、阴门瘙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消渴、眩晕、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此穴为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6 \; L4 @7 l3 G) s9 ~8 N  〖人体穴位配伍〗 配气海穴、肾俞穴(重灸)、神阙穴(隔盐灸)急救中风脱症;配足三里穴、脾俞穴、公孙穴、大肠俞穴治虚劳、内急、腹痛;配三阴交穴、血海穴、中极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冲任不固,针用补法);配中极穴、大赫穴、肾俞穴、次髎穴、命门穴、三阴交穴治男子不育症、阳萎、遗精、早泄、尿频、尿闭、遗尿(肾阳虚衰、针补法或艾灸);配太溪穴、肾俞穴治泄痢不止、五更泄。
8 I6 q. G/ g' \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 T( v: `+ z0 N  U+ W  @6 D       〖解剖位置〗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