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朋友1,2百度云:薄熙来:唱响爱国主旋律 凝聚中华精气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7:41:23
 

     三届五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做好新形势下重庆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牢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成为3200万重庆人民的共同追求,为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先进文化是社会前进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

  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文化既是各民族赖以自强自立的精神支柱,又是其物质发展的思想结晶。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的《周易》就有了“以文化人”的理念。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都在说明,先进文化是社会进步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有社会的大变革、大发展。从中国近代史来看,“戊戌变法”宣传了启蒙思想;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为“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准备了条件;“五四”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了中国,成为而后我国大变革的思想基础。古往今来,变革与发展都要有先进的、符合实际的思想做先导。

  我们党成立之初,没有任何资本,更没钱“发奖金”,但有先进的思想,就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全国只有53名党员,讲“财力”,没有任何资本可言,更没有钱去“发奖金”。但党的“一大”13位代表,个个都是理论家、宣传家,他们掌握真理而且善于宣传真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将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汇集在党的旗帜下,终于“唤起工农千百万”,这就是思想文化的力量。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中,我们党处境艰险,但在延安用22天的时间集中研究文化问题。毛主席在座谈会上发表了影响深远的讲话,用先进的思想文化照亮人心,把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团结起来,形成了巨大的物质力量,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时发表的《沁园春·雪》,大气磅礴,超凡脱俗,历数前朝英雄,落笔“还看今朝”,征服了国统区社会各界,彰显了我党蓬勃的生命力,赢得了人心。回顾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能够最终以“小米加步枪”打败国民党的“飞机加大炮”,创建了新中国,靠的就是先进的思想文化,靠的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主心骨。

  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英雄人物的豪情壮志和奋不顾身,点燃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旗帜,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解放之初,我们党面对的是经济崩溃和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困难重重,更有国际反动势力的层层封锁;以后,又有“三年自然灾害”和种种反华势力设置的障碍……但我们党有个大法宝,就是用先进的思想凝聚人,鼓舞人,振奋民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英雄人物的豪情壮志和奋不顾身,点燃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旗帜,至今令人回味无穷。新中国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战胜困难,恢复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就是靠万众一心的革命理想,靠愚公移山的精气神。30年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也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党中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不动摇、“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决策,是推动中国走向强大的发动机。

  思想文化的优势是更内在、更持久、也更难替代和模仿的竞争优势,文化的“软实力”是发展的“硬功夫”

  只有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国与国之间,更深刻的较量是思想和意志的较量,它的影响潜移默化、无所不在。锦涛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在世界的竞争中,思想文化优势是更内在、更持久、也更难替代和模仿的竞争优势。没有正确的思想,先进的文化,社会就会失掉主心骨,就会“丧魂落魄”,国家和民族就会失去未来。人们习惯称文化为“软实力”,其实,文化的“软实力”是发展的“硬功夫”,“软实力”硬起来,中国的发展环境就会更好,发展就会更健康,更有后劲,也更可持续。

  文化也是城市的“根与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动力”。“灿烂的思想文化之花,必将结出丰硕的发展之果”,重庆是一个有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的城市,有抗战文化、红岩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等宝贵的精神财富。重庆要大发展,既要外练“筋骨皮”,也要内练“精气神”。重庆要后来居上,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和西部的“重要增长极”,必须通过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力量,在全社会激荡起不甘落后的志气,奋起直追的勇气,后来居上的豪气,把全市上下的干劲调动起来,智慧凝聚起来,才可能超越自我,提速发展,完成中央赋予的重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依靠人,改善人,把人作为一切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目的

  抓好思想文化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说,发展一定要依靠人、改善人,把人作为一切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目的。

  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都在人,在于人的文化水准、思想方法和思想境界。思想文化的进步,人的素质的提升,将成为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进步的强大动力。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提高人的素质,就要在精神文化方面下功夫,主动去引导人,提高人。文化关系到发展模式,关系到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精神文化生活还关系到发展方向和发展目的。文化对社会的推动和导向,在于它核心的内涵是一种价值观念,是理想、信念和信仰。我们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恩格斯说,“在先进的文化下将培养出完全不同的人,这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条件和目的”,就是把文化当作发展的方向和目的来定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用于中国,且优于其他国家的其他“主义”,其合理性和优越性无庸置疑

  弘扬主旋律,建设主流文化,要着重抓好三项任务。首先是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一个国家要大发展,必须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如果各干各、各想各,社会就是一盘散沙,前进既没有方向,也会因缺乏合力而减少动力。从1949年共和国成立,我们用了不到60年就达到工业化中期水平,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大多用了200年。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的GDP增长了81倍,日本实现同样倍数用了40多年,美国花了约70年。事实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用于中国,而且优于其他国家的其他“主义”,它为全民族带来的整体发展和人均改善都令人信服,其合理性和优越性无庸置疑。

  城市风气好,老百姓就愉悦舒畅,干事创业就放心顺当。良好的社会风尚,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老百姓的期盼。要以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标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让文明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单元和细胞,努力提升重庆的文明水准。

  好的文艺作品,不仅能满足百姓的文化需求,也能陶冶情操、催人奋进

  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一个人如果只干活、做买卖,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迟早要出毛病。一个城市只有少数人享受文化生活也不行,广大市民在心理上将失去平衡。好的文艺作品,不仅能满足百姓的文化需求,也能陶冶情操、催人奋进。记得五、六十年代,小说《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欧阳海之歌》和《红岩》,电影《上甘岭》、《林则徐》、《甲午风云》,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等等,都深深地感染并激励着广大群众。缺少好作品,广播、电视、出版、展览就成了无米之炊,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因此要大力繁荣文艺创作,努力育人才、出力作。重庆人有热情、爱参与,群众文化有基础。要搞好社区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机关文化和广场文化,为群众提供丰富、健康的文艺产品,为百姓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服务。

  新闻宣传好比做菜,厨艺不好,做出来的东西大家不愿吃。勉强吃下去,也会倒胃口

  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现代舆论传播经历了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等几个阶段,每一次升级都对社会带来革命性影响。蒸汽机发明前,马跑多快,新闻有多快;后来火车跑多快,新闻有多快;现在是电波、光波有多快,新闻就有多快。过去是单向传播,现在是双向互动、多方互动,受众也是传播者。从文字,到图文并茂,再到现在的图、文、声、像多维立体传播,新闻舆论已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对社会稳定和发展、人心向背都起着重要作用。新闻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会形成强大的物质力量。要客观真实地报道重庆改革发展的火热生活,展现全市干部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要及时回答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解疑释惑;要揭露消极腐败的现象,针砭时弊,警醒世人。

  有人把新闻宣传比作做菜,材料再好、佐料再全,厨艺不好,做出来的东西大家还是不愿吃。勉强吃下去,也会倒胃口,难以消化。主旋律、主流文化决不等于呆板、教条和枯燥乏味,它恰恰要更鲜活,更实在,也更有吸引力。无论是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还是网络,都不要板着面孔、打官腔、说套话。前人曾用泥菩萨来给官僚主义者画像,十分传神:泥菩萨坐在庙里,“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不认,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我们党的干部也可以此为镜,照照自己有没有类似的官僚气。我们的宣传工作者,一定要深入下去,了解大众的需要,针对不同的群体,研究设计生动的传播方式,学会运用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提高传播艺术。

  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就是帮助大家吸取文化精华,醒脑益智,提高生命的质量

  “唱读讲传”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干部群众普遍欢迎,踊跃参与。每一支红歌背后,都有一段厚重的革命史实,其久唱不衰,就因其思想的光辉和艺术的成熟;读经典,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地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提高生命质量,提高读书效果,更有效地滋养生命,有如服用多种维生素,每日一粒亦可养身;故事教化功能强,很多人生的道理往往体现在通俗易懂的情节里;格言、警句往往影响人的一生,一个人的头脑里需要有几十句箴言常常来鞭策自己,规范自己,这也关系到下一代的精神走向。

  抓文化就是塑造人,就是抓未来,要认真办好九件实事

  文化建设要取得实效,领导必须到位。领导干部要树立抓文化就是塑造人,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未来的理念,将文化建设纳入本地区总体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协调推进。

  当前要办好九件实事:一是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继续精心组织,使其成为全体市民的文化风尚。二是电影、图书、故事、戏剧、展览“五下乡”。让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走村入户、常年下乡,使百姓舒心满意。三是打造红岩联线品牌。整合好红岩文化、抗战文化和南方局等全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有影响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四是建设丰富、健康的网络。加强网络管理,整治低俗之风,揭露有害言论,反对不负责任的人身攻击。五是先进文化进校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入脑入心。通过美育培育学生的健康情感,中小学要每月增加1至2节音乐美术课,让每个学生掌握一项可伴其终生的文艺特长。六是昂起重庆日报、重庆卫视两个新闻“龙头”,下力气、用心思办好重庆日报和重庆卫视。七是培育文艺人才和领军人物。文艺工作者要沉下去,努力创作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留得下”的文艺精品。要形成一批全国一流的文艺团体。八是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每年选择一、二十个重点调研课题,由高校、科研院所承担,使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承担为重庆改革发展“探路”的使命。九是建设重大文化建筑和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在城市已有和在建的馆、院基础上,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自然村广播电视全覆盖。城市街道要有一个文化艺术中心、一个图书馆、一个文化广场和一个标准影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