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时间》:吴琪瑛和他的悬带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5:17:42

从一座奇特的桥说开去

5已有 556 次阅读  2010-10-27 10:51 新浪 开心 人人 豆瓣 搜狐    最近一座奇特的桥爆红网络,网友纷纷冠之以“史上最牛的桥”、“中国最神奇的桥”、“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等等称号,宣称此桥“颠覆了物理学常识”、“改变了我的人生观”。这是怎样一座桥,先上图。

    这个桥,桥墩是悬空的!就象在一条吊桥上建起几个桥墩,然后在桥墩上搭桥面。 

    这就是在桥两端的悬带和桥面结合处,也是两个受力点之一。 

    来个近景,请留意这是一个峡谷,下面就是河水,如果桥墩一直到底,那应该需要多长,多粗。 

    桥志铭,上面写着桥的名字:淘金大桥,建于一九八八年,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桥还安然无恙。上面第一个人名,吴琦瑛,就是这座桥的设计者和项目指挥。     【背景】
    湖南洞口淘金桥——洞口淘金桥位于湖南省洞口县距县城15km的淘金村。该桥跨越渍水上游古楼河的木鱼塘峡谷,是一座自锚上承式悬带桥。桥长74m,设计跨径70m,矢跨比1/9,桥面宽4.5m 。于1989年1月建成通车。
      【误区】
    这座桥无疑是构思巧妙的,但网上的介绍总是参杂了太多的错误信息,融入了太多的主观意念。让我们拂去那些浮尘,找出事实的真相。     误区1:这座桥是独一无二的。    分析:当然不是。淘金大桥这种自锚上悬式悬带桥设计非但不是独一无二的,也不是全球第一座这种设计的桥,甚至它还不是国内第一座。全世界第一座采用这种设计的大桥是1972年建成的哥斯达黎加的里奥-科罗拉多大桥,是美籍华人林同炎设计的。此后,在原东德和日本两地,分别还建起过两座同类型的桥。在国内,曾经在甘肃刘家峡黄河大桥的设计中应用过这样的设计理念,已经做出了模型,但是最后好像没有实施。       上图:建于1972年的里奥-科罗拉多大桥,位于哥斯达黎加。     误区2:这座桥没有桥墩。    分析:其实还是有的,就看大家如何定义桥墩了,是不是一定要立在地面的才算桥墩。淘金大桥应用了多根立柱排架,也起到了分担承重的作用,只是这些力最后都压在了悬带上,而不是在地面。     误区3:设计者是70岁的老人,仅有初中文化。    分析:无语了,人是在不断进步的,吴工程师的确是初中毕业就出来工作,现在也70岁了。但是他是1956年初中毕业,当年的初中可不比现在,在那时候初中生已经是高知识分子了。而且他在毕业后不断努力学习,在1960年拿到了函授专业本科学历,大家回家问问老人家,60年代的函授专科等同什么概念,那绝对比现在的硕士生来的地位高。至于年龄,拜托,他设计这座桥的时候正是50岁的黄金年龄,怎么能说是老人。     误区4:这种设计是吴工程师自己想出来的。    分析:这个不用争了,吴工曾经写了一篇题为《自锚上承式悬带桥的设计与施工》的论文,文中明确地提到了他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设计这座桥,而且设计是多人研究的共同成果。文中还有论及设计桥的理念和实施步骤等等,有兴趣的可以去下载来看。我提供个链接: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0939968.html        误区5:这桥颠覆了物理学常识。    分析:咳咳,我只能说,真是有好多人的物理课没有上好啊。      【选择】
    为什么起这样一条桥,相信这是大家都想问的问题,总不会是因为这样看起来够酷吧。    吴工在他的论文里做出了解释:淘金大桥位于一个狭窄的山谷中, 以接线路基标高控制, 上口宽63m, 深23m,山谷倾料角度在60度左右, 两岸均为风化的砂质页岩。枯水深在左右, 洪枯水位差在左右。因此, 采用支架施工有困难, 既不安全、也不经济;采用其他施工方法, 对地方来说, 不理想, 也不现实。在此条件下, 从经济性、施工性、安全性以及美观等方面出发进行考虑,经比较权衡利弊, 为发展新技术, 探索新桥型, 本桥决定采用自锚上承式悬带桥桥型方案。    太复杂的技术问题就不要探讨了。毫无疑问的是,这种设计少用了不少材料,省了不少钱。这点非常重要,吴工程师是从上世纪50年代走来的人,在那个年代,如何能为国家为集体节省经费,是非常重要的。等会我们会从一篇介绍他的文章里看到。    我们下面主要从桥梁安全和施工难以方面来讲。这种桥梁的建筑过程还真是蛮有趣的。     【步骤】    我们拿这种设计的鼻祖,里奥-科罗拉多大桥的施工图来演示给大家看。详情请参阅这里:http://www.highestbridges.hk/wiki/index.php/Rio_Colorado_Bridge   

    由于科罗拉多大桥是混合结构,自轴上承式悬带设计主要是在中段,所以大家请从STAGE 3开始看起。   

     步骤一:先引渡主索并临时外锚, 锚固无须复杂的张拉施工工艺。 

    步骤2:调索后在主索上安装预制块形成吊板悬带。 

    步骤3:然后在悬吊底板上横向设置立柱排架 

    步骤四:在排架上架设T梁后, 转外锚为自锚。 

    步骤5:现浇桥面后, 即在主索槽内用混凝土包裹主索形成悬带 

    步骤6:最后处理伸缩缝和安装栏杆。竣工!     可以看到,这种施工方式不用在深深的峡谷起桥墩,也就不用立支架打桩,一直都是悬空作业,所以也就不用考虑峡谷有多深,不用考虑洪水的影响,施工相对简便很多,竣工后也不用担心大桥受到洪水的影响。在施工的难易程度和安全性、桥梁的安全性等方面,都是很好的选择。     【评价】   业界对这座桥的评价很高,很多教科书上都有这个案例,它是国内第一座建成的自锚上承式悬带桥,在桥梁设计、成本控制、施工技术等方面都是国际先进水平。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也不能妄自尊大,这座桥的桥长74m,跨径70m,矢跨比1/9,桥面宽4.5m ,加上它所处的位置,我们只能说,这是一座小规模的“大桥”。而这种设计,也注定不可能建成太大规模的桥(太重就拉不住了),且只能在特定的环境(峡谷)发挥作用,因此它的推广面受到很大的限制。    淘金大桥的江湖地位更多是在技术层面的,而不是在使用层面。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业界很多人都知道这座桥,而一般民众却不晓得它的存在,直至最近才被驴友们发掘出来。     【吴琦瑛】    “吴琦瑛,男,汉族,洞口县高沙镇人。 1940年8月山生,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1956年4月参加工作,先后从事水利、公路、桥梁等专业技术工作,高级工程师。从1979年至1992年2月连任湖南公路学会3届理事。吴奋发自学,刻苦实践,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共设计、施工大、中整桥梁23座,总长2434延米。与由国家包干勘测、设计与施工所完成的同跨径、长度相比,节约钢材78%,节约木材79%,节约投资60%。1974年建成我国时为最大波跨7米的石砌双曲拱桥—湛田桥;1978年建成净垮87米的石砌单波双曲拱桥—平溪江大桥;1980年建成净跨70米的单室箱型拱—龙井桥,此桥与木瓜桥均被1982年亚洲太平洋地区农村道路交流会上列为推广桥型。1986年运用转体施工工艺建成净跨90米单式程型拱—石背大桥。1989年建成全国第一座跨径70米上承式悬带桥—淘金大桥。1993年建成净跨100米X型双肋中承式拱桥—高沙大桥。吴还先后撰写论文28篇,发表在《公路运输技术》、《桥梁建设》、《中南公路工程》、《湖南公路》及<<湖南交通科技>>等刊物上。1987年,交通部授予“双文明标兵”称号。同年l0月,出席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9年,湖南省人民改府授予“特等劳动模范”,同年9月,国务院援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9月,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自学成才者”称号。1993年元月起,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以上是在很多页面上对吴工的介绍,后来我继续搜索,找到了一篇关于他的长篇报道《歌为冒险者高唱——记高级桥梁工程师吴琦瑛》,可惜不知道什么原因,这篇博文已经被删除,现在还可以从百度快照里看见,可能很快就不能再见到了,如果大家有兴趣,要赶紧去看。请点这里。     【感悟】    这又是一次很有趣的网上搜索之旅,一开始在网上看到这条桥,我产生了兴趣,想了解它的建设原理,然后就开始搜索相关的资料,从而了解到了这种设计的名称:自锚上承式悬带桥,以及大桥设计者:吴琦瑛工程师。之后又从这两个关键词出发,找到了里奥-科罗拉多大桥的资料和吴工的长篇报导,在这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很多桥梁的知识和有关的名人(例如林同炎,之后我会在另外一篇日志里介绍他们一家)。    在观看吴工的事迹材料时,我好几次心生感概,这绝对是创先争优的典型。例如下面这段:    “八十年代,我们国家本来已经有了不少的先进计算设备,可那不是属于只有初中文凭的土工程师所有的,他还得靠笔——钢笔、铅笔、圆珠笔;靠纸——白纸、横格纸、厘米纸;靠算盘来完成他的任务,与数学打交道,枯燥乏味,最容易惹入疲劳,他的办公桌上,便经常摆放着一个个鲜红的干辣椒——他不会喝酒,也不会抽烟,可有这种特殊激素。每当疲劳的时候,他就嚼辣椒,强刺激,强兴奋,新桥型设计就在这种世界上最好的刺激素下设计出来了。”    于是我萌生出要以此为题材,写一篇创先争优的学习材料。但真的提起笔来,又发现之前想落笔写的几个点都很肤浅,自己的学习和理解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与其发表些一知半解的想法,不如继续脚踏实地学习。所以就写下这篇日志,以记载下学习的成果和历程。