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红字讲的什么: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42:16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风景秀丽的黄山市境内。地质公园以典型丹霞地貌为特色,辅以恐龙化石、道教文化、摩崖石刻于一体。齐云山,古称白岳,湖光山色,风光无限。其丹霞地貌类型齐全,属峰丛式丹霞地貌,集奇、险、秀、美于一身,区内奇峰峥嵘、怪石嶙峋、丹崖赤壁危立、重峦叠嶂、千姿百态。园内还分布有中生代白垩纪齐云山组标准地层剖面遗迹、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恐龙足迹化石、恐龙尾迹化石遗迹;以及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及新构造运动遗迹等。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公园简介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地理位置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风景秀丽的黄山市境内,北望黄山,西临新安江发源地六股尖、牯牛降自然保护区,新安江两大支流——率水、横江从公园南北两侧流过。齐云山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6.9公里,面积110平方公里。地质公园以典型丹霞地貌为特色,辅以恐龙化石、道教文化、摩崖石刻于一体。

齐云山,古称白岳,湖光山色,风光无限。其丹霞地貌类型齐全,属峰丛式丹霞地貌,集奇、险、秀、美于一身,区内奇峰峥嵘、怪石嶙峋、丹崖赤壁危立、重峦叠嶂、千姿百态,代表了晚白垩世(距今约9000万年)以来在地形发展过程中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的模式之一。

齐云山丹霞地貌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产生、演化而成。在距今9000至6500万年间的晚白垩世形成了紫红色砾岩、砂岩、钙质砂岩互层的浅湖相——山麓河流相沉积,组成了齐云山组和小岩组,期内有一次基性玄武岩喷发构成齐云山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而稳定成层产出的玄武岩又给丹霞地貌镶嵌了一个绚丽的“花边”。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

始于距今5300万年前的第三纪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盆地全面抬升变为侵蚀区。在几千万年的抬升过程中,由于差异升降,齐云山地区的抬升幅度高于周边地区,相对高出100~300米。抬升过程中形成的断裂、节理,构成了齐云山丹霞地貌的展布格局;近水平的地层产状和岩性的明显差异,为平台、崖洞等丹霞地貌景观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伴随地壳抬升,流水和重力作用是齐云山丹霞地貌景观形成的直接因素。其中流水的侵蚀作用最为显著,地面流水对岩层冲刷侵蚀,首先沿垂向张节理发育形成冲沟,流水继续冲刷侵蚀,冲沟加宽加深便形成沟谷。如“五老峰”景观,流水沿北西向冲刷形成沟谷,沿北东向冲刷形成一组冲沟,形成五峰并列的奇观。沟谷边缘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张性节理崩落,形成峭壁,相对高差数十至数百米,最高峭壁达300米,如“紫霄壁”、“真仙洞府”等。岩石在自身重力负荷作用下,向沟谷倾斜沿节理面拉开一道很深的裂隙而形成奇特的“一线地”景观,岩石崩落形成丹壁,岩石崩塌形成造型地貌。流水的下蚀和地壳的抬升共同作用使沟谷演变为幽深狭谷,如“楠木谷”。

另外,园内还分布有中生代白垩纪齐云山组标准地层剖面遗迹、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恐龙足迹化石、恐龙尾迹化石遗迹;以及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及新构造运动遗迹等。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公园看点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齐云山摩崖石刻及碑刻主要分布在罗汉洞、紫霄岩和石桥岩一带。目前留存下来并已查明的有462处,其中碑刻206处,摩岩石刻256处。它们凿在石崖,嵌于洞穴,遍布全山。齐云山石刻与碑刻现现存最早的是北宋的作品,如宋熙宁九年的“石桥岩记”。整个宋代的作品有15处块,其余绝大多数是明清两代的,占碑刻与石刻总数的90%以上。这一现象说明,随着齐云山的开发和宗教、旅游活动的开展,明清时期齐云山道教活动的规模发展到巅峰。从雕刻技术与书体风格看,齐云山碑刻与石刻均为阴刻,既有擘窠巨字,也有工细小楷;少者一二字,多者千余文。如寿字岩上所刻“寿”,系民国卅一年程敦裕重刻,仅一楷书“寿”字,字径却达2.3米;又如明正德年间由著名画家唐寅撰文,汪肇篆额,戴炼书丹的楷书《紫霄岩玄帝碑铭》,碑长7.6米,宽1.4米,文字长达千字以上。这些碑刻与石刻的书体不一,俨然是一座书法宝库,蔚为大观。真、草、隶、篆、行等;或秀美柔婉,或雄浑豪放,或庄严拘谨,或潇洒流利,或气势夺人,流派纷呈,风格各异,再现了历代游人不同学识、教养、游历、宦迹的风貌。如丹岩绝壁上常见的“天开神秀”、“亘古奇观”等名人题咏,气势宏伟,笔力遒劲,使人望而生敬慕之意。而上面提到唐寅所撰文的碑刻,则以工整小楷见长,笔笔致力,一丝不苟,反映出书丹者的书法功底和镌刻者的刻工精湛。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太素宫

太素宫:
齐云山位于安徽省休宁县以西15公里的岩前镇附近,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仙山之一。太素宫是该山的主要道观。原名佑圣真武祠,始建于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年)。祠中所奉真武神像相传为百鸟衔泥塑立,灵应昭著。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年),龙虎山正一派第四十八代天师张彦頨奏令道众赴齐云山为皇帝建醮祈嗣,果获灵验。于是皇帝敕令扩建真武祠,改名为玄天太素宫。据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记载,“宫北向,玄帝像乃百鸟衔泥所成,色黧黑。像成于宋,殿新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庭中碑文,世庙御制也。左右为王灵官、赵元帅殿,俱雄丽。背倚玉屏即齐云岩,前临香炉峰。”该宫周围形成一条街道,即月华街。月华街是道士与山上居民杂居之所,也是山上的街市,又是香客、游人住宿之地。月华街现有古道房8座,还有许多徽派民居,它们与宫观、院房组成一个密集建筑群。太素宫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94年开始修复,1997年举行了主殿落成庆典和神像开光仪式。现正在进行第二期修复工程。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真仙洞府

真仙洞府:
景区的精华地段──真仙洞府。这块有入仙洞、罗汉洞、老君洞、文昌洞、珠帘洞、玉虔宫等。洞均凿于数百丈高的悬崖底部。崖顶无论晴雨,总有泉珠散落,形成薄薄水帘,世人称“珍珠帘”,十分好看。这些洞仙均有神像,供奉香火,洞旁数百方古代碑碣、摩崖石刻依次排列,形成碑道长廊。洞前为碧莲池塘,池水清碧,隔池可见对面的香炉峰。峰顶有一凉亭,人入亭中,大有凌空欲飞之感。

松月亭
松月亭位于齐云山的白岳峰北登山道中。为齐云山旧时“九里十三亭”中的第八平,1986年9月重建。亭为四角双层苏派园林建筑,水泥仿古结构。亭高约7米,占地面积22平方米。油漆彩饰,绘有“嫦娥奔月”、“齐云山水”顶画和壁画,古朴清雅。门额书“松月亭”3字。亭东门有楹联曰:“齐云可揽天边月,白岳常生壑畔松”亭西门楹联为:“松间明月烛青天;身外浮云润紫霄。”立亭中东北望,登封石桥跨越横江两岸,气势雄伟。

玉虚宫 :
玉虚宫位于长生楼西不远处,此宫在紫霄崖下,由“太乙真庆宫”、“五虚阙”、“治世仁威宫”三个石坊组成,石坊上有神鸟异兽图案的浮雕,宫内便是石洞。洞内供奉的每尊神像都有道教有关神仙的传说。如今,玉虚宫是善男信女烧香求神、祈祷福寿的圣洁之地。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公园遗迹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

齐云山位于风景秀丽的黄山市境内,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6.9公里,面积110平方公里。地质公园以典型丹霞地貌为特色,辅以恐龙化石、道教文化、摩崖石刻于一体。

齐云山,古称白岳,湖光山色,风光无限。其丹霞地貌类型齐全,属峰丛式丹霞地貌,集奇、险、秀、美于一身,区内奇峰峥嵘、怪石嶙峋、丹崖赤壁危立、重峦叠嶂、千姿百态。代表了距今约9000万年晚白垩世以来在地貌发展过程中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的模式之一。齐云山地区白垩纪地层中,富含古生物化石,尤其是近年来相继发现了恐龙足迹、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这种三位一体的恐龙化石群在同一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发现,其集中程度实属罕见。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景点及路线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

科考线路:   
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华街、太素宫—香炉峰—小壶天—玉虚宫

旅游线路:
月华街—楼上楼—云岩湖—南山—横江
齐云山古称白岳,因其“一石插天,与天并齐”,明嘉靖年间改名为齐云山。齐云山方圆110.4平方公里,境内峰峦四起,峭壁耸立,飞云、流泉、云海、佛光;四时变幻,绮丽多姿。三十六奇峰,峰峰入画,七十二怪岩,岩岩皆景. 全山地质构成为层积砂岩,赤如朱砂,灿若红霞,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奇、岩怪、水秀、洞幽,徐霞客、唐寅、海瑞、戚继光等历代名人学士都留有佳句墨宝。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发现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

齐云山石崖有雄、险、奇之特点。一般高度为50 —100米,最高达230米,长度则在千米以上,坡面倾角一般都在80—90度,有的呈向内倾的负坡,如紫宵崖、廊崖、舍身崖等;最为壮观的要数石崖、扁平洞和天生桥了。齐云山的岩洞有的分布在崖壁底部,有的高挂在绝壁之上,有的顺同一软弱岩层发育,也有的为两层或多层楼阁。洞的规模大小不等,深者可达10余公里。

齐云山丹霞地貌除了赤壁丹霞外,还有典型的平顶方山、狭窄的石墙、兀立的石柱、幽深的巷谷、众多的岩洞以及独特的天生石桥。这些特点使齐云山成为我国少见的一处类型齐全的典型丹霞地貌分布区。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公园博物馆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

休宁县齐云山地质公园博物馆建设项目得到国家国土资源部立项支持,首批项目资金100万元已到位。目前,齐云山地质公园博物馆工程正在积极筹建。

位于休宁县城西15公里的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是中国国内惟一的集丹霞地貌、恐龙化石和道教文化于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为典型的丹霞地貌构造,峰峦形态奇特,绝壁断崖,山体突兀,在飞瀑、清泉、云海、湖光及四时异景的映衬下,显得分外精巧奇绝。由于第四纪造山运动和不同时期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其丹霞地貌发育于7200多万年前,是典型的“地形倒置”向斜山。景区面积约110平方公里,内有36奇峰、72怪石、24飞泉、16幽洞,宫观道院点缀其间,碑铭石刻星罗棋布,构成了“天开神秀”、独具一格的山水画卷。整个景区是一幅世界罕见的天然太极图。据传,齐云山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齐云山地区连续发现了7处中生代白垩纪时期的(距今约12000万年~6500万年之间)恐龙化石。一批世界罕见、呈“三位一体”的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处休闲旅游和科研考察的绝好场所,也极大地提高了齐云山景区知名度。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人文景观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

齐云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与湖北武当山、四川鹤鸣山、江西龙虎山并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齐云山道教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汉晋时期就有道教活动,唐乾元年间,道人龚栖霞来山传教,至今已有1240年。明代嘉靖年间,世宗皇帝设坛求子灵验后,敕赐建立玄天太素宫,从此香火日渐鼎盛,香客日达3000人,影响之大,远播海外。

文化
齐云山丹霞地貌奇观,历来就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登临抒怀,挥毫泼墨。曾有李白、唐伯虎、朱熹、徐霞客、戚继光、海瑞等历史名人在此留下书画、游记、诗词。被镌刻于崖壁与石碑上的书法精品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这些人文宝藏与自然馈赠相映生辉,更进一步奠定了齐云山“江南名山”的地位。

齐云山道教建筑巧妙利用了丹霞地貌自然风光,讲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或依山就势,或随洞赋形,深刻体现了中华建筑艺术“天地互化,神人合一”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