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童装品牌图片:赌近盗奸近杀 透过谚语感知一个民族的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6:21:00

 透过谚语感知一个民族的精神

 

  ◆赌近盗,奸近杀

  俗话说:“赌博场里出贼情,花柳巷里出人命。”又说:“赌近盗,奸近杀。”还说:“奸出人命赌出贼。”

  一、先说“赌近盗”

  赌者多是精明人。俗话说:“十个赌汉九个精。”又说:“多少糊涂事,都是精人做。”

  赌钱的初衷是想赢钱。俗话说:“输钱只为赢钱起,赢是糠,输是米。”又说:“不赢谁肯耍(耍钱)。”

  赌博的结果是输钱。俗话说:“钱到赌场,人到法场。”又说:“千钱阄下死。”还说:“十个赌汉九个穷,唯有庄家天不容。”只有庄家一家是最大的赢家,他家多是输家。

  输了总想往回捞。俗话说:“赚上还想上,小蛇吞大象;输下还想捞,斗鸡不长毛。”又说:“赌博想翻盘,一只碗,一只篮。”

  久赌必然上瘾。俗话说:“赌汉三不贵:不饥、不冷、不瞌睡。”又说:“败人不顾耻,赌博输到死。”

  败人的结局是做贼。俗话说:“人到穷时想偷天。”又说:“吃喝嫖赌抽,钱不够用做贼偷。”还说:“赌者贼之源。”

  赌博坏世风。俗话说:“赌钱场上无父子。”又说:“耍钱薄,吃酒厚。”还说:“赌博赌博,越赌越薄。”所以在我的家乡,老人们常说:“宁遭三年灾,不出一窝赌。”故赌徒在当地是颇遭人唾弃的。老话说:“赌自己的钱,众人骂;读自己的书,众人夸。”

  二、再说“奸近杀”

  1.色道迷人深。我在《英雄难脱美人手》中,曾引用过仲尼与佛陀的话。夫子在《论语·子罕》和《论语·卫灵公》中两次讲道:“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佛陀更是感叹,幸亏“色”只有一种,倘若有两种“色道”迷人,普天之下还有谁能够挣得脱呢!(《四十二章经》:“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所以古谚云:“酒不醉人人醉酒,色不迷人人迷色。”

  2.色满虚荣心。俗话说:“奸不厮欺,俏不厮瞒。”但凡露水夫妻假鸳鸯,欺瞒不了世人。一来众眼难哄,二来“渔色”者往往喜欢“炫色”,不仅不隐瞒,而且还会刻意炫耀--瞧!我的“红颜”;看!我的“白马”……以满足其“木秀于林”的虚荣心。

  3.色是斩身刀。《大戴礼记·千乘》引述孔子语曰:“仁者不淫。”凡淫于色者,必害于德。俗话说:“贪财迷,好色毒。”又说:“争妻夺田,视死如眠。”其逻辑很简单:因为“好”,所以迷,所以想占有,所以生毒计;对方亦作同样想。如果对方是“三者”中的“第二者”(譬如夹在西门庆和潘金莲之间的武大郎),那么“杀父之仇须当报,夺妻之恨最难容”,于是便“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顿起杀心!当然,除通奸而外,还有更可能发生命案的强奸、诱奸等恶性事件。所以俗话说:“十命九奸。”又说:“奸情连命案。”还说:“十场人命九场奸,一场不奸为坟山。”

  三、小结

  “赌近盗,奸近杀”,这两个“近”字用得甚好。话不说十分满,但是讲出了“趋近于”的状态--赌,趋近于盗;奸,趋近于杀。所以俗话还说:“男怕输笔,女怕输身。”输笔就是欠下赌债签下字,难有出头之日;输身就是失身于人,受人纠缠、要挟、牵连。这都是“趋近于”的肇端--前面已经论过:奸情多出人命,赌博多出贼星。

  ◆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谚云:“冬至不冷腊八冷,腊八不冷年下冷。”冬至、腊八和大年,是一年里最冷的三个标志。倘若冬至不冷,腊八就会恶冷;倘腊八还不冷,大年前后就会有“倒春寒”。不过,在冬至、腊八和大年这三个节日中,最冷的应该是腊八。因为腊八离大寒最近,俗话说“大寒须守火,无事不出门”。那么,为什么人们说寒冷的时候,单说腊八而不说大寒呢?这是因为,腊八是一个每年必“过”的传统节日,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分量重;而大寒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分量相对较轻。其实,大寒和腊八,只是前脚后脚的事。俗话说:“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而腊八节大多也在三九四九里。比如说吧,丙戌年(狗年)的腊八节(即农历丙戌年腊月初八,乃阳历2007年1月26日),是四九的最后一天;这一年的大寒在腊八之前(即农历丙戌年腊月初二,乃阳历2007年1月20日),是四九的第三天。而丁亥年(猪年)的腊八节(即农历丁亥年腊月初八,乃阳历2008年1月15日),是三九的第七天;这一年的大寒在腊八之后(即农历丁亥年腊月十四日,乃阳历2008年1月21日),是四九的第四天。“三九四九,冻得狗吼”,“三九四九,在家死守”,“三九三,冻烂砖;四九四,冻死树”。据《三礼义宗》讲:“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自十一月一阳爻初起,至此始彻,阴气出地方尽,寒气并在上,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也。”晋·傅玄《大寒赋》:“若乃天地凛冽,数极地否,严霜夜结,悲风昼起,飞雪山积,萧条万里,百川咽而不流兮,冰冻合于四海。”大寒,一般在阳历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2008年1月21日(即农历丁亥年腊月十四日)0时40分交大寒。《逸周书·时训解》:“大寒之日鸡始乳,又五日鸷鸟厉,又五日水泽腹坚。”(大意:大寒这一天鸡开始下蛋,再过五天鹰隼愈加凶猛,再过五天水塘中央冻得更加厚实坚硬。)时序到了大寒,该冷的时候就得冷啊。《韩非子·解老》引周公语:“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也不茂。”俗话也说:“大寒地不冻,惊蛰地不开。”又说:“大寒不冻,冷到芒种。”还说:“大寒不寒,人畜不安。”倘在大寒前后连降几场大雪,对来年的春播必定大有好处,所谓“大寒三白,有益菜麦”。大寒一过,立马就是新春大年。老话常说:“大寒小寒,打罢春过年。”又说:“小寒大寒,包饺子过年。”

  〖人情·物理〗

  ◆眼愁手不愁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三天两头和母亲一起“压碾”。那时只有四五岁,正和小朋友们玩得起劲儿,突然被母亲喊来(或捉来)推碾子,真是一万个不情愿。由于年龄太小,再加上心情郁闷,围绕着直径不到三米的碾道转上几百圈儿,脑袋就会旋转,发晕,甚而恐惧。一升玉米大约相当于四斤,碾成面粉大概需要两个多小时。这在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看来,可是一个极其长远的大目标啊。我梗着脖子撅着嘴,那叫个愁呀!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说:“眼睛是懒蛋,手脚是好汉,不怕慢,只怕站,眼愁手不愁哪,小腿儿勤快能搬倒山。”每说一次,我就会心情好一点,多使一些力气。今天回想起来,正是这句“眼愁手不愁”,一直鼓励着我和母亲一起度过了那段美好的“压碾时光”。后来虽然不再“压碾”了,然而“眼愁手不愁”这个理念,却深深地镌刻在我心中:不要被自己的想象所吓倒,不管是多大的目标,制定之后就要行动,就要坚持到底。对于一个人来说,起点往往决定了他的终点。换言之,目标将决定他成为什么人。目标确定之后,一切的一切都包含在坚持不懈的行动之中;做,便是行动的全部精义所在。意大利的马志尼说过:“目标越远,就越需要慢慢前行。不要急,但也不要停下来。”倘中途而废,必前功尽弃。《尚书·旅獒》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孟子·尽心上》亦云:“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废井。”《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还讲了一个故事:“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汉·韩婴《韩诗外传》亦讲:“道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暇日多者,出人不远矣。”是啊,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暇日多者,出人不远。诚哉斯言!

  ◆王侯将相,管不住儿孙浪荡

  1.俗话说:“赚下金,攒下银,不如留下好后人。”又说:“妻不贤,子不孝,打不死,卖不掉。”尤其是有权有势却没有好儿孙,那是最伤心不过的。《战国策·赵策四》记述了左师公触詟与赵太后的一段对话:“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触詟提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难道领导者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并自我作答:没有功劳却占据高位,而且还占有各种珍贵的财宝和丰厚的资源,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

  2.古云:“膏粱难正。”(牧马按:六朝以膏粱为富贵之美称。凡三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仆者曰华腴)《国语·晋语》:“夫膏粱之性难正也,故使惇惠者教之,使文敏者道之,使果敢者谂之,使镇靖者修之。”唐·吴兢《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贞观十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历观前代拨乱创业之主,生长人间,皆识达情伪,罕至于败亡。逮乎继世守文之君,生而富贵,不知疾苦,动至夷灭。朕少小以来,经营多难,备知天下之事,犹恐有所不逮;至于荆王诸弟,生自深宫,识不及远,安能念此哉?朕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诸弟何能学朕乎?选良佐以为藩弼,庶其习近善人,得免于愆过尔。‘”然而,就像吃饭、喝水、读书、恋爱必须亲自去做,忧患磨难亦需要亲自历练;不然的话,良佐辅弼毕竟只是“辅助性工具”,诚如老话所说“诸葛有智,阿斗有权”,而阿斗终久还是扶不起来的。宋·张载《西铭》有言:“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所以俗话常说:“娇养不如历艰。”所以孔夫子才强调:“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

  3.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富贵者与贫穷者对子弟的要求与评判亦截然不同。俗谚云:“富人养骄子,穷儿当牛使。”又说:“富人的崽子不赌钱,就是好子弟;穷人的娃子不挣钱,就是赖子弟。”《国语·鲁语上》云:“苦成氏(即郤氏)有三亡:少德而多宠,位下而欲上政,无大功而欲大禄,皆怨府也。”《战国策·赵策三》亦云:“夫贵不与富期而富至,富不与粱肉期而粱肉至,粱肉不与骄奢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累世以前,坐此者多矣!”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故俗话常说:“三公后,出死狗。”又说:“王侯将相,管不住儿孙浪荡。”并说:“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